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本研修推动内涵发展

2016-08-23 20:32车明礼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修校本

车明礼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要深入开展“35X”高效课堂建模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咸阳市教育次中心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效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走“教”与“研”相结合的内涵发展之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认为,“校本研修”正是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但就彬县当前的教育现状而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制约着全县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是研修动力不足。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淡漠,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是目前校本研修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常以年龄大、工作忙为借口,对学校开展的研修活动敷衍了事,导致各项研修活动虽然开展了,但收效甚微。

二是观念转换较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近年来,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县级培训的人数逐年递增,但能将学习所得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却屈指可数。其原因在于,理论学习到融会贯通再到行为内化,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更需要勇气,需要我们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为教师架设一座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桥梁,帮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三是研修实效不强。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校本教研,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来看,普遍地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独唱多于交流”的现象,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

构建高效课堂以来,我们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坎坷,享受了生命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喜悦,同时也引发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思考,能否成为改革成功的决策者,能否成为课堂高效的主宰者,能否成为未来教育的建设者,关键要看我们怎样去研修、怎样去成长。

一、建立完备的校本研修支持体系

1.组织管理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以科研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落实“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基于教学,以校为本,自主创新,内涵发展”的原则,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以校长推动、教师主动、同伴互动、内外联动、专家促动为抓手,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不断完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新路子,有效指导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课题研究等校本研修工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

2.文化先导

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凝聚人心,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激励人心,以民主的学校管理安定人心,以全新的思想教育引导人心。学校要结合时代特征,组织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向教师传递专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营造浓郁的专业发展氛围。

3.经费保障

校本研修需要物力、财力作为根本保障,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外出学习,并购买大量的图书和音像资料,订阅相关报刊,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培训与研究的需要。

二、搭建科学的校本研修活动平台

1.专家指导名师引领

当前,“35X”课堂改革正处于深水区,需要专家指点迷津,名师示范引领。为此,学校可聘请省市专家、县教研员、教学名师来校指导,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进班听课指导高效课堂建设方法,专题讲座推动教师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向骨干教师“借力”、向专家“学道”的目的。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构建“高级教师‘向课堂要效益,凭积淀成风格、骨干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彰显个性风采、年轻教师‘掌握课堂规律,追求教学效率”的教师成长格局,通过搭建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同课竞技、说课比赛、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平台,促使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升。

2.自主研修全面提升

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可以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启动“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要求每位专任教师带着任务、问题自主确定阅读内容,认真记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并不定期举办教师读书沙龙、演讲赛、学习心得汇报会等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与专业对话的平台,让教师的学习感受相互碰撞、交融,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努力培养知识结构“综合型”、教学实践“研究型”、思维方式“智慧型”、教育气质“阳光型”的高素质教师。

3.专题培训点上深化

一是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完成80学时的培训任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北京、江苏、西安等地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促使全体教师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课改实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做好学校专题培训。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校本专题培训,及时填补教师校本研修的空白。

4.研讨交流面上扩展

每位教师都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艺和教学特色,因此,通过定期开展教育论坛、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给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集全校有识教师之思想,形成共识,统一思想,明确优势及不足,实现资源共享、既“研”又“修”的目的。

⑴集体备课——同谋共智

集体备课是实现高效备课的必要前提,在备课时应坚持实效性、共享性、创造性原则,做到“精、严、细、实”,按照“确定课题→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付诸教学→教后反思”的思路规范备课流程,引导专任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心备写个案,积极参与交流研讨,提高备课质量,逐渐形成“集众人之智”的高效课堂建设攻关共同体。

⑵青蓝工程——互助前行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步的团队研修形式。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带动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⑶课题研究——教研互促

校本研修工作强调“教、学、研”一体化,要充分发挥科研课题在校本研修中的导向作用,将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为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按照“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从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原则,立足于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基于教学实践,把问题当作课题,把教学当作研究,把成长当作成果,扎实开展个人小课题及微型课题研究工作。

⑷实践反思——总结提高

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教师经常撰写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等,以便教师了解课改动态,及时审视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为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⑸物化成果——凝练升华

为了及时总结研修成果,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应坚持开展以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课题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征评活动,并将优秀刊印成册,以便激发工作热情,推广教学经验。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艰辛过程,需要经历从理念到观念、从观念到方法、从方法到文化、从文化到信仰的重要转变,这个过程虽充满荆棘和坎坷,但同样充满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聚焦校本研修,促进专业成长,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更加平坦宽阔的教育之路,就一定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市彬县紫薇中学)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