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歌诗《乌栖曲》创调首曲综考通释

2016-08-05 08:56梦,刘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王 梦,刘 刚

(1.湖北文理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 宋玉研究中心,湖北 襄阳 441053)



乐府歌诗《乌栖曲》创调首曲综考通释

王梦1,刘刚2

(1.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当为该曲创调之作,应是简文帝任雍州刺史期间所作。四首之其二所说“宜城”,属于“西曲”产生之樊邓地区,也即古襄阳一带,因此《乌栖曲》四首是属于南朝古襄阳地区的乐府歌诗。我们以《乐府诗集》为底本,以《玉台新咏》等各本为校本,对四首诗进行了综考通释,《乌栖曲》四首应是题材相同的两组歌诗,“其一”“其二”为一组,用女子的嗔怨和男子为酒而爽约的情节,反映有梁一代贵族青年既依恋“花前月下”又追求“对酒当歌”的奢靡放浪的生活。“其三”“其四”为一组,直写夜宿倡家,表现贵族男子的狎妓生活。对于宫体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进行综考通释,有助于深入了解宫体诗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与时代影响之下的格调嬗变。

关键词:乐府歌诗;乌栖曲;综考通释

郭茂倩《乐府诗集·西曲歌中》录有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是为该曲创调之作。其文看似通俗,其意看似浅近,而若细读深辨,其中有许多难解之词、难读之句、难通之意,而且历代不同的版本所录文字各从所据,在西曲歌诗中异文最多,以至于古今研究者对其用语、表意,多有歧义,甚至误读曲解,因而大有考辨解读之必要。兹将《乐府诗集》之所录不作校改抄录于下,以备考释。

其一

采莲渡头礙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其二

浮云似帐月如钩,那能夜夜南陌头。

宜城投泊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

其三

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

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帷翠被任君低。

其四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

相看气息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自前。

一、《乌栖曲》产生的时间、地点之辨释

所谓“西曲”,《乐府诗集》的作者宋郭茂倩说:“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1]689句中荆郢指今湖北荆州地区,樊邓指今湖北襄阳地区。据此可知,西曲是今湖北西部南至荆州、北至襄阳,大致在长江以北汉水中游流域的古歌诗。而此四首诗“其二”明确提到的今襄阳市所辖之“宜城”,正在这个范围之内。根据《乌栖曲》产生于梁代的时期和表现的内容推论,这组歌诗属于南朝古襄阳地区的乐府歌诗。从其在西曲中的情况推断,这组歌诗又属于南朝西曲晚期的作品,因为到了陈代古襄阳地区已成为北朝周的领土了。

诗的作者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是《文选》编者萧统的弟弟,是当时著名的帝王诗人,在其左右聚集了一批文人以诗唱和,史称“宫体”。据《梁书》本纪记载,简文帝即皇帝位之前,曾两度任职“荆郢、樊邓”一带:一、“(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州刺史”,[2]103任职仅一年。荆州治所在今荆州古城范围之内。二、“(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徙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2]103-104任职七年。南朝梁之雍州,大致相当于今之襄阳地区,治所即在今襄阳市襄城区之内。其间简文帝颇有政绩,“在襄阳拜表北伐,……剋平南阳、新野等郡,……拓地千余里”。[2]109虽然简文帝任荆州刺史与雍州刺史间,都有可能去宜城一游,或曰体察民风,但我们认为在雍州刺史任上游访宜城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推测其作《乌栖曲》当在其即皇帝位之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至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时任雍州刺史期间。

