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6-08-03 09:24华幸乐琦
物流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统计分析绩效

华幸 乐琦

摘 要:文章整合产业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制度理论等视角,着重分析企业规模、人才资源、企业所有制和企业所处区域对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基于我国全部88家上市物流企业2011~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规模、企业人力资源、企业股权性质、企业所在区域等因素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对于企业竞争力影响不显著,企业人才资源对物流企业竞争力有正相关影响,企业性质对于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区域对于企业绩效影响不大。该研究结果为我国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流企业;绩效;竞争力;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finding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scale enterprise, the staffing, nature of business and the regional to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chooses 88 logistics companies as sample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ols for these three samples enterprise data 2011~2013 regression analysi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enterprise scale, the final study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taffing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for corporate natur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business area for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not affected.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reference. Finally, we als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s.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ompetitiveness; statistical analysis

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平衡资源配置,优化物流产业的结构,促进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来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制定十大产业整体规划,其中有九个行业的振兴需要更加完善、更加专业、更加有效率的物流服务,物流业的地位日益突出,现代物流产业逐渐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2013年,在经济与政策双重支持下,物流行业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物流专业化、规模化进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明显加快,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达到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5%,在GDP的比率中升至18%。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大环境发生改变,由于政策变更,外商被允许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国际物流公司纷纷在中国开展业务,国内传统物流公司面临国际化的竞争,物流领域即将进入变革。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去寻找其他的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成为新的热点,而物流业被称为“经济新大陆”,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行业的作用越发重要。我国的物流企业是否可以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主要还是取决于物流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强弱。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中的物流企业,着重分析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所处区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为物流企业改善绩效,提升竞争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国内对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其一是通过构建物流竞争力体系来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比如说,王道平、翟树芹(2005)从企业经营特征的角度,通过业务层面、管理层面、财务层面,利用其中多个细化指标,构建了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说明企业的业务、管理和财务指标均会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起到影响;张凤廖(2006)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建立起以物流指标、一般指标、财务指标等竞争力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物流指标、一般指标和财务指标对物流企业竞争力均有不同的相关性和影响;远亚丽、程赐胜(2007)发现各种能力的提高对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正相关作用;刘海洲、王代瑜(2008)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以财务、规模、盈利、经营和发展等五种因子的物流企业竞争力模型,分析了物流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到扩充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结论;江京金(2012)根据中国物流企业的特点,使用价值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提取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盈利能力等六个方面,基于G-ANP法,构建物流企业评价模型,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得出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会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起正面影响;彭焘(2012)通过研究,得到物流企业业务层面、管理层面、发展潜力层面是影响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二是通过物流企业相关指标和数据,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赵鑫(2011)通过剖析物流企业资源基础,确定竞争力评价指标,从RBV的角度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辅以美特好物流配送中心数据研究,从而更科学地判定物流企业竞争力,并发现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营销能力的增强会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林丽金(2011)通过构建层级模型来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得出企业核心团队、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流程与机制、学习创新等方面相互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杨国胜(2012)利用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DIDF),在企业数据中提取相应指标,通过AHP法获得权重,最后汇总求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值,并说明资产与偿债能力、服务能力、盈利能力对物流企业竞争力会造成影响;徐静(2013)根据财务指标研究,得出物流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有关。

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规模经济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对企业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企业产权所有制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关键作用;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区域制度环境对企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对上述四个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此外,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后所取得的成就和经济效益,通过产品产量或销量、成本和收益、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经济方面,最终以财务报表的相关指标体现企业的综合能力。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经济绩效上面,而企业绩效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本文通过企业绩效的各项指标来反映物流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 研究设计

(1)样本

本文选取我国物流相关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由于一些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各方面无法进行很好的比较,因此针对的调研企业主要为上市企业,对其2011~2013年3年的年报数据作为原始资料,从中摘取所需的数据作为数据分析,选取样本企业分类汇总,共选取物流行业相关企业88家,其中包括公共交通行业企业6家,运输服务行业企业27家,仓储物流行业企业15家,交通设施行业企业40家。

(2)变量

本研究中因变量为企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等4个变量;自变量为企业规模、企业高等教育人才比例、企业性质、企业所属地理位置。各个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

企业性质(Nat)和企业区域(Reg)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中,对于虚拟变量Nat,民营企业=1,国有企业=0;对于企业区域Reg,将东北区域作为相对项,其他为:华北(R1)、华东(R2)、华南(R3)、华中(R4)、西南(R5),表示如下:

