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化的思路求解农村教育困局

2016-07-11 11:35冀晓萍
人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训儿童农村

冀晓萍

2015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中,有一个数据很显眼:2014年,我国义务教育城镇化率攀升至72.55%。

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市,给农村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生源锐减,校舍荒废,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基于既有生师比的教师配备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

困于变局,“农村教育抛弃论”甚嚣尘上:既然老百姓都愿意进城上学,农村也留不住教师、学生,干脆取消农村教育,把学校都办到城市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这违背了我国义务教育“保公平”的基本方针,又将“使城镇教育不堪重负”。而事实上,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并不全是城镇化社会转型引发的。当前,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城:一是随迁子女,二是被迫进城择校。而后者在教育城镇化中的贡献不小。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而当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随迁率只有38.42%。也就是说,大量农村学生进城是为了择校,不是随迁。

学生“被迫进城择校”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撤并了,要想读书只能进城;二是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可见,城乡教育发展不是彼此孤立的,必须从一体化思路中求解。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建议:“一是要资源上移,面对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需求,要在城区建更多学校,满足流动人口的受教育需求。二是要资源下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巩固农村学校,吸引更多被迫择校的孩子留在农村。”

江西省弋阳县就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近三年,在城镇就读的学生比例下降了5.09%,农村上升了5.09%。”弋阳县教育局局长方华说,“对于随遷子女的刚性需求,我们予以百分之百的满足,城市学生比例数的下降,挤掉的正是‘被迫进城的那部分。”“降”与“升”之间,是学生基于教育质量的自主选择,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这样的“逆袭”成功,也出现在山西省晋中市、湖北省黄梅县、江西省上栗县等多地。

农村教育要巩固、提高面临两重任务:一是补短板,保障基本需求,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补改计划,相对容易做。二是提升农村教育品质,这是最难的。

要提升农村教育品质,绕不过两大难题: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农村师资的力量是最少最弱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农村教育面大,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需要更多教师。在编制配备上,农村应高于城市,还要明确这些编制是给教师队伍的,不能被占用。”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法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但是编制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编制多年才核定一次,这是地方惯例,而学生数是动态的,方华提出:“要加强教师编制的实时动态管理,完善教师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迈向“提高教育质量”,还需在教师的稳定性和质量上下大功夫。杨东平认为,这要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管齐下:“一要做好安居房工程,建立农村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待遇的挂钩机制。二要确保每年若干次的培训,职称评定和奖励表彰政策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农村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做法不特别,关键是力度和速度。”

例如,弋阳县围绕教师培训的具体做法看似平常,却因突出了精准和力度而效率大增:在培训范围上,先唤醒“自我成长需求强烈”的教师,再带动第二批、第三批,一年内实现所有人“不止一次”参培;每次培训前都进行“需求调研”,进行菜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县域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每月以乡镇中心校为站点的培训常规,进行集中培训、送教下乡、跟班学习。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的说法从2016年的2月份起将一去不复返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这是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遵循。

教育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政策落地:配合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家长责任,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中小学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将成为“教育干预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其难点是既要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又要“弥补寄宿制学校文化生活的匮乏”。近年来,社会组织开展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项目像“新一千零一夜”“故事盒子”“驻校社工”等,但这还远远不够,学校管理改善亟待加强。

弋阳县是教育部设置的留守儿童检测点之一,他们家校合作做得更加精细:“家长到学校来监考,做志愿者,开设家长大课堂给学生上课,我们则对家长进行家教方面的培训,家长会安排在节假日家长在家的时候或开到务工集中地去。”农村教育的未来是怎样的?

杨东平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不能在应试轨道上去复制城市教育,而是要创造适合本地的健康教育样态。”

周洪宇认为:“农村教育不是城市教育的附庸或补充,同样要逐步走向现代化,只不过难度更大,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采取更多的办法。”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只有比翼齐飞、一体化发展,教育现代化之梦才能圆。

猜你喜欢
培训儿童农村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新农村 新一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