关于梁简文帝《乌栖曲》是否为创调首曲,古时有人认为《乌栖曲》是《乌夜啼》的别名,如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据《乐府解题》说,《乌夜啼》“亦名《乌栖曲》”,[3]颇有否定简文帝创调的事实。因为《乌栖曲》若是《乌夜啼》的别名,那么《乌夜啼》创调在南朝宋元嘉(公元425至453年)晚期,就不在梁代了。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在《乌夜啼》解题中说,“《乐府解题》曰,亦有《乌栖曲》,不知与此同否。”[1]690以此知,祝穆与郭茂倩所引皆出于如今已佚的《乐府解题》,而文字有别,“亦有”与“亦名”一字之差,在创调问题上则可与否不同。推测郭茂倩的判断,他认为简文帝《乌栖曲》是为创调首曲,并在收录其曲时,别于《乌夜啼》另立《乌栖曲》一调。可见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乌栖曲》时依据的是《乐府解题》的意见,其引文自当无误。而祝穆的引文则误将“有”写作了“名”,所以才引发了这种本不该发生的误会。

二、《乌栖曲》四首之综考通释

关于《乌栖曲》四首的第一首,《文苑英华》卷二百六所录与《乐府诗集》不同,其诗曰,“接翮同发燕,孤飞独向楚。值雪已迷群,惊风复失侣。”[4]此外,后三首次序也不相同。不知其所据为何。关于第一首问题,(1)以同调歌诗按例当为同一诗体而言,其诗五言,与其他三首皆作七言不类。(2)其诗写离群孤燕,虽寄寓了“失侣”的隐情,但与其他三首写相对具体的男女情事没有直接关系,若强作联系,关系也并不紧密。(3)《乐府诗集》卷四十八在《襄阳乐》题解中说,“简文帝雍州十曲有《大堤》《南湖》《北渚》等曲。”[1]703今梁简文帝乐府歌诗仅存《雍州曲》三首,《乌栖曲》四首,加在一起也不足“十曲”之数,因而该诗当是简文帝《雍州曲》中的一首佚诗残句,因为《雍州曲》歌诗为五言六句,此诗仅有四句。关于次序问题,(1)《文苑英华》比较混乱,前后很难看出各诗间的承接关系与逻辑联系。(2)早于《文苑英华》的《艺文类聚》《玉台新咏》所录歌诗次序与《乐府诗集》相同,可证在歌诗的次序上,《乐府诗集》并不误。因此,本文拟定以《乐府诗集》为综考通释的底本,对于《玉台新咏》等各本则作为校本,对于各本的异文将通过考辨,依实据而从。

《乌栖曲》“其一”,以女子口吻叙述,表达了女子对情郎失约的嗔怨。“”通“笮”,本指引舟的竹索,此“丝作”则为引舟的丝缆。《乐府诗集·上陵》“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1]229可证。《艺文类聚》录此诗作筰,筰亦通笮。全句极言女子小船的精美。“礙黄河”三字,难于理解,宜城距黄河甚为遥远,要去宜城的“采莲渡头”,不可能受到黄河的阻碍。考《艺文类聚》卷四十二作“采莲渡头拟黄河”,知“礙”当为“擬”之借字,是女子设想情郎将通往“采莲渡头”的那条河(疑即汉水)拟想成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因而才“郎今欲渡畏风波”。在女子的设想中,情郎不来赴约是畏惧风急浪高,并非无情,所以嗔怨之中,并非那种“不是思君是恨君”的情感,还是有着隐藏于心底的相思与期盼。清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以为,“桑,宋刻作‘莲’。按《乐府诗集》‘采桑度’条下,‘梁时作。《水经》曰,河水过曲县(今本《水经注》作‘北屈县’,纪引有误。县在今山西省吉县北。)西南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是也。’梁简文帝《乌栖曲》曰,‘采桑渡头礙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艺文类聚》亦作‘采桑’。然则‘采莲’为误。”[5]821考今传世本《艺文类聚》与《乐府诗集》正文均作“采莲”,皆不作“采桑”。至于《乐府诗集·采桑度》解题引梁简文帝诗句作“采桑渡”,与歌诗正文不同,很可能引用的是当时该歌诗的“异文”,按校雠的常规,当以歌诗正文为准,只在正文无法读通时,才可以异文校读。又《乌栖曲》“其二”说“宜城酘酒今行熟”,“采莲渡头”当在宜城近处,不当误指为黄河边北屈县近处的“采桑津”,且北屈县在南北朝时期一直隶属北朝,并非在梁朝的版图之内,史料中更不见简文帝到过那里的记载,再则北屈县地处晋南,并不在西曲流行的区域之内,其“考异”实误。《玉台新咏考异》为申诉其说不误,又力主将《乌栖曲》“其二”中的“宜城”改为“宜成”,他考辨说,“按《周礼·酒正·五齐》条下,郑玄注曰,‘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成醪矣。’贾公彦疏曰,‘宜成,说以为地名。曹植《酒赋》曰,宜成醴醪,苍梧缥青。若马融所云,今之宜成、会稽稻米清,则以宜成为酒名。故刘杳《要雅》亦以宜成为酒名。二者未知孰是。’据此,则宜城当作宜成。”[5]821其引证,地名、酒名两说并存,而其凭主观臆测指为酒名,并未说出如此选择的理由与证据。古诗文校雠考据最忌“无视理据”与“任意改字”两端,而纪氏《考异》正犯了这关键的两条。读者切不可为其所误!

