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24∶00血皮质醇相关性

2016-08-22 08:42刘颖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6年5期
关键词:皮质醇糖化空腹

刘颖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24∶00血皮质醇相关性

刘颖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血皮质醇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指数(BMI)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曾检测过皮质醇的住院患者,除外肾上腺占位及垂体病变的患者,余下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57例,无糖尿病的患者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与FBG、HbAlc、BMI之间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组(n=57例),与对照组(n=43例)相比较,全天血皮质醇水平增高,而24:00血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FBG、HbAlc、BMI的结果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糖尿病组24:00血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24:00血皮质醇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

2型糖尿病;皮质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近年来糖尿病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控失常,以皮质醇分泌增多为主要表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曾检测过皮质醇的住院患者,除外肾上腺占位及垂体病变的患者,余下57例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的住院患者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探讨血清皮质醇与FBG、HbAlc、BMI之间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对象

1.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曾检测过皮质醇的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病历资料。

治疗组57例,病程3周~30年,其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17±18.33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3人,女性20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4.51±17.93岁。

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影响糖代谢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糖尿病组患者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近6个月无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事件发生。

对照组患者入选标准:排除应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3.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除外肾上腺占位性疾病及垂体病变、酗酒、抑郁、急性严重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临床诊断、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

1.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肘静脉处留置针治疗,防止静脉抽血时产生不良的应激,避免结果有误差。于08:00空腹(禁食8小时以上)安静状态下抽血测定FBG、HbAlc、血皮质醇,同日16:00和24:00抽血测定血皮质醇,所有标本当天检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皮质醇浓度,其正常参考值:清晨08:00 5μg/dl~25μg/dl,用酶免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正常参考值为:4.0%~6.0%。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成组设计秩和检测,组间检测结果均以χ±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

结果

患者基本情况对比

对比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对比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MI、HbAlc、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皮质醇分泌情况对比

1.血皮质醇水平对比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天血皮质醇水平均升高,尤其24:00血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8:00及16:00血皮质醇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与图1。

2.血皮质醇水平与其他参数相关性

糖尿病组患者24:00血皮质醇水平与FBG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HbAlc有线性相关趋势,但P>0.05;与 BMI无相关性(P>0.05),见图2。对照组患者24:00血皮质醇水平与FBG、HbAlc、BMI均无相关性(P<0.05)。

表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对比

结论

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24:00血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失代偿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改变HPA轴的功能[1],主要体现在皮质醇高分泌。

Bellastella G等的研究[2]发现,2型糖尿病组午夜血皮质醇与清晨空腹血糖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4),他们提出血糖波动可能会干扰HPA轴正常激素分泌节律,可能导致缺乏对夜间血皮质醇分泌的抑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增高,尤其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其报道一致。

图1 两组皮质醇水平比较

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血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Bellastella G等[2]提出在校正了年龄与BMI之后,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相关,他们认为这与糖皮质激素刺激肝脏糖异生相关,导致空腹血糖升高,此外,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肌中的胰岛素功能并增加脂肪组织的功能,促进代谢综合征的进展,皮质醇抑制胰岛素对肌肉(促进肌糖原合成)、肝脏(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脂肪组织(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导致全身胰岛素抵抗,使糖代谢紊乱难以控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表2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皮质醇水平对比

图2 糖尿病组血皮质醇水平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Oltmanns KM等的研究[3]及王碧玉的研究[4]均发现,2型糖尿病组午夜皮质醇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对24:00皮质醇的影响较小,但两者仍存在线性趋势,考虑可能与病例数量少、患者血糖过高且无明显梯度有关。

Oltmanns KM等的研究[3]还发现,2型糖尿病组午夜皮质醇与BMI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但Sat Byul Park等研究[5]发现皮质醇与BMI之间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24:00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BMI无相关性,同时对全体入组患者的24:00血皮质醇及其BMI进行分析,结果P>0.05,考虑可能存在方法局限性,如横断面研究设计、小样本,导致了这些矛盾。

总之,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血清皮质醇呈高分泌状态,尤其以24:00皮质醇水平升高显著,且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可考虑将皮质醇水平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优化血糖管理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1.本研究仅仅为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且病例数少。

2.血糖控制良好之后未复测皮质醇水平,对皮质醇节律改善情况不了解,未进行动态观察变化。

1 Chan O, Inouye K, Riddell MC, et al. Diabetes and the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Minerva Endocrinol,2003,28:87-102.

2 Bellastella G, Maiorino MI, et al. Serum but not salivary cortisol levels are influenced by daily glycemic oscill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Endocrinol,2015,28:87-102.

3 Oltmanns KM, Dodt B, Schultes B, et al. Cortisol correlates with metabolic disturbances in a population study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Eur J Endocrinol,2006,154;325-331.

4 王碧玉.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皮质醇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596-1597.

5 Sat Byul Park, James A. Blumenthal, Soon Young Lee,et al. Association of Cortisol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Korean Men and Women. J Korean Med Sci,2011,26(7):914-918.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5.006

猜你喜欢
皮质醇糖化空腹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