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2016-07-05 09:23王颖杰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有效教学

王颖杰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思想新观念指导教学实践,从兴趣导学、主体参与、自主质疑、课外实践这四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有效教学;兴趣导学;主体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145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而是更为关注学生情感的提升与技能的培养,将学生视为生命个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摒弃,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人、探究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兴趣导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主动而愉悦地参与其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学习,而且也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这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

如游戏,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非常切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如关于倍数,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来玩明7暗7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这比起枯燥而机械的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改变枯燥的知识讲解,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主体参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这与有效教学背道而驰。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探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亲身经历知识形成全过程,学生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得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为此教师要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1.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以学习者的身份来设计教学活动,成为设计者。这样的教学才能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避免机械地照搬教材与执行教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与激烈讨论,这样才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构建动态化课堂,引领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探究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与指导者,使得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有效展开。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三、自主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自主提问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开放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这样学生才能实现自主探究。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畏于教师与教材的经典与权威地位而不敢提问,要鼓励学生质疑,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重重心理顾虑,放下心中的包袱,让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置身于这样的教学之中,才能带给学生自由与放松,学生才能将教师视为平等的学习者,勇敢地提出问题。

2.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所提出的大多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知识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提问,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提问来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与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思维,学会提问。

四、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有效教学自然不能限定在教材上、教室内,而是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在搞好课堂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运用的机会,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效果。

1.写数学日记。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数学素材,而这些远远是教材所不能提供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所不能完成的,为了将学生带入更宽广的学习平台,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写数学日记,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

2.解决现实问题。教师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用所学书本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总之,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展开快乐与主动的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海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2] 姚慧清.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3).

[3] 阙小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

[ 责任编辑 赵建荣 ]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重在“学习活动”的创设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