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护理学基础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8-06 03:28郭茂华冯晓敏黄敬堂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护士中职

郭茂华,冯晓敏,黄敬堂(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护理学基础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郭茂华,冯晓敏,黄敬堂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护理学基础;中高职衔接;教材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其中第十六条指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包含了5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就该课程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陷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学校大多自行制定各自的课程标准。以《护理学基础》教材为例,当前教材体系日益完善,种类繁多,很多院校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教材,教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1.1.1不同层次教材内容雷同不同院校选择的教材多不相同,甚至有些院校高职和中职选用的教材一样。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两个版本为例(见表1),可以看出中职版书名为《护理学基础》,高职版书名为《基础护理学》,通过对比发现同一出版社中、高职教材章节内容重复率在90%以上,高职版比中职版均多出一个“休息与活动”章节,其他章节均一致。其中河南科技出版社的两版教材,某些章节内容高职版不如中职版丰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职版每个章节比中职版多出一些临床新进展,但总体来看差异很小,对于对口升学学生而言差异几乎为零。

表1 中高职护理学基础教材

1.1.2教材知识点表述不一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完善,知识点的细化,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难度增加,知识点表述的一致性对护生十分重要。然而当前有些同类不同层次教材知识点表述不一,学生易混淆考试内容,影响其通过率。比如保留灌肠插入肛管的深度,本科、高职教材中插入深度为15~20 cm,但中职教材中深度为10~15 cm。

1.2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我院高职生源包含普通高考生和对口升学学生,这两类学生基础完全不一样,高考生文化课基础较强,而专业技能为零;对口升学学生通过3年的中职教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已完成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调查发现,对口升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技能操作内容重复,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尤其是对口升学考取本校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师、几乎同样的教材以及同样的授课方式,不但不能获得新的专业技能,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学习积极性下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3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根据2010年7月1日实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家教育和卫生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8个月临床实习并取得学历证书,即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由于中职护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影响了其就业率。

2 对策

(1)面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同样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不可行的,要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出台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中高职课程情况,区别对待中职对口升学和普通高考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护理学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用型操作技能,因此该课程中高职衔接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技能的衔接。因此,对于普通高考学生来讲要利用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增加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比如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并配备辅导教师;而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对口升学学生,应该增加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对于一些临床上不常用的操作或者与临床脱节的操作可以考虑减少课时或者采用视频观看方法,比如铺床法、床上洗头擦浴、临终护理等;而对于一些临床上常用的操作,如注射法、无菌技术、氧气吸入法、体温单绘制等,应增加练习学时[1]。

(2)高职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中职教育的拓展和提升,这就要求高职课程设置以中职课程为基础,尽量避免课程重复,并体现操作技能方面的延伸和提升。有调查显示,中职生容易学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护理学基础[2],尤其是经过临床实习之后更是对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法难以提起兴趣,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改革示教方法,使之与临床接轨。比如现在临床上很多都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体现,不能一味按照传统步骤来教学。因此,教师应利用假期多接触临床,以更新示教手法。

(3)护理中高职衔接本质上是技能的衔接,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目前是所有护生不分学历、等级统一考取一样的资格证书,医院对护士大多采用平台式管理,不分学历、职务、职称均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分工,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有研究显示,护士对层级管理持认同态度,赞同护士分层使用[3]。可以借鉴英、美等国对于护士进行等级划分的方式,科学设置护士等级、工作范围、任职标准等,实施动态岗位管理,科学绩效考评,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4]。比如,中职护理教育培养初级护理技能,学生毕业后考取对应的初级护理员资格证书;高职护理教育培养高级护理技能,学生毕业后考取对应的高级护理员资格证书。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行业部门配合,构建科学的资格考试体系,保障中高职的顺畅衔接。

[1]杨彩先,李霞,金卫萍.护理学基础操作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38.

[2]邵晋萍,李志英.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135-137.

[3]褚彦香,王霞,杜杏利,等.护理人员对分层管理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19):59-60.

[4]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6-38.

G420

A

1671-1246(2016)01-0097-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护士中职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