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6-08-24 07:21王黎艳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本馆读书会疗法

王黎艳

(姑苏区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4)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践与思考∗

王黎艳

(姑苏区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4)

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研究阅读疗法的图书馆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很少,并且实践研究经验匮乏。总结了在姑苏区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法服务实践经验,分析了在公共图书馆中应用阅读疗法的优势与难点,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思考。

阅读疗法公共图书馆实践研究

1 阅读疗法的概念及国内实证研究成果

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国内研究学者王波认为,汉化和改进了的阅读疗法可以定义为: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者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阅读疗法研究在西方兴起的时间较早,而直到1998~2002年,国内阅读疗法研究才实现由编译到本土理论探索研究的转变,阅读疗法实证也崭露头角[2]。

宫梅玲团队是阅读疗法实证研究的先行者。2001年,阅读辅导小组对88名大学生提供了3个月的阅读指导,对比试验表明: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烦焦虑、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常见心理问题有显著效果。2003年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在2005年及2007年,宫梅玲团队采取以阅读疗法为主,音乐疗法、同伴支持法为辅对自愿戒网瘾学生进行综合干预,3个月后学生完全戒除了网瘾[3]。

陈书梅是台湾图书馆学界探索阅读疗法的领军人物,并较早关注了自然灾害发生后阅读疗法在心理重建中的作用。汶川地震后,陈书梅呼吁发起“送儿童情绪疗愈绘本到四川”活动,并组成“行动心灵驿站”进驻四川灾区,以流动图书馆以及主题书展的方式帮助灾区儿童重建心灵[4]。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组为了研究阅读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改善作用,于2010年对兰州市某养老院的30名纳入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疗法更能从认知层面改善老人的幸福感[5]。此外,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中,阅读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对抑郁症病人、焦虑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6,8]。

2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与难点

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阅读疗法有助于减轻压力,激励心志,树立信心,改善不良习惯,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对于快节奏生活中日益突出的社会心理问题无疑是一剂良药。对于想要自我提升、完善的社会大众来说,阅读疗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在阅读疗法的推广和实践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1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疗法实践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1)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文献资料涵盖面广,为开展阅读疗法提供了知识保障。并且,随着我国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读者可以到公共图书馆免费借阅各类开架文献资料,无需承担经济压力。

(2)与高校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相比,作为公共服务窗口的公共图书馆日常接待的读者数量众多,读者年龄、职业、社会角色形形色色,读者成分复杂,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很好的宣传和开展阅读疗法的平台。

(3)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安静的阅读环境。有研究表明,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它的镇静及安抚作用就显现出来。图书馆不仅提供了读者所需的知识,也提供了休闲娱乐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当今社会中人们过度紧张和焦虑的心情[9]。

(4)读者可以自己选择书籍,减少了个人隐私方面的担忧。此外,通过书刊给读者提供心理暗示,在阅读交流中发现自身缺陷,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比起专业心理咨询,不易产生抵触心理[10]。

2.2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难点

尽管公共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具有种种便利条件和优势,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为实现居民普遍、均等的文化权利提供了机制保障,这是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同时,阅读疗法对象的复杂性势必对阅疗研究小组的知识面和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利用馆藏资源开展阅读疗法的意识,对其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匮乏。缺少高素质阅读疗法师以及前人经验参考,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面临的最大挑战。

(2)相对于学校和医院较为封闭的阅读疗法环境,其阅读疗法对象也较为固定。而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疗法对象流动性较大,读者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坚持参加每一次阅读疗法活动,甚至在阅疗中途就先行退出,这就导致在公共图书馆的阅疗实践中出现较高比例的“无效因子”,阅疗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即图书馆读者并不是寻求临床阅读疗法,而是利用阅读,丰富业余生活,扩大视野,在阅读中寻求平和的心境,使休闲和心理调适相结合。因此,以心理问卷作为测评工具时,真正的阅疗效果很难体现出来,更难以在量化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3 姑苏区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探索与实践

3.1准备阶段

姑苏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采用交互式的阅读疗法进行实践研究,并将团体阅疗活动命名为“七彩阅读”小组读书会。通过与专业心理机构联系,面向社会招募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同时,抽调部分骨干馆员,组建“1+ 1”模式——即图书馆馆员和心理咨询师一一结对的阅疗服务团队。

为了顺利开展此项研究,邀请了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苏州市文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并先后组织召开了“‘阅读疗法’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专家研讨会;购置王波的《阅读疗法》和湛佑祥的《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小组成员的自学用书,并开展阅读疗法培训课程,对小组读书会的领读者进行专题培训。此外,到已经实践阅读疗法的杭州图书馆参观学习,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预设和准备。

为了使读者带着放松愉悦的心情参加读书会,本馆将“书香姑苏斋”和“童乐坊”分别作为成人和少儿读书会的阅览室,并添置了绿色植物、小摆件、鱼缸、贴画、卡通手工制品等物件,使阅览室的环境更为温馨舒适,顺应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好和审美情趣。此外,根据不同的读书会主题,配置相应的推荐书籍,方便读者拿取、借阅。

