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效果的对比性评价研究

2016-07-26 06:22张志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

张志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效果的对比性评价研究

张志华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临床中常用到的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两种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效进行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进行组别划分,分为观察组4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针对偏头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评价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头部疾病,一般会在儿童与青春期开始发病,到中青年时期发病最为严重.当前医学界通常是运用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方式来应对偏头痛,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两种药物.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治疗偏头痛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本次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比评价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其中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04年IHS制定的偏头痛分型诊断标准.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者15岁,最大年龄者52岁,年龄均值(37.8 ±2.3)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7年,平均病程(3.6± 0.3)年.偏头痛类型:典型性偏头痛5例、普通型偏头痛30例、丛集性偏头痛5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者16岁,最大年龄者51岁,年龄均值(37.9± 2.4)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7年,平均病程(3.6± 0.3)年.偏头痛类型:典型性偏头痛5例、普通型偏头痛29例、丛集性偏头痛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偏头痛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10)治疗,即每次给予20毫克的尼莫地平,行口服,每日3次;以6个星期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治疗,即每次给予50毫克的阿司匹林治疗,行口服,每日1次;以6个星期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半年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评价.

1.3 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为:①治愈:头痛及偏头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除,停止用药30d后,偏头痛无复发迹象.②显效:经临床治疗后,觉线性模拟量表(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50%;头痛机及偏头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除,近期无复发迹象.③有效:经临床治疗后,觉线性模拟量表(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在20%—50%之间;偏头痛症状有所改善,头痛症状有所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有所缩短,但仍需进行持续治疗.④无效:经治疗后,觉线性模拟量表(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不足20%;头痛及偏头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头痛持续时间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三项有效率之和.另外,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半年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中,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头痛头昏1例,无皮肤瘙痒及皮疹患者,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中,头痛头昏2例、皮肤瘙痒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半年内复发情况对比

经积极治疗,观察组半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半年内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0%.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偏头痛疾病简要概述

偏头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头部疾病,该疾病具有周期性与反复性.只有处于黑暗与安静的环境中,患者的头痛才能得到相应的缓解.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偏头痛发作时,有可能会产生精神功能障碍,当患者的脑部遭遇损伤时,则进一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就目前而言,医学界普遍认为产生偏头痛的原因分为两种:(1)其一为内因.指的是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多数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2)其二为外因.指的是患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偏头痛,例如食用过多的腌制食品、紧张不安、劳累过度等,均可能引发偏头痛.现代医学奖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归结为三点:其一为遗传因素、其二为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其三为饮食及精神因素.其实,总结起来,跟上述相关研究基本保持一致.根据临床病例发现,患者偏头痛次数发作越多,其大脑所受损伤的范围也就越大.因此,为了该类患者的生命安全着想,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显得极为重要.

3.2 相关治疗药物及药效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了偏头痛的一些诱因及对患者构成的威胁.基于患者生命安全角度出发,针对偏头痛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现代医学一般采取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医治.其中,物理治疗即对患者进行氧疗、磁疗,外加心理疏导等.单用物理治疗,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病情,但长期疗效不明显,易出现复发现象.为此,本次重点提到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现如今的临床治疗经验,表示常用的两种药物即为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

其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发热、疼痛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症,能够使血栓烷素在患者体内的合成受到抑制,使血栓烷素对患者脑部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弱,进一步起到缓解偏头痛症状之功效.与此同时,阿司匹林能够使色氨酸从患者体内血清蛋白结合中的释放得到有效促进,进一步使5-羟色胺在患者体内的合成数量得到有效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患者机体血中5-羟色胺的浓度便会逐渐上升,在患者血管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证的条件下,便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治患者偏头痛之功效.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扩张患者脑部血管方面具备显著作用,进而患者的脑部血管收缩力逐渐变小.针对部分偏头痛患者,基于头痛发作过程中,可能会有脑部血管紧张收缩的状况发生,此时采取尼莫地平,则能够使患者的脑血管得到有效舒张,进一步使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及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偏头痛患者,常会采取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但两种药物相比,阿司匹林的疗效要优于尼莫地平.主要是在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要高于尼莫地平.与此同时,采取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昏、皮肤瘙痒以及皮疹等并发症,且持续治疗停止用药后,患者可能还会发生复发的情况.而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相比较,在并发症方面更低,在复发率方面也更低;此次也得出了与临床研究相一致的成果由此表明:针对偏头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3.3 结果及结论

本次研究观察组4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偏头痛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中,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中,头痛头昏1例,无皮肤瘙痒及皮疹患者,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中,头痛头昏2例、皮肤瘙痒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经积极治疗,观察组半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半年内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0%.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偏头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优于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在安全性方面更高,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勇.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5).

〔2〕黄斯倩,颜小均.盐酸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

〔3〕陈倢,梁伟雄,秦劭晨,黑赏艳,刘琼.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9).

〔4〕滕跃华.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适应性、安全性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3).

〔5〕马艳.1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5).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36-02

收稿日期:2016-01-18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