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对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6-07-24 17:30王雪萍李卫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食道

王雪萍,李卫东

(1.北京市普仁医院 消化内科,北京 100062;2.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检验科,北京 100089)

埃索美拉唑对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王雪萍1Δ,李卫东2

(1.北京市普仁医院 消化内科,北京 100062;2.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检验科,北京 100089)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对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消化科以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为诊断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实验组(43例)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 经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VIP、IL-6、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埃索美拉唑能降低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血清VIP、IL-6、NO水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埃索美拉唑;2型糖尿病;胃食道反流;临床疗效;安全性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体特征性症状[1]。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胰岛素依赖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指出[3],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达4.4%,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已高达近10%。研究证明[4],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胃、食管运动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胃食道反流的发病率高达70%,其中尤以老年人为好发人群。临床对于胃食道反流的患者以抑制胃酸和促进肠胃动力两种治疗方案为主。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反流的抑酸类药物,能有效抑制患者胃酸分泌[5]。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已有将其用于胃食道反流患者的文献报道[6],但将其用于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报道却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埃索美拉唑对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血清指标变化,以探讨其治疗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于北京市普仁医院消化科以2型糖尿病伴胃肠道反流为诊断患者85例,其中合并冠心病者31例,合并高脂血症者42例,合并高血压病者25例,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者36例,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7.2±7.9)岁;对照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6.3±8.3)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胃肠道反流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胃肠道反流的诊断标准而拟定以下纳入标准:①以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三多一少”为主要症状;②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 h FPG水平≥11.1 mmo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③反酸、反胃、嗝气、烧心等反流症状明显;④患者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示无溃疡病、幽门梗阻等其他消化道系统疾病;⑤患者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不愿参与本实验或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患者同时伴有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他干扰性消化系统疾病;③患者年龄<8岁,或年龄>80岁;④已并发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对本研究所用埃索美拉唑过敏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严格参照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颁布的《ADA临床实践指南》[7]中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予以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所有患者均予二甲双胍片[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23371],0.5 g/次,每天3次餐中嚼服以控制血糖,必要时可酌情加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J20080097),20 mg/d,早餐前20 min一次口服,共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在上述长腿治疗基础上加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6380)40 mg/d,早餐前20 min一次口服,共连续治疗4 w。

1.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装入EP管中,放入-80 ℃冰箱中保存备用。

① 血清VIP、IL-6及NO: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取治疗前后预留血清2mL,参照NO试剂盒说明书,经GS-D800半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NO水平,NO试剂盒由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② 症状评分:本研究采用通过对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胃食道反流症状进行评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患者略有感觉;2分:症状比较明显,但并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症状较为严重,已经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评分越大表明患者胃食道反流症状越重,评分越小,表明患者胃食道反流症状越轻。

③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参照李慧瑛等[8]研究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予以评定:痊愈: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且经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内镜检查发现黏膜受损程度明显减轻;无效: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内镜检查黏膜受损程度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2.3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4 w治疗时间内记录其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不良反应较轻微,并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可予留诊观察并予对症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IL-6、NO水平比较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IP、IL-6、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 w后,2组患者血清VIP、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IL-6、NO水平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VIP,IL-6 and NO levels pre- and post-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w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 w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2周后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Tab.2 Comparison of symptoms score pre-and post-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本研究显示,经4 w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3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P<0.05,与对照组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比较 本研究显示,在4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有便秘、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但2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817,P>0.05),且经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无需其他处理。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比较[n(%)]Tab.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P<0.05,与对照组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3 讨论

胃食道反流病是指由于患者胃内的物质反流进食管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9]。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后期多并发胃肠道反流病,且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好食肥甘厚味等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0],2型糖尿病合并胃食道反流的发病率随之升高。胃食道反流的发病机制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有关,大量呈酸性的胃内容物会对患者食管黏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病情进一步加重,食管下端括约肌则会有一定松弛,导致患者食管蠕动消化功能降低[11]。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的治疗当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酸的排空为主要方法。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胃食道反流的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食道反流患者的胃酸分泌,但其对2型糖尿病伴为食道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无相关文献报道。

有研究指出,胃食道反流患者VIP、IL-6、NO水平多高于正常水平[12]。VIP是一种同时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双重功能多肽,具有调节内脏感觉、分泌和以及胃肠道蠕动等作用,而高水平的VIP则会促进胃液、肠道的过量分泌[13]。IL-6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性反应因子,研究指出,胃食道反流患者高水平表达会导致胃黏膜遭到破坏,诱导溃疡的发生[14]。NO是一种与消化系统炎性疾病相关的炎性介质,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胃食道反流患者高水平的NO能增加胃食道黏膜血流量,以达到对患者的保护作用[1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VIP、IL-6、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实验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有关。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具有更好的抑酸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且能有效控制胃食道反流患者的炎症反应[8]。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埃索美拉唑能有效缓解胃食道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控制患者的胃肠道炎症,因此血清中VIP、IL-6、NO随之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通过对85例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血清VIP、IL-6、NO、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了埃索美拉唑对2型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在以后研究中,本课题组将进一步进行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以探究本实验研究结果的分子机制。

[1] 郝少峰, 胡利梅, 李刚,等.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21):2507-2509.

[2] 张颖, 于永光.1型和2型糖尿病分型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3):561-563.

[3] 吴建桐.看图对话在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228-230.

[4] 周旭萍, 何荣海, 全红,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和疗效的影响因素[J].胃肠病学, 2014, 19(12):730-733.

[5] 王河, 朱萱, 汪安江.胃食管反流病抑酸疗效预测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3): 232-234.

[6] 刘波, 姚鸿萍.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 2014, 29(3): 328-332.

[7] 钱钰.2014 年《 ADA 临床实践指南》新修订条目汇总[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6): 541.

[8] 李慧瑛.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9):3247-3248.

[9] 刘思邈, 唐艳萍.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 22(1):49-51.

[10] 汪会琴, 胡如英, 武海滨, 等.2 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 2016, 28(1): 37-39.

[11] 吕宾.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 13(1):27-30.

[12] 康薇, 赵淑艳, 温如臻, 等.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 VIP, IL-6 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31): 42-43.

[13] 沈骏, 诸琦.脑肠肽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 24(3):169-171.

[14] 朱宝, 袁航, 奚惠芳,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CagA表达与其培养液中IL-6、IL-8及CRP水平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236-238.

[15] 刘敏, 向光大, 卢俊颜,等.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对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6):560-564.

(编校:王俨俨)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omeprazole in treat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ith type 2 diabetes

WANG Xue-ping1Δ, LI Wei-dong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eijing Puren Hospital, Beijing 100062, China; 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Hospital Attached to Aeromedicine Institute of PLA, Beijing 100089,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A total of 85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2)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3)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es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for 4 weeks.The serum levels of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 IL-6, NO,symptoms score and reverse reactions pre-and post-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4 weeks’ treatment, the serum VIP,IL-6 and NO level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symptom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The esomeprazole could decrease the serum levels of VIP,IL-6 and NO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with a better efficacy and safety.

esomeprazole; type 2 diabete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efficacy; safety

王雪萍,通信作者,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E-mail:wxp201602@163.com。

R571

A

10.3969/j.issn.1005-1678.2016.05.25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食道
牛常见食道阻塞物防治办法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分析
鸡喝水时为何要抬头?
RP—HPLC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的溶出度
世界最大私人博物馆 开放17年后将关闭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社区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比较
奥美拉唑与胶体果胶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125I聚氨酯覆膜食道支架制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