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程教学思考与方法创新

2016-08-18 07:02孙建伟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方法

孙建伟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不同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新兴的专业,该专业开设的《汉字学》课程在课程性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其独特性。就课程性质而言,主要表现在具有贯通作用、强化作用、指导作用、文化传播作用等。目前,该专业的《汉字学》课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策略或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需要重视对汉字形体的分析,重视对汉字字义与所构词词义的沟通,重视对汉字理论的思考与探究,重视对汉字规范工作的跟踪与规范成果的学习。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字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的专门人才。从规划课程来看,该专业主要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三门语言类课程。另外,很多学校也会为该专业的学生开设《汉字学》课程。就《汉字学》而言,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学习该课程之外,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会让学生学习该课程,比如,王宁先生的《汉字学概要》《汉字构形学讲座》等。相比较而言,后者存在的时间较长,学者们的研究也较为充分,而如何开设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则需要我们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从方法和效果上取得突破和创新。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程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要想解决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方法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该专业开设《汉字学》的必要性,一方面是《汉字学》在该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跟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的区别所在。另外,我们也需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考察。

(一)汉字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开课程中的作用

总体来看,《汉字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贯通作用

这里所说的贯通作用,主要指学科知识的贯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几门语言学课程,这几门课程中都有关于汉字知识与理论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各有侧重点:《现代汉语》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当今通用汉字的笔顺、部件、笔画序、汉字规范的知识,《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汉字的造字、构形、字体、字形演变的知识,《语言学概论》中的汉字学知识主要是关于汉字的性质、汉语与汉字的关系等。显然这些汉字学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全面的,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则可以将这些内容贯通起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2.强化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除具有知识的贯通作用之外,还具有知识的强化作用。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学生掌握的汉字学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既表现在汉字理论知识上,也体现在具体汉字的形音义知识方面。而在《汉字学》课上,该专业的学生会接收系统的汉字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以便应对教学中随时碰到的各种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个体汉字形义关系的认识,从而在汉字教学时自如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指导作用

除对汉字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教学外,还需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方法的教授,即《汉字学》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般的《汉字学》课程重在对于汉字本体知识的讲授,而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汉字学》一定要有专门的篇幅讲授汉字教学的相关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引导。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专业的《汉字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更注重培养该学生解决汉字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文化传播作用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字学》不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即让该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堂上通过汉字相关知识及理论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就是该专业的《汉字学》还有文化传播的作用。因为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汉字教学,比如,部首教学法、同类汉字集中教学法等,很容易让留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如果在此过程中巧妙地将汉字的教学与文化的传播融合在一起,在汉字学习的同时,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隐藏在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与汉字相关的中国文化,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行为。显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堂上需要对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从目前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调查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汉字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这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合理且充分的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所以授课老师常常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字学》教学目标为参照,或者直接以后者的目标为准,致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觉得特别需要的知识、理论不够用,而有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则暂时派不上用场。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很多学校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汉字学》的时间不长,故而没有太多可借鉴的先例。其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可参考的更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课程的内容或框架,从而使得内容过于专业,这样比较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这里的问题在于授课老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对该专业学生而言最急需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3.教学策略或方法缺乏科学性

由于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对该专业开设《汉字学》课程的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存在偏颇或不合理之处,致使在教学策略及方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方向引导,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汉字学》课上把握不住重点,进而造成学习积极性减弱、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种种问题。最终结果是在面对实际的汉字教学工作时,常常被留学生随机提出的各种问题难住,或者是给出的答案不能让留学生信服,影响了课堂质量。endprint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尽管赵金铭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汉字与汉字教学的问题,从教授者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不过这些方法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该专业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从教学方法上做出创新。就《汉字学》的教学而言,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以使他们在获得汉字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尽快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和研究能力。

(一)重视对汉字形体的分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汉语才产生的,但汉字又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这集中表现在汉字的形体上,因为形体才是汉字最核心的要素。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汉字形体的教学自然成为对外汉字教学的重点。从而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字学》课堂中,要让该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对于汉字形体分析与考察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

1.重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考察

当今我们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汉字都是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其结果就是汉字字形的不断改变。只有认识了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才能在给留学生讲授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汉字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历史的游历,进而让留学生更加容易记住所要学习的汉字,并且知道这个汉字为什么写这样而不写那样,从而加快学习的速度,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给留学生讲授“奔跑”的“奔”字时,告诉他们这个字早期像一个人甩开胳膊迈着腿,表示人跑得非常快,经过书写演变后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奔”。

2.重视对汉字形义统一特性的把握

汉字形义统一性是汉字的根本特征之一,它是汉字经久不衰的原动力所在,因而也是汉字学习者与教授者必须把握的关键点。汉字形义统一性的一个功能是有助于汉字学习者将汉字的字形与所记录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汉字书写过程中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帮助区分形近字。比如,“即”和“既”这两个字,其形体较为接近,所记词义也容易混同。如果我们从汉字形义统一特性入手,便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即”的古字形像一个人伸着脖子面对着食器,准备吃饭,从而引申有接近、靠近、即将等用法;而“既”的古字形则像一个人吃饱了饭,调转头背对着食器,将要离开的样子,引申有结束、已经等用法。显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需要掌握汉字的这些特性,这也是该专业《汉字学》的学习重点之一。

(二)重视对汉字字义与所构词词义的沟通

虽然汉字是相对独立于汉语而存在的,但汉字的形体是为了记录汉语而造的,从而汉字的字义与汉语的词义在某一时段是一致的,只是后来词义不断引申,才与字形有了一定的历史差异。不过,这并不影响字义分析对词义理解的价值。比如,“突然”这个词,我们在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讲授的时候,学生需要记住“突然”的主要用法: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很显然,要让留学生死记住这一用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稍加引导,告诉他们“突然”的词义与“突”的字义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突”正表示“犬从穴中暂出”,即犬从穴中突然而出。后面的这一解释特别形象,非常有助于留学生联想记忆。这就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常用汉字的字义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从而在词语教学中可以运用自如。

(三)重视对汉字理论的思考与探究

汉字的教学与汉字理论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教得好,首先要对汉字的基本理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因为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随着教授对象的不同,授课老师碰到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异。比如,笔者在给留学生上课时,一个韩国籍的学生曾问了一个问题:“内”和“内”是不是同一个字,如果是,为什么形体有差别。其实,“内”跟“内”的差别是新旧字形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汉字改革时提出的一个论题。事实上,在给留学生教授汉字时,所碰到的汉字理论的问题会有很多,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

(四)重视对汉字规范工作的跟踪与规范成果的学习

除上面谈的几个方面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字学》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汉字规范工作、学习汉字规范的成果。该专业的学生在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教授汉字汉语时,常会碰到某个汉字的字形、笔顺序、笔画数、异体字、同形字等问题。很多时候采用的方法是向同事请教,然而,同事的解释也未必具有权威性。关于这类问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部门发布的相关规范成果非常具有权威性。基于这样的事实,就需要《汉字学》的授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本专业常用到的规范成果进行介绍或专门讲授,比如,《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2009)、《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009)、《汉字部首表》(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等。这类规范字表对汉字字形、笔顺、归部等的规范很容易帮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解决他们在汉字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跟规范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对这类规范成果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后者在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还有很多亟需探索研究的论题。《汉字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关联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关于汉字和文字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也进一步加深了该专业学生对汉字性质、汉字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帮他们夯实了汉字基本知识。只有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性质入手,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地设置《汉字学》的教学内容,才能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