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分析文献综述

2016-07-08 09:18周宏邓晗王苡轩
2016年22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周宏+邓晗+王苡轩

摘 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了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现象之一,且这种现象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上市公司CEO作为盈余管理主体,其屡次变更也渐渐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因为上市公司CEO变更不仅仅是公司治理结构所做的重要决策,还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和高管经营功绩的一种考察手段,并且还关系到了上市公司的稳固程度及其以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CEO的行为在管理盈余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CEO变更;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CEO了解盈余信息,其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如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误导外来投资者、实现避免亏空、本年的扭亏为盈以及调低利润为下年的扭亏为盈做铺垫)而采取的管理盈余行为也就应运而生,尤其当CEO变更时,这已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监管单位等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

在研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学术界认为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

二、文献综述

(一)应计盈余管理

学术界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都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但主要的观点集中在“信息观”与“经济收益观”上。

在国外,Healy&Wahlen(1999)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当管理人员借助职业判断和经验来编制财务报表和利用规划交易来变更财务报告时发生的,目的为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有些基于会计报告数字的契约的后果。这更加突出了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更充分地体现了“信息观”;Scott(1991)认为应计盈余管理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指出,只要企业的不同的会计政策能被管理人员自由选择,他们必定会选择那些可让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或是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该定义主要说明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充分体现了“经济收益观”。

在国内,魏明海(2000)指出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盈余管理的概念会更加透彻,他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误导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掌握或对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后果产生影响,在利用和编制财务报告、“构造”交易事项等来改变财务报告时要作出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李吉栋(2006)指出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会计报告者为达到获取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的目的,而采取的、会导致财务报告无法公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策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选取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综上所述,应计盈余管理是指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编制报表有直接影响的管理人员,会利用相关的能使其自身价值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操纵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达到误导那些报告使用者对报告信息的理解的目的,同时还能向市场传递内部信息的行为。

(二)真实盈余管理

Roychowdhury(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为了误导其他信息使用者而刻意构造的,与企业正常经济活动相偏离的经济活动。”他进一步指出,“那些偏离的经济活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即使那些活动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要达到企业的业绩目标。”有些真实盈余操纵手段,在一些经济环境下也许真的是公司所能选择的最优方案。但是,如果管理者们过多的采用这些手段,导致公司偏转了正常经营活动的轨道,那么这些操纵手段就属于Roychowdhury所提出的真实盈余管理。[1]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真实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调节操控企业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活动。这一类盈余管理由于与真实交易活动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会同时影响各期的报告盈余与现金流量,当然偶尔也会影响应计利润。真实盈余管理并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相反可能在长期内损害公司的利益,致使公司价值受到损害。当前,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隐蔽性及对其计量的困难性的特性,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还相对较少。

(三)CEO变更与盈余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CEO变更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国内的学者们对此也做了一些研究。由于绩效薪酬与职位契约的体制存在,CEO在变更前后都会进行盈余管理,张昕等(2007)发现,公司管理层会借助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实现当年扭亏为盈、调低利润为下一年扭亏为盈做铺垫;金莲花等(2010)研究发现,前任经营者比后任经营者选择操纵真实经营活动来调节利润的可能性更大,已经离任的CEO选择真实经营活动操纵利润,将会阻碍公司长期的稳健发展[2]。并且在我国,在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当年,发生变更高级管理层的公司出现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已有研究表明,在CEO更换前,离任CEO会通过挪用未来期间收益的方式来增加当期盈余,来降低当期被解聘的概率;而在CEO变换之后,新任CEO则会通过调减当期盈余来为将来做准备,以降低将来被解聘的概率。朱星文等(2010)研究发现,在CEO更换当年,新任CEO为了满足大股东的要求,会采取巨额冲销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导致公司出现很大幅度的盈余管理。因为可以掌握到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CEO就有了更多的权利与便利来操纵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可以避开外部审计的监督。杜兴强等(2010)指出,在CEO变更的当年,新任CEO通常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并将此而导致的责任归咎于前任[3]。柯东昌(2012)研究表明,临解任的CEO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进行增加资本化和减少费用化处理的倾向是明显存在的。林永坚等(2013)指出新任CEO在其上任的当年通常不会采取真实活动来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但在其上任后的两个完整会计期间会明显的操控真实盈余管理进而调整利润。

三、总结

综上所述,CEO会操控盈余管理来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而对于离任CEO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则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离任的CEO没有操控盈余的现象;另一种则是离任的CEO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研究还表明,公司业绩是影响CEO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还是CEO操控盈余的主要原因。CEO在变更前后很可能会为了粉饰公司的业绩而操控盈余管理,还会根据公司业绩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盈余管理手段,从而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然而,国内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大多观点都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过,我国现有的研究还是可以现实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存在CEO变更和CEO操纵盈余管理的现象。然而,在国内,学者对CEO变更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CEO操控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mics,2006,(42):335-370

[2] 金莲花,张志花,李正和.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公司治理评论,2010(1):87-97

[3] 杜兴强,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1)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审计质量、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