《乌栖曲》“其二”,以男子口吻叙述,流露出男子心之所系并非仅男欢女爱一事。歌中“那能夜夜南陌头”,即是男子爽约、别有他求的心里话。下句“宜城投泊今行熟”,按原文并没有沿着男子心理顺着说,好像是全然没有把女子放在心上,在约会之际又“投泊”改去他非常熟悉的宜城寻欢作乐了。考《玉台新咏》卷九,此句作“宜城酘酒今行熟”,则是承接上句之意。“酘酒”是古代一种用多次投米方法酿造的美酒。吴地所酿者称五酘酒,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九说,“今里人酿酒。麴米与浆水已入瓮。翌日,又以米投之,有至一再投者,谓之酘。其酒则清冽异常,今谓之五酘,是米五投之耶?”[6]宜城所酿者称九醖酒,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酘酒,重酿酒也。《北堂书钞》云‘宜城九醖酒曰酘酒。’”[7]其投米的次数比吴地还要多,想来味道更佳,晋张华《轻薄篇》就称赞说“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醖酒”。据此诗句是说,方今宜城佳酿酒熟,才引得男子放下与所爱之约会,去畅饮美酒了。明杨慎《升庵集》卷六十《乐府误字》说,“《乌栖曲》云,宜城酘酒今行熟。酘酒,重酿酒也。不知何人妄改作‘投泊’,酘酒熟则有理,投泊岂能熟也?”[8]具体明确地指出了《乐府诗集》的错误。《文苑英华》“今行”作“今夜”,作“行”表示美酒即将酒熟开坛,作“夜”表示酒熟的时间就在今晚,作“今夜熟”更为切合不惜爽约也要先饮为快的诗意。结句“停鞍系马暂栖宿”,一个表示时间短暂的“暂”字,正说明去饮酒是暂时的兴致所致,对于女子也不过是一次暂且的爽约而已。此结句《文苑英华》录作“莫惜停鞍暂栖宿”,与《乐府诗集》所录意思基本相同,不过“莫惜”二字,更说明了宜城美酒对此男子的诱惑力与吸引力。

《乌栖曲》“其三”,既不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也不是以第二人称言情,而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描写。首句以用多种香料涂饰的“七香车”夸饰男子身份高贵。《隋书》卷十《礼义五》记载,“犊车,按魏武书,赠杨彪七香车二乘,用牛驾之。盖犊车也。《长沙耆旧传》曰:‘刘寿常乘通幰车。’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9]足见能乘坐此种牛车之人当为等级颇高的官家人。次句表示对高贵的男子住宿倡家的惋惜。句中“可怜”当作可惜讲,“倡家”为乐舞艺人之家,古人对这种宿倡家的“声色之游”,也认为是一种不能“廉慎守道”的行为,故而句子带有惋惜语气。第三句用“乌欲栖”比衬男子宿倡家的心意。结句以女子所用帷、帐自代,暗示倡家对男子轻薄心意的迎合。然句中“帷”可“低”,而“被”与“低”搭配不当,考成书早于《乐府诗集》的《艺文类聚》《玉台新咏》,“被”皆作帐,如此则方可与“低”搭配,看来《乐府诗集》所据之传世本已误。全诗对宿倡家的“声色之游”虽颇有微词,但还是从欣赏的角度说的,正所谓“劝百讽一”,这是有梁一代“宫体”诗风的具体反映。