3.2实施阶段

本馆通过本地主流报纸媒体、在公共空间设置展板、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发布等方式宣传阅疗知识,并根据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主题招募读者,分别为习惯养成、学习成长、亲子沟通、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职场励志、婚恋情感七大类,方便有某方面困惑的读者“对号入座”,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小组读书会。为了使阅读疗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读书会采用固定领读者和成员只出不进的方法,使读书会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让参与的读者更容易打开心扉,在阅读和交流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根据读者的报名情况,本馆最终开设了5个主题阅读活动。为保证阅疗效果,每个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20人以内,每场读书会都将参与读者的关注点和心理咨询师的专长相匹配,由心理咨询师挑选一到两本读物,带领大家一同阅读或分段、分角色朗读,通过书本中的内容引导参与者结合自己经历和体验坦诚交流、深入思考。5个小组读书会招募的活动对象及选用图书见表1。

表1 “阅读疗法”小组读书会招募对象及选用书目

表2 “阅读疗法”小组读书会开展流程

在“七彩阅读”小组读书会开展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为带领者的角色,由图书馆馆员一对一地配合带领者,做好每次读书会的活动时间、人数确认、活动辅助、活动记录等保障工作,并互相交流探索阅疗实施流程、活动内容,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使读者能获得良好的团体阅读体验。读书会历时两个月,具体开展流程见表2。

3.3总结阶段

参加“七彩阅读”小组读书会的64位成员,其中包括42名成人和22名小学生,由于“亲子沟通”小组的参与者年龄偏小,对问卷的理解能力受限,故不作进一步数据分析。其他4组读书会中,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小组的有效前后测问卷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问卷,其余3组针对成人的读书会“习惯养成”“人际交往”“婚恋情感”的前后测问卷均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测显示:“婚恋情感”小组成员的躯体化因子分在阅疗后显著降低,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其他因子及总分在阅疗后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在“习惯养成”“学习成长”“亲子沟通”“人际交往”会场,虽然部分因子在阅疗后有所改善,但前后测数据差异也均不显著。

实践后期,阅疗研究小组成员梳理活动记录、结果,并结合各自的思考和总结,最后汇总形成研究报告。本馆也再次邀请了专家团为本次阅疗实践的开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实施阅读疗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4 思考与建议

基于本馆开展阅疗服务的经验,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本次阅疗实践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苏州市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林老师”“苏老师”志愿服务队伍;同时,覆盖苏州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使得读书会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尽管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为本馆开展阅疗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后续的研究中,公共图书馆却不应过分依赖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而应加强对馆员进行心理交流辅导和培训,使馆员具备更好的为阅疗对象服务的素养。

(2)推荐书目是实施阅读疗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相当具有难度的部分。虽然针对某一类心理问题能够找到相应的书籍,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开列书目时仍应持审慎态度,不宜盲目简单地“按方抓药”。具体操作时,应精心挑选最权威的经典之作,并附有详细的出版信息及推荐理由。在开展团体阅疗服务时,更应强调对读者阅读过程的干预管理,通过定期讨论和交流,观察读者阅读后的情绪、心理变化,保证读者不偏离预设的治疗方向。

(3)公共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时,不能仅仅依赖一次性调查或实验研究,而应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与研究。本次阅疗实践效果不显著,一方面是由于活动次数较少(开展活动次数最多的主题读书会也仅有5次);另一方面,对心理测评分值处于常模范围内的对象实施阅读疗法,本身做量化研究就很困难。在今后的实践中,可做个案跟踪,通过访谈、自我描述等方式做质性研究,仅把心理测评量表作为辅助研究工具。

(4)单靠一两家公共图书馆开展阅疗实践孤掌难鸣,可联合区域图书馆共同探索、推广阅读疗法。在摸索出较为成熟的应用模式后,还应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更多的阅疗对象提供更精准的阅疗服务。

5 结语

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中开展阅疗服务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要将这项研究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普及化,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需要图书馆界、心理学界多个学科领域同仁的共同努力。结合本馆实践研究,介绍了开展阅疗服务的整体流程和各个阶段的做法,总结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思考和讨论,希望能对今后计划开展阅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有所借鉴和帮助。

[1]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2]王学云.我国20年来阅读疗法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3):60-65.

[3]王学云.宫梅玲及其团队对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2(1):137-140.

[4]聂冰,等.公共图书馆利用阅读疗法提供灾后心理重建服务之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1(1):53-57.

[5]李慧菊,等.阅读疗法能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7):3746-3748.

[6]刘宪荣.阅读疗法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342-344.

[7]石锦娟,等.阅读疗法辅助治疗焦虑症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3):334-335.

[8]王松波,等.阅读疗法在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11):839-841.

[9]朱晓燕.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4(8):76-77.

[10]龚杏娟.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浅议[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3):41-43.

王黎艳女,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

G258.2

*本文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度学术研究立项一般课题“‘阅读疗法’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YB30)成果之一。

(2016-03-01;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本馆读书会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老约翰绘本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