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04 04:18陶睿周申立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师学生

陶睿 周申立

摘 要:问题教学法又叫启发式教学法,是新课改后提倡的教学方法。使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积极的探索,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求真善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地理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愉快学习轻松掌握新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地理教学;指导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24-01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问题教学法亦称“发现教学法”,其理论基础为认知建构主义原理和顿悟学说,其本质是在教育教学中增强与旧知识的联系,采用重新建构或顿悟的方式得到新知识和新方法。它的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缜密安排活动,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组织学生采取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规律和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一)归纳发现法。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利用已掌握的热力环流知识从特殊假设条件下分析整个地球的大气流动方式,然后撤掉假设条件,学生运用知识从特殊归纳到一般,教会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分析方法,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进而对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知识的学习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使学生快速掌握此种学生方法,学习更加轻松。

(二)演绎发现法。地球运动知识抽象复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果单纯让学生通过想象的话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时就需通过演绎发现法,教师运用地球仪和其他辅助工具为学生演绎地球自转和公转,学生从中发现其特点及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绎,尝试多种方法,最终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

(三)类比发现法。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作用方向对比,南北半球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对比,冷锋和暖锋的冷暖气团位置以及雨区位置的对比,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的运动方向对比。通过相类似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知识也更具规律性。

(四)实验发现法。在讲解山前洪积扇知识时,学生未曾亲眼见过冲积扇的形成,书上的文字不能带来视觉上的感官。所以,教师可在讲解山前冲积扇时运用实验发现法。实验步骤:在平整桌面上,打开的书倾斜放于桌面,让细沙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于书中缝,观察桌面上形成的沙的堆积体的外形特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明白了山前冲积扇的形成原理。进一步改进实验还可以观察出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分布规律。地理课堂中的实验非常受学生欢迎,所以,教师应把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都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地理课堂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

(一)在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或揭示地理事物间联系的内容时使用问题教学法。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在学习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星球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太阳系八大行星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信息,然后根据发现的每个信息小组讨论,总结出为什么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于太阳系中。

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在学习地震波如何判断地球内部结构时,会让学生学习自己读图,从图中读出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传播速度,根据这三个信息,来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整个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自己得出結论,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生动牢固。

(二)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发现”易混淆的地理知识。学习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时,学生难以分清其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这是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二者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图)上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学习冷锋与暖锋,关于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位置,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移动方向,雨区的位置,都是容易混淆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冷暖锋与天气的示意图,发现异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

(三)教师运用实物进行演示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可为学生准备泡沫模型和塑料板、画笔等工具,指导学生运用塑料板和泡沫模型来绘制等高线图,从此方法中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涵义。

学习“纬度差异导致各地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同”就可采用用手电当太阳光照射地球仪的方法来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发现差异。

学习海洋表层洋流的时候,关于风海流的形成学生难以想象,可以用电吹风当作盛行风,用平坦容器注水当作海洋表面,并在水里滴入彩色墨水,使洋流形成环流时的现象更加明显。

我们在讲授地理必修二城市的功能区时,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的城市并附加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提问让学生学会读图:

(1)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付租能力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2)根据实际生活来判定即付租能力促使各地区主要发展什么功能区?

(四)新旧知识联系密切且难度不大时,运用发现教学法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世界植被类型分布”的时候,先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按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去思考每一种气候影响下是哪种植被类型,这样运用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轻松,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获得知识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时,若一开始就让学生将影响农业的各区位因素都说的完整正确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这类知识。所以就要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来进行引导:

(1)为什么我国的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而南方是水稻呢?

(2)为什么“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3)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比南充的甜?

(4)为什么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牛奶品牌?为什么花卉和蔬菜基地分布在大城市郊区?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振宇.关于发现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118.

[2]徐兰飞.发现法在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圆我教师梦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