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指导服务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2016-08-15 11:08楚文文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就业高校

楚文文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的高校,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招生与就业的衔接、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创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把握国家政策等方面,对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高校 就业 指导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237-02

一、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随之而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等外部因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民生。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大学生就业不仅涉及自身情况、社会环境、就业形势等内外部因素,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对其顺利就业起着直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面临2016年约765万的高校毕业生,现实对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取决于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性格、人格、生活成长背景,个人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就业意识、就业技巧、就业观念、就业目标,等等。社会因素包含国家因素、社会环境、高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其中国家因素涉及国家政策的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因素涉及社会上的劳动力数量、市场需求、地域、雇主因素等;高校因素涉及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培养模式等,这些都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

可以说个人因素是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内因”,社会因素则是“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即“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起作用的外因中,高校因素无疑是最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策略初探。

三、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策略探讨

(一)结合市场需求,树立招生与就业相衔接的意识

高校应树立就业招生一体化意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将就业情况作为招生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同时根据就业率适时调整培养政策以及相关专业的招生情况。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积极构建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用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从而有效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去向落实率。同样,西安外国语大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投行”提出与建立的大时代背景下,利用学校优势,积极开办中亚学院、开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新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种以市场需求和时代要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更能够满足社会及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二)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创建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观察目前大多数高校,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非常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他们大多是其他岗位上的服务工作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便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提供的就业指导无法迎合实际需要。国家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文件,但对于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就直接导致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就业指导服务也无法满足当前毕业生的实际需要。

就业指导服务者的理论水平,影响其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思路、方法及效果,而实践水平也将直接对被服务对象的就业效率、就业态度等产生深远意义。故应从全校范围出发,统筹规划,选拔有就业指导服务经验的工作者,招募对就业指导工作有兴趣的教师组成就业指导中心,并成立相应职能部门,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室、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室、职业技能训练室等,中心同时应定期进行相关专业培训,组织进修,考取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专业证书;举办沙龙,讨论研究就业服务方面的最新理论以及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全校形成合力,培养出一支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其主要目的,一是丰富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还仅限于宽泛的政策指导、大范围的信息指导或者非常笼统的就业技巧指导。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专职部门,目前从事过多的事务性工作,而对于国家就业政策的解读答疑还做得非常不到位。二是改变单一的就业指导模式,目前许多高校虽然提出了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只注重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临时”指导,或者大范围的集体说教,缺少长期性、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这种就业指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学生提供信息和帮助,在短时间内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帮助学生落实去向,但多数学生对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分析并不到位,导致频繁更换工作,因此,就业指导应从多方位入手,尽早着手,由单方面的教育引导转换成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自主学习——实践——问询——提高——实践的过程。

(三)树立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观念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就业是检验自己大学期间学习成果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是脱离父母、走向社会、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大多数在校学生只是在象牙塔中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掌握最基本的就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建立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显得极为重要,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举措如下:首先,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类通识课或相关讲座,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系统,通过相关专业讲授,让学生学习到最基础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其次,要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树立“就业从学生入校抓起”的意识。可以将教学对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一、大二基础年级,主要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帮助其树立较为全面的就业观,培养就业意识,进行实习指导;第二类是即将面临毕业的大三学生,对其进行实习指导、实习评估、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去向摸底调查等;第三类学生即应届毕业生,他们是就业指导服务最直接的服务对象,也是就业指导服务成绩的体现,应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就业技能指导、心理辅导、信息搜集与推送、就业形势宣讲、就业政策辅导等支持和引导。在分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性,配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不同个体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最后,准确把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点与难点,即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辅导与帮助,帮助其把握良好心态、掌握求职技巧以及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帮助学生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待和就业心理,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取向;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指导毕业生把握一定的求职对策和就业技巧,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从而帮助毕业生顺利找到心仪的归属。

(四)高校应帮助学生利用好国家政策,有目的地进行引领

纵观国家近年来的就业政策,很多都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的。同时,各省根据其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应政策。如我们熟知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等。另外,国家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如全国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等等。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者,应仔细研读并传达落实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同时可有侧重地将政策介绍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例如可以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告知其只要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会按规定得到社会保险补贴;在校期间有创业经验的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国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会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注册门槛,提供场地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按规定申请1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贴息扶持等;农村生源且努力回报家乡的学生,鼓励其参与西部计划或者大学生“村官”计划等项目。总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大学生落实就业去向。

据统计,2000—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5万、413万、495万、550万、611万、630万、660万、680万、699万、727万和749万,而2016年达到了765万。不断迅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树立系统的就业服务意识,建立起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勇于攻关,敢于创新,我们必将能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保障毕业生去向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瞿振元.把握形势精准定位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4(07).

[2]郑擎.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2012(02).

[3]邹松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李鸣.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4).

[5]金鸿.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

[6]李光红.嬗变、现状与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跟踪调研(1982-2012年)[J].济南大学学报,2013(06).

猜你喜欢
就业高校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