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本

2016-08-23 17:42张富群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离校基础知识课本

张富群

调查发现,很多高中生在毕业前夕,都会通过撕书的方式来释放心理压力,把书撕成碎片,让碎片像雪花一样飘落而下。发生这种群体性事件,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更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许多高中校长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学生毕业前夕,都会制定严格的校规,例如参与撕书的学生不发准考证等。对班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哪个班级的学生率先闹事,该班的班主任就要被辞退。在毕业生离校前的几天里,班主任每天都会坐在班级里,和平时总出头的学生谈话,下课后站在楼梯上,紧紧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生怕闹出什么事来。虽然这种严防死守的办法有效地阻止了校园集体撕书事件的发生,但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这时候有个别学生在暗地里煽风点火,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采取高压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高三学生在离校前夕的撕书行为,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高三学生在离校前,为什么会撕掉曾带给自己知识和希望的教科书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呢?为什么个别学生的撕书行为,能引发全校学生群起而效仿呢?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我们给学生做出了珍爱课本的表率,在高三复习课中紧紧依托课本组织学习,让学生能从心里爱上自己的课本,那他们还会在毕业离校前夕以撕课本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愤吗?

在校长的引领下,高三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珍爱课本的表率,在发挥课本复习功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课本的深厚感情。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上看,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课本不仅是国家课程意志的体现,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对教师而言,在高三的复习课教学中,能否以课本为基础组织高三复习课,是高三复习能否取得最大效益的关键。

目前,一些学校的高三,复习课中,存在着盲目拔高、复习内容脱离教材的现象。例如有些教师把课本丢在一边,以学校统一确定的高三复习资料为基础,以配套的教师用书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做资料中的习题查缺补漏。在这种复习方式下,教师离开了课本讲题,学生也就离开了课本搞复习,虽然题越做越多,越做越难,成绩却不见提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复习模式脱离了课本,使课本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课本的依恋之情,将学习压力转化为撕书的行为。

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单元(章)复习前夕,和学生一起重新把课本内容研读一到两遍,带领学生复习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课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教师在讲题时,要深入挖掘当前所讲的习题与课本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解决眼前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解决当前的习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要使学生明白,平时做过的习题,在高考中再现的几率几乎为零。通过做题,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高考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高考复习的最后(自由复习)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重新阅读高中三年的所有课本,认真体会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的来源,明晰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渐了解课本在高考中的重大价值,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本。

在学生离校前,要对学生进行珍爱课本教育。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夕,校长和班主任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高压态势严防死守,阻止学生撕书的做法,深入班级,对学生进行珍爱课本教育,让学生像呵护自己生命一样珍爱课本。班主任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学生谈心、组织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从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天开始,课本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课本一点点地把自己带入新知识的殿堂,是课本的科学编排、精确解读帮自己理解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在不断深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课程基础知识体系。如果说,高中阶段是我们生命发展最关键的一个时期,那么,由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所组成的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养料。课本承载着我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记载了我们从肤浅到深刻的心路历程,点点滴滴,见证了我们三年美好的校园生活。现在,我们将要带着课本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去搏击高考,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不管结果如何,课本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课本。

(作者单位:陕西丹凤中学)

猜你喜欢
离校基础知识课本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弹性离校”应成义务教育“标配”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