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之我见

2016-07-12 17:08曾兴固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

曾兴固

摘 要: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语文味的课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高效课堂、打造学生自主与合作的课堂、创造打开学生思维、展开想象翅膀的课堂、用创新的教学设计贯穿语文课堂等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创造性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唤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以下是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想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例如: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意报一个两位数、三位数,要求都能被3整除。这一时难住学生,而老师随口说出一连串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学生感到神奇和惊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般都是采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法。教师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抓住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不同的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二、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例如《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就可以说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以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和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这一学习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创造性思维的有益尝试。

四、动手实践,促进知识深化

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识记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是用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学生就会只记住圆的面积怎么求,而不理解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时可以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同样大小的硬纸圆片,在课堂上同桌合作,把其中一个圆片平均分成十六份,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同桌合作,比较圆与近似长方形,解决问题: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专心听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学生积极思考是课堂活跃的关键;学生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外在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善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玥.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2]朱月明.让减负落到实处——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读写算:教师版,2014.

猜你喜欢
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