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目中的高质量教育什么样?

2016-07-11 11:35苏红
人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满意度教学质量质量

苏红

长期以来,教育质量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质量?当前,采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对教育质量进行审视的方式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认同。在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中,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机构等,在不同利益导向下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但其中有交集,交集的达成需要进行利益协调或价值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协商的方式或话语权不应当完全由权力主导,同日寸也需要回归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从教育质量的主体,也是教育质量的载体一学生身上寻找质量的证据。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如何认识教育教学质量的?

对此,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国中(安徽)、东(辽宁)、西(四川)三个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满意度。此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为1430人,初中(不含初三)、高中(不含高三)参与调查的学生比例分别约为42%、58%,男女比例接近1:1,其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65%、11%和24%。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描述统计、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

单一的“成绩好”在学生的质量认知中排名靠后

对于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参与调查的样本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单一成绩与高质量教育教学挂钩。学生最为看重的前三个选项分别是“能够全面发展”“能够培养良好思维”和“能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这三项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却更能够体现教育质量的内涵。相反,传统认为的“成绩进步快”“考上理想的学校”和“成绩好”贝U排名比较靠后。

进一步比较来看,学生显然更加看重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思维品质、道德情操和技能的提升等,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的还与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紧密相关,与我国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理念是相符的。这也从一个层面表明,学生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理性的,也比较深刻,而且符合现代教育改革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以说,学生对全面发展有较高程度的认可,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智德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去发展,但受制于现行的升学制度,有时不得不做出妥协。

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教学有哪些特征

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关于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些描述,通过选择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样本,来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感受。经过相应赋值和计算,最终结果表明:最能够表现“高质量”的五项教育教学行为分别是:“师生关系很融洽”“老师很负责,对学生有耐心”“备课很充分,上课有条理”“课堂的授课效果很好”和“老师不仅是良师,更加是益友”(见图2)。

可以看出,学生理解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两个维度。教学的维度可以用教师“怎么教”(备课充分,上课有条理)和“教得怎么样”(课堂的授课效果好)来概括。非教学的维度主要指向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见,学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超出了教学本身,不只包括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学生的视角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际交往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课改所倡导的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习负担、学习压力与教育质量并非一直呈线性增长关系

学习负担是客观存在的,有学习就必然有负担。多年以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图3表明,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较重,而且高中学生的负担高于初中学生的负担。学习压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外在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从而形成的一种精神负担。因而,学习负担的增加通常会导致相应的学习压力。图4显示,高中学生有4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大”和“非常大”,这两项初中学生所选的比例分别为23%和9%。可以说,高中学生的压力显著高于初中学生。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和教学质量之间并非一直呈线性增长关系。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适度的负担和压九会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和投入,这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正所谓负担让学生更加负责,压力让学生更有动力。负担和压力适中,也最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考试中充分发挥,取得理想成绩。但是,过重的负担、过度的压九会产生负面作用,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倦怠等心理,也不利于在学习、考试中的发挥。

本次调查中,用学习成绩自评的方法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其中,自评成绩“一般”的学生,其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都显著高于自评成绩“良好”和“优秀”的学生,自评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都是最低的。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上述教育教学质量与学习负担、学习压力之间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寻找到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的临界点,即教育教学质量边际收益最大化的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且这个值对不同学生来说是不一样的。这一方面需要学生主动去调整、把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合理地加以引导,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为什么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学习满意度

此次调查分别从学生对学习满意度与对教师的满意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其中“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比例接近60%,“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比例约30%。在对教师的满意度上,总体上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其中8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比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到10%。

相比较而言,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学习满意度。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前者仅涉及教师主体“教”的状况,后者则关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教”与“学”互动过程以及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教育结果。显然,“教”只是影响教育结果的一个因素,“教”引领“学”,但“学”得怎么样还取决于“教”之外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我们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法,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的变量包括年级、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课堂教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从表1中可以发现,除了学校所在地之外,年级、家庭所在地、学习压力、学习负担、对教师的满意度和课堂教学均对学习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负担,对学习满意度起着负向作用,同样起负向作用的还有学习压力。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满意度影响也比较大,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生评价学习的重要判据主要来源于课堂。因而,课堂教学影响满意度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变量对教师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年级对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对教师的满意度,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学生对其满意度也越高。另外,学习压力、学习负担也会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并不完全是由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家庭的期望、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的主观追求等都会通过教师这一中介来发挥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也是被逼无奈。而幸运的是,学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对教师的评价因而也显得比较理性。

提升质量,教师要注意什么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外部的期望、学习方法的改进、兴趣与爱好、学习压力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内化为学习动力,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典型的学习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欠缺、静不下心来认真学习、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高、学习方向不明确和努力了但考试成绩不佳。

从图5中可以看出,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等几个方面,其中三项与学习活动本身有关,另外两项与学生的外部期望、自我期望有关,这两个期望的现实落差,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理性的学习动机、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需要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满意度教学质量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睡个好觉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