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关键点,高效解答地理试题

2016-07-05 09:23谢生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解答寻找高效

谢生

摘 要:高考注重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答题效率,而掌握一些试题解答的关键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捷径。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常见题型关键点的寻找方法。

关键词:寻找;高效;解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66

一、材料题或需要迁移教材知识解决的地理试题

我们应仔细审题找准题眼,构建试题与教材知识的“桥梁”来解决问题。如建立滑雪场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滑”和“雪”两字入眼,要能“滑”则要求地表起伏大(坡度至少在6°以上);再如黄河下游“地上河”和荆江河段“悬河”的成因,可以从“沙”和“淤”两字入手,“沙”可能是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或者是植被遭破坏;“淤”则可能是该地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或河道比较弯曲等原因。运用此原理,分析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结合非洲赤道附近的气候、植被分布和地形知识,组织答案:(1)入海口附近,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2)因为刚果河在中游多流经盆地中,流速较慢,泥沙易于沉积;加上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这样,河口附近泥沙量较少,不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二、光照图试题

关键点是“三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是6时或18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时间是0时或12时,该纬线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晨昏线的中点一定在赤道上,且这点所在的经线对应地方时是6时或18时)和“两线”(日期分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或180°经线;平分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例如,在晨昏线与日期分界线结合的试题中,一条经线是日期分界线同时又是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80°经线;一条经线是日期分界线同时又是平分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则该经线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抓住了这样一个关键点,接下来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三、时间计算题

实际上,所有的时间计算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关键点,即两地的经度相差15°或相差1个时区,则两地时间相差1小时,再在已知时间基础上用“东加西减”原则(“东”是指地点位于已知地点的东边,“西”是指地点位于已知地点的西边),求出当地时间。

在行程时间计算题中,关键点是把题目中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利用时间差转化成同一地点的时间。例如,一架飞机10月1日17时由我国上海(东八区)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求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这道题需把上海(东八区)10月1日17时转化成西八区区时。由东八区10月1日17时就能得出此时西八区是10月1日1时。这时,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都西八区时间,所以飞机到达当地的地方时=10月1日1时+14时=10月1日15时。

四、坐标图

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找关键点。例如,在多维纵坐标而单一横坐标的图形中,读出地形剖面线上某点的降水量数值,往往直接经过此点作纵坐标降水量的垂线来读数,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地形剖线上的点作纵坐标的垂线只能读出海拔高度。这时“架桥”是关键,即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找到此垂线与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因为交点位于降水量曲线上,就可以通过该点作降水量纵坐标的垂线进行读数。

五、区位因素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类试题

关键是构建答题模式,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组织答案。如(2010年高考新课程卷文科综合第37题)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对此,我们可以如此分析:桑蚕业的发展既需要栽种桑树、养蚕,同时还要进行加工。因此要从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理论(如下图)等角度分析。

结合广西的地理位置(纬度较低,热量资源丰富,利于养蚕和桑树生长)、劳动力(位于东部地区且经济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和市场条件(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较近,易于销售产品)能快速找到答案。又如,尼泊尔地图中有高大山脉图例,结合材料中该国人口稠密,推导出原因一:人多地少;根据材料中该国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信息,推导出原因二:经济落后,植被破坏严重。

另外,在高考试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问题。这就要依据可持续的理论模式进行思考。如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按照模式的思路,从其本身的产业结构和世界钢铁、煤炭工业发展和变化带来的影响入手。学习之后,还要思考我国东北工业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英国的英格兰地区等)的整治,以此借鉴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经验。

六、等值线试题

弯曲处与两侧数量关系的判断和等值线弯曲的原因往往是解题的难点。对于弯曲处与两侧数量关系的判断,我们可以运用“凸高为低”(“高”指等值线数值大的一侧,“低”指弯曲处比两侧数值小),“凸低为高”(“低”指等值线数值线的一侧,“高”指弯曲处比两侧数值大)的方法解决。等值线中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一般可以总结为: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多受地形的影响;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多受洋流的影响;海陆之间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多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抓住这些关键点,解决等值线问题往往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李锡庆.高中地理比较法教学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3(4).

[2] 赵清宝.浅谈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2(6).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解答寻找高效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贴近生活,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