《乌栖曲》“其四”,仍是以第三者角度落笔,描写男女相遇之际的环境与心境。首句交待环境,以金环扣“屈膝”链接的织锦屏风为幽雅环境所陈器物的特写。句中屏风,古时称作连屏,即由多扇屏风连接组成,每扇屏风上可绘制各种图画。清徐文靖《管城硕记》说,“《晋东旧事》皇太子纳妃梳头屏风,二合四牒;织成地屏风,十四牒,铜环钮。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作金钿屈膝屏风,衣以白缣,画义士、仙人、禽兽。”[10]句中描写,刻意点明,这是倡家厅堂中用屏风遮蔽的用来接待高贵客人的一处高雅的环境。“金屈膝”《玉台新咏》作“银屈膝”,并不影响诗意的表述。次句以灯光照耀为背景特写“朱唇玉面”的倡家女子出场,可谓是“隆重推出”。三、四两句分写男女各自的情态与心态。前句“相看”之“相”,是具有指代意义的副词,意思说“看那女子……”。“气息”此特指女子的情态,《文苑英华》作“意思”,显得平淡直白,不如作“气息”既出呼吸急促、春情骚动的表情,又呼应“望君怜”的心理。后句以男人们的普遍心理,映衬个中做客男子的心态,既有为“狎妓”行为开脱的表层次意思,又有对行为表示理解的隐层次寓意。“不自前”《文苑英华》作“不向前”,大意虽然差不多,但刻画深度有差异,前者表示不知不觉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后者表示情感冲动后的主观有意识的行为。就诗歌追求“言外有意”、“词简意丰”的境界说,前者更胜一筹。

