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走好特色教育之路

2016-07-12 17:57文丨陈华应蒋隆荣
遵义 2016年24期
关键词:桐梓桐梓县学校

文丨陈华应 蒋隆荣

桐梓:走好特色教育之路

文丨陈华应 蒋隆荣

师生同乐

一中的“诗教”文化、二中的“诗联”教育、四中的“品质”教育……在桐梓县,“教育管理有特色、教研课改有特色、德育教育有特色、艺术教育有特色、校园文化有特色”的氛围已经深入城乡,得益于特色教育的发展,桐梓县的教育形象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桐梓县提出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90%以上,基础夯实、跑出教育扶贫“加速度”,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20位,教育教学质量在遵义市稳居一类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再次提升桐梓教育的整体形象。

解决大班额 让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变了,完全变了……”

“你看,这个球场软乎乎的,像地毯……”

“快看,那边原来的荒坡坡现在有亭子了,真好看……”2015年9月1日,桐梓县马鬃苗族乡民族中学刚开学,学生们带着几分新鲜感、几分好奇三三两两地相约着逛塑胶操扬、逛凉亭、走小径,边走边聊着。几个男孩子抱着篮球兴奋地直奔球场。

近年来,桐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设施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壮大,助学工程的拓展。“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新建了二中、蟠龙高中、中职校、荣兴高中,扩建一中5大高中项目,形成高中办学新格局,成功破解了高中教育这一热点难点问题。”桐梓县教育局局长丁月高介绍说,该县还实施65所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建设,新建、改扩建项目47个,教师公租房、教师周转宿舍项目57个1880套,学校塑胶运动场31个,达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实施实验幼儿园、蟠龙新区幼儿园等建设项目33个,实现了乡乡有公办幼儿园目标。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7633人,比“十一五”期间4370人净增3263人,教学质量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补充教师1597名。“青蓝工程”成功结成对子1078对,培训教师3.7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桐梓县提出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90%以上,基础夯实、跑出教育扶贫“加速度”,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20位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桐梓县将扩大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彻底解决城区儿童少年入学难和学校班额过大问题,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和新迁入县城居住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县城北部新建1所小学,县城中部新建娄山关镇第四小学第二校区(虎峰小学),县城西部桐梓五中老校址改办为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第二校区,县城南部新建将军希望小学第二校区(高铁片区)。扩建将军希望小学、鞍山小学、逸夫小学、灯塔小学等11所城区小学。改扩建四中、五中、娄山中学、燎原中学、楚米中学,在县城北部规划新建初中1所,扩建高中3所。

实施乡镇校舍改造45所,改扩建村级小学132所,改扩建初中21所。在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的乡镇扩大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完善初中寄宿制工程。到2017年,全县学校的数量、规模、容量满足基本“普十五”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需要。

补齐短板 谋划教育工作“一盘棋”

今年以来,桐梓县教育局编制出台了《桐梓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方案(2016—2020年)》,大力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助学行动、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行动、办学条件扩容改善行动、教育信息化推广行动、人才强教行动、贫困地区倾斜行动、优质学校引领提升行动、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将教育工作“一盘棋”谋划,跑出了教育扶贫“加速度”。

截至今年4月底,木瓜镇中心学校、娄山关小学、容光乡中心学校综合楼、官仓镇星光小学教师周转宿舍、九坝镇九坝小学教师周转宿舍、松坎镇三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花秋镇石关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娄山关镇中心学校、鞍山小学、风水中学综合楼、木瓜镇水坝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已开始实施;55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准备;邀请上海对口帮扶专家到思源实验学校、将军希望小学等8所学校开展专题讲座8次;推荐名校长6名,名师28名;组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8800多人次;县职校与大数据企业合作培训呼叫坐席120多名,已全部实现就业。

“十三五”期间,桐梓县将拓展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和改建村级公办幼儿园110所,实现乡镇公办幼儿教育全覆盖。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确保成功创建4所市级示范园、2所省级示范园。

在职业教育方面,桐梓县将新开设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继续开辟专业教师招聘绿色通道,狠抓学生招入和“控流”工作,深化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确保桐梓中职校成功创建“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省级示范学校。新建大专职业院校或分校1所,探索开展3年中职+4年本科的“3+4”办学模式。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桐梓县树立大数据、“互联网+”新理念、新思维,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7年实现176所村级以上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融入全县“宽带乡村”和城区景区“免费WiFi覆盖”工程。鼓励学校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在线教育APP,打造网络化精品微课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十三五”期间,桐梓县将继续推进“三名”工程,着力打造名学校15所,培养名校长30名、名教师150名,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表率,形成“重师德、讲师表、赛师能、比实绩”的浓厚氛围。引导教师从一般教学向教育研究型转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城乡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桐梓县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是“十三五”时期该县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该县将继续借鉴推广四小“道德讲堂”建设模式,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破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借鉴推广“书香灯塔”、“品质四中”、“诗联二中”等素质教育模式,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全面提升体育美育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磨练意志品质。探索建设学校美育保障机制,扎实开展好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

助学保障 圆莘莘学子求学梦

“要是没有这笔助学金,我估计都辍学外出打工了!”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的牟国敏同学拿到助学金后,非常兴奋地说,“这下好了,圆了我的大学梦。”

结合当前脱贫攻坚教育扶贫工作,桐梓县教育局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信息,按照学生申请、学校审核、教育局汇总上报的原则,截止2015年12月,2015—2016学年全县第一批经省扶贫办审核确认精准资助学生573人,资助资金151.397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其中普通高中548人,资助资金145.768万元、中职22人,资助资金4.18万元,省外就读的大专及以上3人,资助资金1.449万元);2015年12月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30.75万元,受助学生3943人。2015—2016学年第二批精准资助学生初审通过479人(其中普通高中209人、中职168人、省外就读学生102人),需资助资金136.417万元。待上级相关部门审核下拨资金后组织予以发放。

“我们在对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审核把关上,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桐梓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殷远来说。

桐梓县主动出击,采取结对子,向外推介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撬动社会力量,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12月23日,深圳龙盟爱心集团董事长倪进宝带领部分员工向夜郎镇华山小学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和学生校服等。2016年3月19日,厦门大学EMBA校友“爱心贵州桐梓行”向水坝塘镇中心学校、复兴中学、金竹村扶坝举行助力教育脱贫攻坚献爱心启动仪式活动。捐赠款物价值共33万余元,其中,其中资助91名贫困学生4.55万元,其余部分用于水坝镇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4月11日,深圳南华西集团向花秋镇石步小学捐赠价值16.5万元的校服1100套,捐赠学生550名。“80-给自己的礼物”爱心团队先后赴容光乡光华小学、羊磴镇前进小学、芭蕉乡河坝小学、马鬃苗族乡小坝小学等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我们在筹备爱心助学活动的时候,都要先‘踩点’,做好帮扶方案,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受益。”“80-给自己的礼物”爱心团队负责人杨舒云讲述着爱心助学行动的细节。

桐梓县委、政府在教育扶贫上,始终不含糊,坚持公平和效率结合,夯实基础设施,壮大师资力量,开展助学工程,走上了教育脱贫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桐梓桐梓县学校
浅谈桐梓超长公路隧道综合管控方案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我和爸爸
桐梓:表里河山
洱海上空的星星
学校推介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