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

2016-07-04 03:50段秀娣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

段秀娣

摘 要:高校教学成果奖主要是奖励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学成果。本文主要从学校组织管理角度对高校如何进行成果奖培育与申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教学成果奖;成果培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15-01

西安科技大學高度重视教学成果的培育总结与凝练提升工作,积极组织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2013年推荐了“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8个项目参加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最终获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组织《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4个项目组参与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获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保障

在本科教学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及时总结、凝练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西安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推广力度”,设立教学成果专项经费,加强对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2009年以来,学校大力进行内涵式教学项目建设,同时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教改立项(2010年、2012年教改项目立项181项)和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经费资助120余万元,为集成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统筹规划

从体制机制、条件保障、常规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讨论,总结分析教学成果奖工作,发扬优势,补足短板。

1.学习经验,聘请省内外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等专家到校内做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经验介绍。并邀请省内外专家从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总体质量、特色亮点、文本格式等方面对申报材料进行指导,为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提供有力的支持。

2.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获得国家级特等和一等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材料和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

三、注重选题,加强培育

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早谋划、早实施,确定立项指南,加强过程指导,确保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实践应用的操作性,提理念、重细节,持之以恒深挖内涵、积累成效。

从全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围绕特色优势专业及专业链群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亟需确定选题,统筹资源、聚合优势打造精品,加强外联与宣传。学校在上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结束后就下发了培育与遴选的通知,对申报项目进行遴选,对符合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要求、解决教学问题成效显著、创新点突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和竞争实力的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学校并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督促检查。

四、加强内涵、强化特色,解决突出问题

传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推动人才培养上台阶、上水平。

1.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分析现代煤炭工业产业链要素构成、发展趋势入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增设交叉学科、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撤减淘汰或改造一批“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前景不好”的招生难、就业难专业,形成了与现代煤炭工业产业链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并根据煤炭产业链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确定招生人数、调整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2.加强专业内涵,强化专业特色。一是按照“扬特、支优、改老、扶新”的基本原则,对我校现有本科专业进行分类指导和建设,使每一个专业能够结合地矿行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找准发展定位,凝练专业特色,或与地矿行业有机结合,或实现与西部地区同类专业的错位发展;二是以“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实施为契机,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特色建设,实现了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实验室及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建成了8个在省内外或同行业内有广泛影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名牌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3+1”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先后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卓越煤炭工程师后备人才协议,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对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发挥了主要作用。与美国20余所大学签订了中美“1+2+1”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近年来先后有200余名本科生到国外学习,初步形成了国内外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导向,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优化整合学校实验资源,搭建共享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实验平台,打造一流的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实验平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30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100多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聘请一批技术精、能力强的骨干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导师参与实习实践指导,为校企合作开展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性目标管理,通过实行开题报告制度、中期检查制度、二次答辩制度、论文抽检制度和验收评比制度,确保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设立第二课堂学分,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尽早参加科研训练、参与科研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金美容.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新西部(理论版).2015(07).

[2]李树刚,王贵荣.优化专业结构 凸显专业特色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J].煤炭高等教育.2015(05).

[3]段享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J].西藏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