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培养

2016-07-12 13:32郑丽敏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初中语文

郑丽敏

摘 要: 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语文课的魅力挖掘出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是丰富的,语文课堂更是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是最贴近生活、最有趣味也最有韵味的一门学科。但现实却不尽然,在各科目中,语文课是节数最多的,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当然也最多,如此频繁的学习和接触,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其实语文课本身的魅力是无穷的,要把语文课的魅力挖掘出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另外,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双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而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见解。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教师魅力吸引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自身要热爱语文,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引领学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榜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我们还要重视语言的美妙之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美。教师还要注意,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语文知识。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

二、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在一篇文章中,一个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导语设计得巧妙精彩,对一堂好课很重要,它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导语有很多方法:以故事、谜语等激趣导入,轻松自然地谈话导入……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在导语设计上,我先利用媒体课件,播放几组春天的图片,学生通过展示的图片好像一下子走进繁花似锦的春天。情境的引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美丽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课讲到这里,可再继续引领学生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导语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精设提问,保持兴趣。

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必须追求的,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让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我建议,讨论合作、竞赛、表演、学生质疑提问等,这些方法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提的问题要有艺术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另外,问题的提出还要紧扣文本尽量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或问题为切入点。当教师设置的问题既紧扣文本,又能牵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时,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另外,教师还要在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多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在转变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

3.穿插活动,激发热情。

要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激趣”两个字贯彻整个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语文是丰富的、灵活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极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如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把语文课本里,写景优美、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引人的文章,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穿插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知识;设计些趣味性较强的竞赛练习活动;穿插些贴近生活、各地风俗民情知识等。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放松了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建设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缩小师生距离,和学生做朋友。

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仅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素养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为伴,并适当展现教师的魅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和学习效仿之心。如此,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师生之间说说心里话,谈谈学习,探讨理想,不知不觉中师生间就会产生共同学习的欲望。另外,某些老师平时表情高傲冷漠,导致学生不敢亲近,就会避而远之,长此以往,师生之间无法建立和谐关系,怎么能增强教学效果?平时,教师应该面带笑容,让学生觉得和蔼可亲。课余生活,教师还要常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讲故事、谈生活、说学习、开个小玩笑……这些都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据此找原因,找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方面,我们还可以据此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肯定学生,鼓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全班或小组开展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语文课的主体地位。例如,我在讲《桃花源记》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多数学生都是围绕“陶渊明是一个喜欢归隐田园高尚的人”这一答案回答。期间,有一个学生说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胆小怕事、不敢与贪官污吏作斗争的人。”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表扬了这位学生敢动脑筋、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精神。我没有批评他,相反鼓励他的创造性,由此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上这样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

总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