3 回归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4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1的结果表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跟企业规模、企业高等教育人数占比、企业性质和企业所处区域均无较大关系,这可能是由于选取的数据年数不够,导致样本数据不够准确,使得统计模型失效。模型2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高等教育人数占比和企业性质对企业净利润率的Sig.<0.1,通过检验,同时,企业规模系数等于-3.549,小于0,这表明,企业总资产越多,对净利润率的提高越不利,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管理难度也会增大,从而影响企业对净利润的获取。高等人才占比系数等于0.247,大于0,即对净利润率起正相关作用,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性质系数为-16.254,由于企业性质是虚拟变量,所以可以得出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对净利润率更大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国企具有政策支持,在品牌效益、品牌知名度、融资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才比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净利润率。在区域方面,只有西南地区通过检验,这表明,西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企业的净利润率更高。模型3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的Sig.<0.1,通过检验,同时,企业规模的系数等于-4.651,小于0,即企业规模越大,对于企业净资产比率越不利。企业性质系数等于-13.143,小于0,这说明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净资产比率,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相对民营企业更大,企业规模大小对于净资产比率有更大的影响,所以国企的净资产比率才更高。对于区域方面,华中的系数为-30.642,即相对于其他区域,华中地区的净资产比率最小。模型4的结果表明企业总资产和企业性质Sig.<0.1,通过检验。同时,总资产的系数等于4.864,大于0,这表明,随着总资产的增多,企业资产负债率也增加。而对于企业性质,系数等于10.903,大于0,即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有更高的资产负债率,民营企业由于融资更难,资金缺口更大,所以负债更多,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更大。而华中地区的系数为31.883,大于其他地区,即华中地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高。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探讨了企业竞争能力与企业人数特征、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区域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我国物流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

(1)企业总资产与净资产比率等因素呈现负相关状态,因此,企业总资产越大,并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一个企业资产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企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企业资产的膨胀,也要立身于企业根本,着手于细微之处,更多地去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平稳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内部高等教育人才占企业总人数比例与净利润率有正相关关系。一个企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越多,更能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当然,并不是说企业总人数越多越好,一个企业的人数还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然只会形成越来越浮肿的企业人事结构,而企业人数的增加,体现在人才专业性的提高,人才劳动素质的提高,人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才根本性质的提高才会对企业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吸引更多人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性质的不同和企业所处区域的不同并不是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市场占有比率和规范化程度有优势,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激烈机制更为先进,决策过程更为迅速,组织结构更为简化,不同企业性质具有不同的优劣势,难以说明哪种企业性质更具有企业竞争力。

(4)区域方面,我国的区域跨度相对较大,各个区域在发展程度上也不尽相同。在表中看出,华中地区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更大促进作用,但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政府有意识出台对于西部等较不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增加了一大批新兴企业,另外,物流行业的业务遍布整个国家,各个区域间存在生产消费便需要物流,物流行业不像其他生产型企业具有较大的区域限制,所以,各个区域的物流行业发展殊途同归,区域对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大。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如下建议: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现今的大型物流企业很多是由以前的运输企业或者仓储企业转型成立的,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很多企业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忽略了企业内部的稳固,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进行企业内部整合,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推进物流企业内部的改革,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层次,健全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综合性服务和发展企业创新技术,完成企业全面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功能较为单一,因此需要发展相关性较强的系列服务,完善物流全程服务,在原有服务基础上逐步发展综合性业务。其次要整合物流相关资源,建立物流合作联盟,加快建设物联网,积极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全面信息化的改造。

(2)开发吸引人力资源。我国物流产业已经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然而物流人才缺乏仍旧限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吸引物流人才关系到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快慢。第一,要重视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物流学是交叉学科,它涉及到多门技术学科。虽然物流课程已经在各个高校普及,但实际上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相关物流工作经验的物流毕业生,高校培养输送的多是一些只具有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因此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企业应该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关系,高校为企业提供物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经历,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现状,同时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更具有针对性,贴合企业部门的需求。第二,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中长期的物流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等规划,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物流理论和物流学科教育体系,重视在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引导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并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相关资格认证制度,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物流人才。

(3)定位物流企业发展区域。我国的地域广泛,各个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物流法制不健全,物流政策不全面,单一企业想大范围地发展物流服务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阻碍,同时,作为企业本身对于某一个区域的投入资源和精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定位企业发展区域的侧重点和未来发展的计划点,选择适合自身区域的服务范围,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加强在优势区域物流服务和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运营能力、计划资产投入能力、物流服务对象和物流管理能力的等因素,由此来确定企业自身的发展范围和发展区域。而不能一味地扩大区域,发展涣散的业务,从而丧失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成熟的物流企业,需要对自身发展有明确的地域定位,而不是盲目扩大经营范围。

参考文献:

[1] 张俐华,时炼波.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 企业经济,2011(5):55-58.

[2] 杨子刚,郭庆海. 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38家粮食物流企业的调查[J]. 中国流通经济,2011(6):44-48.

[3] 易华.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防范[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104-107.

[4] 李富昌,王勇. 基于努力水平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对称进化博弈分析[J]. 管理评论,2010(8):103-108.

[5] 王道平,翟树芹. 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6):79-83.

[6] 张毅,李景峰,牛冲槐. 中国上市物流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绩效:成本效率中介作用研究[J]. 管理评论,2013(2):167-176.

[7] 刘维林.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整合模式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2):24-27.

[8] 肖红,朱艳玲.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 当代财经,2007(9):74-79.

[9] 王燕. 战略联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03(8):18-21.

[10] K. F. Chan, Hamel. Strategy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32(2):139-149.

猜你喜欢
物流企业统计分析绩效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