三、《乌栖曲》四首组歌联唱之辨正

明人陆时雍在《古诗镜》中评点《乌栖曲》说,“梁人七言如花丛、竹苞,轮囷未畅,故多句自为意。此体犹袭《燕歌行》,祗是截为短调,不与唐人绝句同也。”又说,“《乌栖曲》宛转深至,唐人所无。唐人虚摸,六朝实写。”并具体解析说,“‘芙蓉作船丝作’,是可渡也;‘北斗横天月将落’,时已过也;‘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怪不至也。‘浮云如帐月如钩’,拟所思也;‘那能夜夜南陌头’,叹失处也;‘宜城投泊今行熟,停鞍系马暂栖宿。’所为彷徨而无已也。‘罗帷翠帐向君低’,‘低’字最有情,不觉喜气孜孜,令人媕娜。‘相看意气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自前。’到此觉一身多尽。”[11]体会陆时雍的意思,他认为《乌栖曲》四首犹如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虽然七解(即七段),但一意而贯之,不同于唐代的绝句,各首各自独立表意。因而《乌栖曲》四首也当一意而贯之始终,并具体评点其中每一首,讲述其对意义贯通、彼此衔接的理解。陆时雍的评点有一定的道理,如“其一”与“其二”诗意贯通,“其三”与“其四”情境相承,但“其一”“其二”与“其三”“其四”则既不能贯通,也不能相承。从上文的考辨与释读中可以看出:(1)以歌诗表意的相关性说,“其一”写女子对男子爽约的嗔怨,“其二”写男子爽约的缘由,叙述的事因相同,皆因为约会,这两首当为一组,为了叙述方便,权可命名为甲组;“其三”写男子夜宿的地点与动机,“其四”写夜宿后男女相见时的情态与心态,叙述的事件相承,前者是去倡家,后者已在倡家之中了,这两首当为一组,权可命名为乙组。(2)以歌诗词语的关联性说,甲组明言“北斗横天月将落”,时间是月落日升的早晨,乙组却言“朱唇玉面灯前出”,时间是掌灯时分的傍晚;甲组女主人公是住在“采莲渡头”的郊野女子,乙组女主人公则是“倡家”的歌舞伎;甲组男主人公“停鞍系马”,乘坐的是普通人也可以用来代步的“鞍马”,乙组男主人公“青牛丹毂七香车”,乘坐的是能够显示高贵身份的牛车。如果像陆时雍一样硬要将二者联系起来,只能认为所述时间是倒叙,先述今日早晨,再追述昨天傍晚;且诗中男子又当认定为是放浪的花花公子,“好妹妹”颇多,常常会“移情别恋”;甚或此种男子到了宜城,下了“鞍马”,随即转变了角色,换上了去倡家的牛车。这样的附会,有些过于牵强。(3)以歌诗表述方式说,甲组可以视为男女对唱,“其一”是女子唱的,“其二”是男子唱的,乙组则当视为第三者叙事,两首歌诗都出自叙事者之口。据此可以认为,陆时雍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曰错误,他发现了“梁人七言”在构思方面有组歌联唱之特点,实有见地,不失为有所发现,但是对于《乌栖曲》四首的解读,过于拘泥于自己的发现,刻意要证明自己的发现,却出现了主观臆断、牵强附会、任意篡改歌诗本意的失误。

总之,关于《乌栖曲》四首,应该看作相同题材的两组歌诗。“其一”“其二”为一组,用女子的嗔怨和男子为饮酒而爽约,反映有梁一代贵族青年既依恋“花前月下”又追求“对酒当歌”的奢靡放浪的生活。“其三”“其四”为一组,直写夜宿倡家,表现的是贵族男子的狎妓生活。尽管造语委婉蕴藉,叙述情意绵绵,却极具艳情底色,尽显颓废意识,格调比之前一组更为绮靡。如果回归历史看问题,歌诗所描写的是梁代贵族的真实生活;如果立足现实看问题,歌诗所描写的绮靡之生活与享乐之心态是应当扬弃的“糟粕”。不过,《乌栖曲》四首是梁代宫体诗歌的代表作品,对于宫体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进行综考与通释,对于深入了解宫体诗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与那个时代影响之下的诗歌格调嬗变,则多有启发,不无裨益。这便是本文撰写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姚思廉.梁书·本纪第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9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45.

[4]李昉.文苑英华: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6:1020.

[5]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3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范成大.吴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433.

[7]吴景旭.历代诗话[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95.

[8]杨慎.升庵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2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81.

[9]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210.

[10]徐文靖.管城硕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8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12.

[11]陆时雍.古诗镜[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141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3.

(责任编辑:倪向阳)

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王梦(1991— ),女,湖北丹江口人,湖北文理学院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7.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7-0014-04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notation of Four Poems from Wu Qi Song

WANG Meng1, LIU Gang2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2.Research Centre for Songyu,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Abstract:The Four Poems from Wu Qi Song should be the first works of this song, and should be created when Jianwen Emperor was the feudal governor of Yongzhou. Yicheng in the second poem should be in ancient Xiangyang, which states that Wu Qi Song belongs to Yuefu songs and ballads in ancient Xiangya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o Yuefu Shiji and Yutai Xin Yong, it finds that the first two poems form Wu Qi Song reflect the noble youths’ extravagant and dissolute life;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directly describe the noble youths’ indulging in dallying with the prostitute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not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alace-style poetry is help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styl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means of expression and evolution of sty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s.

Key words:Yuefu songs and ballads; Wu Qi Song;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notation

刘刚(1951—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