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6-07-04 03:50张德艳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阅读问题

张德艳

摘 要: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一直以来也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有效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却处于低效之中,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促进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快乐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教学理念,这正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那么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等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往往是没有任何的情感铺垫就直接让学生来展开阅读。而兴趣作为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繁重的任务,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只能消极而被动地来应付。这样的教学自然难以成功。

2.阅读以教师讲解为主。阅读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即使对于需要学生用心来体会的情感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传达。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失去了阅读的主体性与思考的独立性,学生的理解只是浮于文字表面,仅限于教师所机械传授的知识点,而并不能深入文本,实现深刻地解读。

3.阅读教学高度程序化。阅读并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而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展开,将生动优美的文章生硬地分割成主题思想,段落大意,作者简介等,每篇文章都是按照固化的模式展开,将教学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千文一面,千课一面。

4.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往往与写作脱节,各自为战。阅读就是读,而与写作割裂开来。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还会制约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前教师要粗心设计,以激起学生对阅读材料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思维更活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情感的提升与美的熏陶。如音乐渲染。音乐是一门艺术,以特殊的形式来传递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更加富有感染力,这样更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进而激起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的快乐阅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来引出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下产生阅读的兴趣,展开主动阅读。又如悬念吸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以实现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展开主动阅读。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要取得成功就要实现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到以学生思考为中心的转变,要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来展开阅读。为此教师要在讲解、分析与阅读、思考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阅读活动,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取基本信息,展开独立的思考与充分的想象,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为此教师要转变师生角色,确立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将教师角色定位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要善于运用提问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问题来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延伸学生的认知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主体性开展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3.引领课堂动态生成。程序化的阅读教学只能将学生的阅读限定在文字层面,在学生眼中每一篇文章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堆砌,这样的阅读脱离了学生,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包含着作者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对文章进行条缕分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对教学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使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才能让静止的文字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在阅读中才不会盲目地迷信教材与教师,而是能够真正地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才能引领课堂生成,使阅读教学处于不断地动态生成中。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

4.阅读写作有机结合。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根本,而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与扩展。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阅读与写作教学不能独立开展,而是要将二者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等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教学契机,通过仿写来加深学生对词语、句型、修辞法的理解与运用,通过缩写、续写等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为指导性思想,加强理论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层次的探讨,以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阅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这样才能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在阅读中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实现阅读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青兰.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5(1).

[2]顾祎.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小学校时代:教育研究,2014(4).

[3]王忠明.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活动设计[J].内蒙古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阅读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