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年龄增长是否意味着更加热爱散文写作?

2016-07-14 20:17
北京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毕淑敏游记南极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范晓曦,是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的粉丝,一直喜爱并阅读她的作品,关注她的创作。近期先后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上读到毕淑敏老师的散文和游记(广义上讲游记也属于散文)新作《一念3000里》《非洲三万里》,前者从“念”字入手思考人生和命运,深邃隽永,启迪心智,让人久久回味;后者写作者环游非洲的见闻和感受,清新好读,让人大开眼界。我很想问毕淑敏老师:随着年龄增长,您是否更加热爱散文写作了,为什么?在您看来,小说和散文各有何优劣?谢谢!

毕淑敏:谢谢您对我的关注和鼓励!我要写的小说一直在准备中,生命中最宝贵的体验,于脑海深处储存和发酵。按照我的既定计划,很快就会投入到小说创作中。我觉得散文属于“非虚构类写作”,而小说,无疑是属于“虚构类写作”。这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写作技巧有所不同。就像皮毛和丝绸,都可制成美丽的服装,但工匠的手法和工艺处理上,是有区别的。

我这几年比较偏重于散文和游记类的创作,和我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整体安排有关。我已年过花甲,手脚伶俐耳聪目明好奇心浓重的日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所衰减。这是自然规律,我并不抗拒也不悲观,但如果要到远处去看看地球的各种风貌,便要抓紧时间。不然再过几年步履蹒跚瞌睡打盹,再好的风光也会大打折扣。我年轻时一直当兵,没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后来从部队转业,又要照料孩子和老人,加之经济不宽裕,当医生也不能随便请假,去看这个世界的梦想只能一推再推。等到经济和时间自由了,已是夕阳西下时光。我这几年,加起来已经走过70多个国家,有些有趣的体验。我愿和大家分享,故而就有了若干散文和游记类文章。我今年还会去北极点和南极。北极点即北纬90度,并不是仅仅进入北纬66度的北极圈。须乘坐俄罗斯的原子破冰船,稍有挑战。年底我会到南极去。本不想一年之内跑两极,原计划是去年去南极,费用已交齐。不想我预订的那艘船,于南极海域起火,我所报名的航次就作废了。

人生如同没有返程票的单向旅程,看不同的风景,见识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改造是巨大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濡染,可能会使写作发生碰撞和改变。回想我这一生,雪山、军旅、白衣、文学、心理学、旅游、读书……种种历练之中,新的因子进入我将要动笔的小说,也许使它更斑斓有力。

猜你喜欢
毕淑敏游记南极
善良是颗种子
善良是颗种子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难忘的南极之旅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超市游记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邻居眼中的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