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2016-07-04 20:06桑哈帅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点语文课堂

桑哈帅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的好处有很多,如有利于再现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优点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3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走上了教学的舞台,并因其具有形象、具体、可感等特点,在各科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而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得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它丰富了教学结构,从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不仅如此,它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美的享受,因此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再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基本就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新课标则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很明显,传统的教育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运用其多彩的画面,生动的声音创设特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语文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现如今的语文老师来说,绝大部分的老师并不能够仅仅依靠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成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文章的性质也决定了单纯的靠语言的描述是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把多种媒体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创设一种活泼自由的课堂情境。利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加以形象化,使学生们直观地去感受、去体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沉闷的课堂添上许多色彩。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中有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从小学刚刚迈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情感体验是比较难的一种题型,情感价值目标也是三大目标体系中的最后一个,情感体验也通常会出现在教学重难点中。

对于老师来说,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重难点,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述很难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篇文章的重难点。课文中总会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或知识点,而且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可能一直集中,很可能出现学生走神而老师正在讲授教学重难点的时候,这时就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掌握重难点不到位的情况。老师将重难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看到教学重难点,但是容易出现课堂停顿、浪费时间等情况。对于一节课只有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来说,这样浪费时间是很奢侈的,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时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教学重难点,将教学重难点通过放大,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无疑是效果明显的,而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静态的文字通过动态来展现出来,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和图像融入到教学重难点中,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总结为:

(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常识。

(二)能力目标: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理解字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体验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常识;理解字句,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理解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体验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增加课堂容量,扩展学生知识面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进行必要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师可以以播放爱国影片或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教育,视频所独有的视觉冲击力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实际的课堂效果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室中进行的枷锁,使学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

四、有利于发展终身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终身教育指的是人的一生中,不分形式内容,不分年龄都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而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够很好的扮演这个角色,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创造可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结束了以前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死板,没有生趣的认识,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2]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3]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优点语文课堂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