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2016-08-10 00:4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田 龙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民医院,陕西 合阳,715300)



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田龙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民医院,陕西 合阳,715300)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肝阳上亢证; 天麻钩藤饮; 清开灵注射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一侧面部麻木或手脚肢体无力、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甚至言语不利等。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被认为是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作者临床所见患者以肝阳上亢证居多。本研究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味联合清开灵注射液进行辨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2±2.7)岁;病程(2.4±0.3) d; 合并糖尿病者15例,冠心病者13例,高血压者2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5±3.0)岁;病程(2.7±0.5) d; 合并糖尿病者16例,冠心病者15例,高血压者23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年)》[2]、《神经内科诊疗常规》[3]中有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多起病急,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偏身瘫软,发作性偏身麻木,阵发性眩晕,短暂性言语謇涩,瞬时性视歧昏瞀,急躁易怒,头脑胀痛,面色发红,目赤口苦,手足颤抖,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之证。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年龄55~80岁; ② 经头部CT或MRI、心电图、血液生化等检查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 ③ 患者血脂升高(至少有如下1项:TG>1.7 mmol/L,TC>5.17 mmol/L,HDL-C<1.04 mmol/L,LDL-C>3.12 mmol/L)。排除标准:排除耐受性差、不遵医嘱用药的患者;排除存在药物禁忌证、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用药过敏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病变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颅脑感染或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既往有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 0.1 g/次,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0)1次/d,75 mg/次,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内服联合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天麻钩藤饮加味内服组方:天麻10 g,钩藤12 g,川牛膝15 g,石决明12 g,山栀子9 g,黄芩15 g,地龙6 g,夜交藤30 g,杜仲15 g,桑寄生10 g,益母草12 g,川芎10 g,炒枣仁15 g,白蒺藜15 g,白芍20 g,陈皮8 g,甘草6 g。随症加减,头痛甚者加入白芷6 g; 郁热甚者加入郁金15 g; 瘀血甚者加入丹参15 g,赤芍12 g; 眠差者加入珍珠母30 g,生龙齿30 g。1剂/d,水煎服。清开灵注射液(国药准字Z44023859,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4 mL肌内注射,重症者每日20~40 mL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以病情轻(1分)、中(2分)、重(3分)评价中医证候,评分愈高,症状愈严重。比较治疗前2周、治疗2周、治疗4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变化。治疗前后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德国DWL生产)监测患者颅内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价疗效:临床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症状基本消失;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中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5.26±6.14)、(14.78±6.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02±1.37)、(7.83±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1 2组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比较 次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肝阳上亢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比较 cm/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5]认为,不良生活方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密切相关,而由此引起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则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6]显示,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5%。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7]。西医临床治疗TIA的药物非常局限,阿司匹林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之一,其能够通过高选择、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物酶-1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抑制TXA2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功能[8-9]。临床研究[10]显示,对短期内反复发作的TIA,特别是后循环TIA,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且不伴有严重出血并发症风险的显著增加。中医疗法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优势,它经济安全、治病广泛,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对人体伤害小,且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可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进行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11]。

中医学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无论肝阳之亢、肝阴之虚,均可化风扰神,酿成中风急症。作者认为,患者多因素体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不畅、外感邪气等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损,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情志不畅,肝火太旺,导致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肝失所养,肝阳上亢,痹阻脑脉经络,气血逆乱,横窜四肢,风、痰、火、瘀上扰清窍而发病[12]。因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阴阳、气血失调为本,以热、毒、风、火、痰、瘀为标[13]。对于肝阳上亢证患者,临床治之须辨清虚实,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之。方中天麻、钩藤可平肝解郁、息风止痉;川牛膝滋补肝肾,还可活血利水,引血下行;石决明性味咸寒,功能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地龙可清热镇痉;夜交藤可宁心安神;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母草、川芎、炒枣仁活血化瘀;白蒺藜疏肝解郁、祛风平肝;白芍养血柔肝、敛阴缓急;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多药配伍,组方严谨,共奏滋肝体、祛肝风、抑肝阳、柔肝之效。另外,清开灵注射液可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其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可干预脑缺血损伤后的级联反应,调节脑组织中某些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水平,调节血管活性因子加强脑血管保护[14]。

参考文献

[1]李培育,左寒璐,王复新,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94-95.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2,5(2):101-102.

[3]崔丽英.神经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4-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2-104.

[5]柴英娟,邓兰兰,张燕,等.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59-261.

[6]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117-118.

[7]许航,冯敏,寿广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373-374.

[8]刘宇,曹清心,赵仙先.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41(4):249-251.

[9]焦富英,王欣,周欣可.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 (9):25-27.

[10]张全新,吴霞,李家翠.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1):1148-1149.

[11]周妮,王颖.近年来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8):1083-1085.

[12]许兆玉,李燕梅,刘洪峰,等.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中风先兆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 (8):997-998.

[13]刁丽梅.中风先兆证中医药治疗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39-3640.

[14]陈寅萤,王忠.精制清开灵干预缺血性脑损伤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198-3199.

收稿日期:2016-03-08

中图分类号:R 74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24-03

DOI:10.7619/jcmp.201615043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分析
ABCD2、ABCD3—I、ABCD3—I+HCY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