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研究

2016-07-26 03:12
关键词:建设路径高水平

宫 富

(浙江理工大学党、校办,杭州 310018)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研究

宫富

(浙江理工大学党、校办,杭州 310018)

摘要:许多高校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学校近期乃至中长期发展目标。但长期以来,学界和高教界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予以研究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路径和举措,以期为国内同类高校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近60所普通高等学校*近60所高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有关公开发表文献资料和各高校门户网站学校介绍材料。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近中期发展目标。笔者研究发现作为一个专用术语,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高校或学界频繁使用,但对其内涵和基本特征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学理性的研究则很少。本文拟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做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路径与措施,希冀为国内这类高校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特征

关于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目前,在学界或教育界流行较广或广为认同的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课题组提出的按学科比例和科研规模的分类法,在他们的分类中,一所大学的类型是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他们提出,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学科门类和学科比例,大学可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等;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和学术水平,大学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并且对中国大学类型划分的标准作了阐释。[1]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有不少的高校根据自己办学实际和定位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这显然是从学校的科研规模和学术水平的要求上来确定的。一般认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间,但是,相对而言,学界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内涵特征研究较多,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特征研究较少,也未达成共识。

经过对学界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前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6]:a)办学历史较长(一般至少有50年以上的本科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b)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至少在千人以上,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c)多学科协调发展,特别是某几个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d)科研水平较高,在某个或某些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e)人才培养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较高;f)师资队伍水平较高,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全校教师40%以上,其中教授职称占全校教师25%以上;g)学校治理体系方面均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h)在全国高校排名一般在100~200名之间(以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为例)。

二、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特征

相较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而言,学界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研究较少,说法也不一。为了较为准确地把握其特征内涵,本文用实证的方法,从公开发表的各类数据比较的角度,选取发展目标基本一致或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来对这种类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予以研究,进而揭示出高校乃至地方高校发展建设的一般规律。限于篇幅本文选取了类型不同的5所地方高校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a)选取的标准问题:一是尽量较为全面地体现不同学科类型的高校,如,选取了综合性的、农林类的、医学类的、师范类的、理工类的大学等作为样本,基本体现了学校类型的多学科性;二是这几所高校的近中期发展目标都定位在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上列各高校网站公开的资料来看,在其“十二五”或中长期发展目标中都提到类似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说法,如,青岛大学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征更加鲜明,为跻身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行列打下扎实基础;四川农业大学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特色优势更加突出,国际影响更大,国内知名度更高的教学研究并重型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把建成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作为目标(其“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明确要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要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从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学科类型差别较大,但都曾将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本文立足这些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目标定位来挖掘其作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而发现大学发展建设的某些一般规律。无疑,这对院校研究和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三是这几所高校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上基本上位列90~120名之间。也就是说,这几所学校的发展定位目标较为一致、综合发展实力和水平基本相当且在各个类型层次学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以上标准,本文选取了青岛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这五所大学为例。

b)具体比较的维度和方法问题主要从学界和高教界认可的高校核心办学指标,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化办学程度等五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

c)研究比较的依据问题:以各高校门户网站以及诸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网站公开的相关数据为准,尽量体现数据的公开和客观性。

基于此,本文从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各学校门户网站公开的数据出发,分析挖掘数据背后体现出的共性,以此来研究归纳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五所大学相关指标的比较

续表1

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参考学校青岛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平均值科学研究国家自然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十二五以来)06(合作4项)01(合作)2(合作)1.6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010.8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026161220.6国家项目(自然+社科)(十二五以来)338+28237+5560+2197+67273+38321+28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数量/人242516332129136913631511.2教师中副教授以上人员及所占比例1164/48847/521276/60810/59856/62991/66两院院士/人210000.6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113011.2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2115655.8国家杰青获得者/人214011.6教育部创新团队/个170022国家级教学团队/个031301.4国家级教学名师/人010100.4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04011.8国际化办学合作院校机构/所170余30余10余40余100余70余交流合作项目/项120余40余近2050余60余58余留学生数/人1400余-600余220余近700730

注:以上数据来源分别参考各校门户网站公开数据及教育部、科技部等门户网站公开数据,数据截至日期为2015年11月。

从上表所列数据可以看出,相较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a)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且呈大规模稳步增长趋势。本科生规模趋于稳定甚或有下降趋势,研究生规模稳步增长并至少保持在3000人以上,研究生占全校在校生的比例至少在10%以上,有的如青岛大学最高已经达到20.23%;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上有一定实力和优势。

b)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至少在2个以上,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至少在10个以上;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至少在10个以上,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至少在65个以上,至少要有10个以上省部级重点学科,至少有1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个别特色优势学科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c)教学与科研并举,但追求卓越学术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意识且能很好反哺教学,形成科教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每年承担国家级项目至少70项以上,在获得的国家级奖项上有一定优势,建有数十个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平台。

d)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贡献率和影响力大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在专任教师中占比到达50%以上,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人才。

d)开放的办学环境,国际化办学程度较高,至少与几十所与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来校的留学生人生至少在五百人以上,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展开实质性合作项目2个以上,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合作交流频繁,社会影响大。

