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境与出路

2016-08-23 17:13郭子其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研究者教学研究

郭子其

新课改精神鼓励中小学教师(本文简称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给基础教育带来一缕春风,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研究型教师,但就整个教师队伍来说,教师队伍的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如果围绕理念反观现实,还有很多制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因素,教师解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困境的反思

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哪些困境呢?

1.自我认同的困境

一是教师信奉“经验文化”。传统教育强调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研究,教师消化教育理论;教科书由专家编写,教师只是“教教材”,简单地传递知识,久而久之,教师就认为自己没有成为教学研究者的必要,也认为自身不具有研究能力,即使有一些教师很喜欢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者看来,那也不是“研究”,只是教师在孤芳自赏地诉说经验,时至今日,依然有教育理论研究者“告诫”中小学教师不要去研究教育理论,他们认为中小学教师普遍不擅长总结教育理论(有合理性),殊不知,教师老是在经验中打转,缺少理论关照的经验自然很难转化成研究成果,导致教师很难越过经验的边界向教育理论靠拢,致使教师的教育研究效果大打折扣,弱化了教师的研究热情。

二是怀疑自己的研究能力。很多教师都会怀疑自己是否具有成为教学研究者的能力,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即使某些教师有与学者对话的本领,也只能成为教学研究的边缘者。

三是多因素影响下的教学压力。教师常常疲于应付各种教学要求与教学检查,加之应试教育下教学压力巨大,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教育研究。而且,教师成为研究者非一夕之功,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萌发出研究的想法,也会很快偃旗息鼓,以“教学压力大,没有研究时间”为由,放弃研究。事实上,在中小学也活跃着一批研究型教师,普通教师对这类教师有很多归因:他是学校领导,教学课时少,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研究;他是硕士生,毕业于名校,有研究素质;他不是教主科的,教学任务少,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他是语文教师,写作能力很强,我是理科教师,不会写论文等。以上因素未能构建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之网,影响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自我认同。

2.社会功利化的困境

一是不管教师是否进行了教学研究,依然有很多教师信守“分数就是硬道理”的教学原则,这种功利性文化致使教师拼命追求分数,甚至有教师坚持“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育理念。

二是希望借助教育研究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些教师认为:不管你是否进行教育研究,只要有一套能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教学模式,就是名师。殊不知,教育研究除了为教育提供方法外,更在于为教育提供更具内涵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所以,功利化的教学观不仅会制约教育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师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文化环境的困境

一是存在教学与研究孰轻孰重的困惑,担心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上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考试分数,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应试文化在学校的蔓延,稀释了学校的研究性文化。

二是多数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研究成果持怀疑态度,常常会在心底追问:教师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教学理论?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比较大,学校管理者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教学好苦好累哟”,管理者自然就会担心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投入教学研究会影响教学成绩,甚至认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剑走偏锋,学校更担心一些教师教学能力有限,也跟着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研究,影响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

三是刻板效应。一些研究型教师的教学成绩不佳,导致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教学研究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无益,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4.缺乏同行认同的困境

受传统文化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观念的影响,文人相轻的陋弊,偏颇的竞争性文化占有强势地位,导致教师缺乏对研究型教师的认同。

一是教师缺乏彼此欣赏的气度与胸襟,担心研究型教师的名头会盖住自己教学业绩的光芒,在社会舆论方面喜欢说“但是”,在肯定该老师不错后,就会先扬后抑,说该教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发出感叹:我没看出他比一般教师优秀在哪里。事实上,研究成就卓著的教师,不管教学成绩多优秀,这类教师在同行中的得票都与他的业绩不相称,竞争越激烈的学校越是如此。这样的环境,不断考验着研究型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是社会动物,都有被他人认同的需要,很多教师觉得搞研究“费力不讨好”,也没有外在因素的有效激励,自然缺少研究兴趣。

二是缺乏彼此间的认同,研究型教师自认为占据了专业制高点,对外来的冷漠眼光心存块垒;同行不认为研究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自己高,彼此间缺乏交流,研究型教师也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认可,更难拥有追随者,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交往圈。

5.评价不当的困境

一是对研究型教师的期望过高,想当然地认为研究型教师的教学成绩应该高于一般教师,而事实上,当教师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就没有明显的差别,由于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就很难看到研究型教师的研究带来的溢出效应,包括对同行的智力贡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这种对研究型教师评价进行自我立法,无形提高评价标高的做法很不利于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二是左右为难的困境,如果对研究型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就会让“技术经验型”教师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业绩没有得到认可;如果所有的研究型教师都得到了肯定性评价(尽管很多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绩很突出),管理者也会担心教师认为学校“重研轻教”,这种顾虑促使学校管理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重教轻研”。

