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工作

2016-07-05 09:20李长安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压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李长安

【摘    要】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初中阶段,不仅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多,而且每门课程的学习负担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本文中我将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谈一谈如何做好初中教学阶段的减负工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减负工作  压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26

在我看来,初中时期是学生实现极速转变的时期。一方面,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成熟,智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之中,因此,和小学时期相比,初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虽然初中三年尚且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三年后的中考会带有一定比例的淘汰,因此如果想要进入较为理想的高中就必须依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配合和共同努力。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并且和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的布置环节,教师会尽可能的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不仅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兴趣,并且也会无形中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造成学生学习精力的浪费。所以,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占主导的今天,学校教育大力提倡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数学这门学科的减负工作,可以从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等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判断和学习能力,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依旧存在依赖心。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学科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基本上都要靠教师进行逐一的教授和指导。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依靠度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要强一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观点想法、行为举动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做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减负工作,教师就要调整好自身的工作状态,转变思想观念,进而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指导。

首先,教师要弱化考试至上的观念。过去几十年以来,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一直占据着我国各阶段教学的主流地位,这就导致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将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仅仅将考试涉及的内容当作学习的重点,久而久之,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书呆子”类型,只会读书,不会思考。而现阶段实行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知识本位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将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为的将教与学割裂开来,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履行了教的义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不仅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权威的怀疑,还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减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学作为一门客观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以及问题思维能里和逻辑判断能力的建立。因此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授课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这堂课效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学生吸收效率高就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时间进行补充和巩固,反之则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负担必然加重,因此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方法的创新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主次分明的教学原则。初中阶段,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开始向着整体性和系统性发展,教材上所划分出的每个单元或者每个章节都会围绕一定的重点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扩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大纲,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将每节课所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事先确定重难点知识的所在,进而有针对性的计划教学时间。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层层推进工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因为教师与學生由于知识基础方面的差距,教师在备课时认为的重难点知识不一定就是学生所认为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知识吸收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引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导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利用例题将最基础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或集体的智慧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在思考问题过程中还会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

三、合理布置课下作业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课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作业也恰恰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合理的布置课下作业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做到基础性内容为主,适量拓展。初中阶段,数学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太过高深的数学知识,打基础和培养理性思维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目标,因此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而不是盲目拔高。

其次,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每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不同,教师要尽量围绕当天所学知识布置课下作业,并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通过有针对性的一道或几道题目,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长久坚持下来,学生就能够得到显而易见的学习成果,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过大的学习负担不仅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逆反心理,导致厌恶一门课程的不良情绪的出现。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从观念,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活动的纠正,保证学生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去。

猜你喜欢
压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