三、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所知,要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需从上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特别是对照上表列出有关数据的平均值,采取切实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措施。笔者探讨了地方性高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路径问题,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明确办学定位

在当前高等教育新常态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在研究部署并实施“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学校发展特点和优势,应首先对学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从类、型上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并构建起一套适应新的发展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体制机制、目标体系以及组织架构等。这就要充分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成功经验,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形势要求,认真研究总结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因素,坚持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内部而言)出发,以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抢抓机遇,全面谋划学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尤其是要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切实解决影响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体现统筹协调发展原则,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学校科学持续发展。

(二)加强内涵建设

紧紧围绕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责功能,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1.加强学科建设。要始终把学科建设放在龙头地位,切实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应遵循分类建设思路,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凝聚力量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根据国家“双一流”实施方案,编制学校学科发展规划。首先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学科,成就学科高峰,特别是要巩固该校已在国内外形成影响的特色优势鲜明的学科,争取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中占得一席之地;同时,确保进入全球ESI前1%的学科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增长。其次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升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实力基础比较雄厚的相对优势学科,构筑学科高原。经过五年左右的重点建设,力争在2020年左右至少有五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10%。再次,巩固夯实基础良好的基础类学科,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形成新的优势,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并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第四,不断凝炼学科方向,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促进优势学科和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以及各类不同学科等的交叉融合,力争在理、工、文等学科交叉领域产生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第五,推动弱势、新建学科“转型升级”,走特色、融合、创新之路,力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群。最后,建立或实施学位点“增长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在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均达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平均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扩大专任教师规模,提高教师当中博士学位比例,高级职称占比达70%。其次要提升教师实力和整体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围绕学科和团队建设,引进一批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以及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才俊,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团队,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形成竞争力,力争在国家级人才储备和数量上有新增长;同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力争在“杰青”人才培养上有新进展。再次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有利于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每个教师的尊严感更强,把终身从教当作一生最美好的事业。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创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在外部处理好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关系,在内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行政与学术协同育人的关系,构建“跨学科、跨学界业界、跨国内外”的跨界协同育人机制。再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充分发挥优厚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四提升生源质量,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形势要求,努力吸引优秀学生来校就读,提升本科生生源质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规模,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大研究生培养改革力度,优化研究生结构,大力发展专业硕士教育,不断增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力。第五,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力争在国家教学成果奖上实现新突破。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首先要将“学术立校”理念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追求,改善学术研究生态,大力营造起“人人为学术、管理为学术、服务为学术”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在高级别奖项、高水平成果、高层次项目和科研平台上取得新突破,到“十三五”期末至少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5项,高层次科研平台10个左右,每年获得国家级项目超过80项。再次,提升自然科学的研究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能力,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流智库和品牌智库。第四要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转化和运用、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容许和宽容失败,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实现“要我做科研”向“我要做科研”的有效转变。

5.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首先增强全校师生干部的国际化办学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章立制和加强宣传、培训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师生特别是干部的国际化办学意识和能力,使师生干部“走出去”成为常态。其次扩大留学生(境外生)等教育规模,力争每年在校留学生(境外)生)规模超过1000人。再次提高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拓展与国(境)外合作办学渠道和途径,拓展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实质性项目,力争形成品牌效应;开展具有实质性的国际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活动。第四,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

(三)突出办学特色

办出特色是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首先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体现办学特色;其次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体现办学特色;再次在人才培养上体现办学特色;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体现办学特色,主要在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建设方面体现出特色;第五,在国际化办学上体现特色,特别是在国际合作的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第六,在大学文化上体现出独特的育人文化。

(四)加强保障建设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治理机构,制定并实施大学章程,充分发挥大学章程的“宪法”作用;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理念,完善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制度,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

依、有章必依,努力形成规范高效、合乎情理的制度文化。其次要加强条件保障建设。重点把服务好教学、科研、师生作为首要原则,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图书馆学术涵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再次要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既充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独特的大学文化精神氛围。最后要加强校友文化建设,营造和维护好现代大学这个永远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5-12.

[2] 张立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9(4):59-60,70.

[3] 刘福军,欧颖.对地方农业高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兼议云南农业大学的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88-92.

[4] 胡晓蕾,朱成科.后发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7):18-20.

[5] 李宝富.试论国内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83-85.

[6] 孙建三,金胜利.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17-20,72.

(责任编辑: 任中峰)

DOI:10.3969/j.issn.1673-3851.2016.02.011

收稿日期:2015-10-03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Xgz1101)

作者简介:宫富(1974-),男,内蒙古化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3851 (2016) 01- 0072- 05 引用页码: 020801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GONGFu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mmittee Offic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Man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im to build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 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their short-term 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bjectives. But for a long time,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academic field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ircle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 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and conclud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 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o propose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construct universities based on high 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hope of offering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of the same kind in China.

Key words:high leve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nstruction methods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高水平花样滑冰竞技人才的培养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