二、学校培育研究型教师的出路

1.教师应形成研究性专业发展愿景

吉鲁曾指出,要使教师从狭隘的专业技术训练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社会转型的知识分子,或跨越边界的文化教育工作者、成为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中坚分子,教师就必须摆脱各种外在的束缚,走上内在成长之路。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清晰的发展愿景,要有一种理性自觉,那就是通过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意蕴,教师要坚信: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发现学科的思想与价值,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而产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进一步充盈学生的情智世界;有了研究,才能通过教学交往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命化意义和知识之美,培育学生的智力美。教师要研究教学的真问题,努力提高教学境界,坚持研究“思维性教学”,在探索知识的思想之美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胜任力,自觉成为教学业绩好、研究能力强的研究型教师。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第一,研究第二”的轻重位次,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切不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可因为厚研究薄教学而误人子弟,事实上,研究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想要成为研究与教学业绩俱佳的研究型教师不是奢望。

再次,教师还要为自己做好职涯规划,管理好时间与情绪,不被外界的不良思潮影响,一心扑在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心无旁骛地享受研究的乐趣,让研究助推自己的专业发展。

最后,教师要有研究自信,不做教学的奴隶,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利用既有的教学经验演绎出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研究就是教师研究的典范。

2.营造研究性教学文化,形成文化人办学的学校发展格局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生硬的灌输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要让学校教学思想活跃,教师思想活跃,其必然出路就是形成研究性的教学文化,秉持教育就是传承文化的教育哲学。

一是学校要珍惜那些致力于教学研究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学校要努力培育研究性教学,让研究型教师有大显身手的舞台,让有潜质的教师增强教学研究之情趣,因为教师很注重组织观念,凡是组织崇尚的、追求的,教师就越愿干,也越有情趣干。

二是学校要引导教师植根于课堂教学研究,关注学科思想价值,引导教师通过研究发现知识的丰富意义,只有进行深度研究,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也利于教师植根实践提炼更多的教学研究成果。

三是要形成研究性的文化生态,坚信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会形成师生交往的教学文化,才会不断张扬师生的生命创造力。

四是学校要追求有思想、有文化的高品质教育,只要有了这种愿景,就要引导教师做研究者,做教学的创造者,才会达成愿景,否则,离开教师的教学研究就等于缘木求鱼。学校要摈弃对教学研究的叶公好龙心理,摈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文化。

3.注重建立教学与教研共同体

安迪·哈格瑞夫(Hargreaves.A)探究了教师与同事关系的情绪地理,得出教师与同事间很少就专业方面彼此赞赏,但教师们的心里都很希望得到同事的认同。所以教师间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但研究也显示,教师与学校外的教师比较容易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而同学校的教师却很难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要改善教师的教学交往组织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是要不断发展教学与教研组织,注重集体备课与教研组研究,注重主题课例式教学研究、注重学术沙龙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组的建设,通过教学组织与学术活动组织的建设,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往,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要促成彼此赏识与认同的文化氛围,只有教师在心里真正认同那些热爱教育研究的同行,学校才能形成教师共同体。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喜欢教学研究的教师在同行中遭到排斥,他就会想,既然大家不承认我,我又何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呢?让你们自己去感悟吧!而经验型的教师,自认为研究型教师的那一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心理上拒绝研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结果必然会教学停滞不前。笔者发现,对名师缺乏认同的教师,其教学成绩要么很差,要么一般。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所说:“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4.培育研究型教师的教学领导力

校长要善于发现研究型教师对创新学校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境界的特殊贡献。所以珍惜研究型教师资源,着力发挥研究型教师的引领作用,这非常有利于学校形成开放性的人际关系,利于促进教师的意义生成。具体说来:

一是对研究型教师进行肯定性评价,注重对他们的业绩进行宣传与表彰,帮助研究型教师取得同事的认同,因为有时候教师对同行的不认同是由于彼此缺乏了解与信任,而并非出于嫉妒心理。

二是给研究型教师提供与同行交流的平台。学校不能完全依赖领导者对研究型教师的肯定作用,因为其他教师很容易产生领导者喜欢研究型教师的偏见。我们要经常给研究型教师压担子,让研究型教师在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让同行对研究型教师产生敬佩感,让研究型教师能理直气壮地向同行讲解自己的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提升教师对研究型教师的认同感,避免研究型教师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时代呼唤培育中国气派的教育家,而现实却被功利化价值取向所裹挟,学校要积极营造教师研究的教育生态,让教育切实回归到关注人的思想发育与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旨趣上来。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猜你喜欢
研究型研究者教学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