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2016-08-23 21:23刁品萍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时政教材教学

刁品萍

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时政通过时政新闻的形式向公众介绍。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时政新闻,无疑会给初中地理教学源源不断地补充活水,使地理教学更有活力。

一、变教材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1.适时引入时政新闻可以激活不变的教材

“与同学谈地理”这一课我教了三遍,每遍教学我都抓住“生活离不开”地理,用身边的事例介绍地理,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关系。例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我适时运用新闻报刊对雅典的跟踪报道,对雅典的风土人情进行介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课后学生还主动阅读古希腊的神话“木马计”“爱琴海”等,对希腊的历史地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2006年中国重庆特大旱灾、台风桑美的袭击、青藏铁路的开通,世界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黎以冲突的不断升级,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的报道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感知发生在身边的地理。将课本与时政新闻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适时引入时政新闻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趣味性

讲到“撒哈拉沙漠的气候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时,补充介绍撒哈拉阿加尔山区有在20世纪的8年里未下过雨的记录,其干旱程度可想而知。这里的气温日温差特别大,一日之内温差可达40~50℃,当地人常用“白昼烈日如烧,夜晚寒风似刀”来形容当地的气候特点。在起伏山区,当太阳下山以后常可听到劈劈啪啪的响声,初到这里的人还误以为是鞭炮声,其实这是由于热胀冷缩使石头爆裂而发出的声音。

可见地理趣闻的引入使学生乐于上地理课,他们盼望教师给他们带来奇闻轶事,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动力。

二、适时引入时政新闻可以对现有地理教材进行必要补充

1.提供及时的世界咨讯,感知脉动的世界

在教初中世界地理时,课本上的许多知识仍然局限在在传统的知识体系内,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介绍有明显的滞后现象,比如讲解非洲时,最后留给学生的总体感觉是:贫穷、落后、饥饿,其实这几年非洲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在新闻和专题上,我们也能感知非洲在对外贸易、工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上的提高,人们知识素质的发展。时刻变化的非洲在课本上的体现变化却不大,可见教学中运用时政新闻可以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用变化的眼光了解世界。

2.时政新闻能为我们提供最直观的感官认识

初中地理一开始就讲到经纬线及地球的运动,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门槛,我曾经用橘子、苹果做模型,上课切给学生看,也做过可分解的地球模型,其效果还是不太好。后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52节《斗转星移》,里面形象生动地介绍地球的运动、万有引力、太阳系、春分、冬至、彗星等,我选择其中一些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空间想象一下子打开,太空增加他们的吸引力,使他们不仅知道地球,还知道宇宙的变化奥妙,感觉地理太有趣了。

3.为教材提供生动具体的事例

将报纸杂志、电视新闻中的众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资料,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例如:在讲到长江水能的开发时,补充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其年均发电量为850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原煤,能够发电、环境净化、治水防洪、供水灌溉、开发航运效益,等等。三峡工程确实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宏伟壮举。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把这些资料宣传给学生。2007年1月对重庆旱灾的后续调查指出,重庆受旱灾影响,水资源的缺乏问题还没有解决,严重的缺水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没有水种地、没有干净的水喝,人们为了生活就要取水,等待政府送水,排成长长的队到不干净的水塘里取,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体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总之,时政新闻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帮助有很多方面,但也需适时适度。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并与地理知识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使引入的时政新闻恰到好处。(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时政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