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中的阻断运用分析

2016-08-06 07:08陈绪朋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市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130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失败率感染率母婴

陈绪朋(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市医院 传染科,吉林 长春 130400)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中的阻断运用分析

陈绪朋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市医院 传染科,吉林 长春 13040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上的阻断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孕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28孕周开始,注射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分成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在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组在常规接种的基础上,每月注射免疫球蛋白200 IU,对比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的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的慢性感染率、免疫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好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如果在孕期每月进行注射,婴儿出生后注射,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断作用,降低婴儿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很多,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方式,相关的研究表明,现有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有一半以上是母婴传播导致的,90%左右的新生儿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后,逐渐的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上的阻断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门诊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入选标准为配偶阴性,没有乙型肝炎炎症的临床症状,HBsAg(+)或HBeAg(+),将孕妇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观察组孕妇在第28孕周时,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注射1支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为200 IU,之后每个月注射1次,对照组孕妇不注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在出生后,两组新生儿在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按照免疫计划,在出生时、出生后的1个月和半年,分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组在常规接种疫苗的基础上,每个月注射200 IU的免疫球蛋白,采集新生儿的脐血和常规取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出生后随访1年。

1.3 评判标准:新生儿出生后,HBsAg检测为阳性,持续时间1个月判定为宫内感染,持续时间6个月为慢性感染,持续时间1年,HBsAB为阴性,表明免疫失败,婴儿出生后1年内HBsAg变成阴性,同时HBsAb为阳性,表明免疫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其中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见表2。

免疫球蛋白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分别为7.5%(3/40)、2.5%(1/4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5%(13/40)、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05;χ2=5,P=0.025),观察组中的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的免疫球蛋白组和常规的慢性感染率分别为15%、50%,免疫失败率分别为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P=0.018;χ2=4.329,P=0.037),见表3。

表2 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比较

表3 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比较

3 讨 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很高,相关的研究表明,围生期母婴传播的感染率最高,在20孕周后,胎儿的主要器官逐渐发育成型,免疫球蛋白可以依靠胎盘主动转运,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可以与乙型肝炎病毒产生中和反应,从而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2]。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的减少,会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对胎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宫内感染,本文的研究表明,在28孕周开始,连续3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仅有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起到了很好的阻断作用[3]。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阻断作用,婴儿出生后,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加用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表明在孕期没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注射是一种很好的补救措施。

[1]徐陈瑜,陈洁,温坚,等.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1-5.

[2]庞丽红,黄海霞,黄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2):199-201.

[3]曾宪凤,罗小金.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J].华夏医学,2013,26(1):98-100.

R512.6+2

B

1671-8194(2016)18-0045-01

猜你喜欢
失败率感染率母婴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失败率33%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