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干预相关性研究

2016-09-05 01:31肖立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冠脉

肖立运

(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干预相关性研究

肖立运

(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29例患者采用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为实验组,29例患者只采取PCI干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冠脉开通效果,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各脏器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TIMI校正帧计数和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一种常见的急危类型,其机制是不稳定板块的纤维帽破裂和/或冠脉痉挛,继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需及时救治,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及抗血小板聚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4]。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可逆性拮抗剂,以往对替罗非班研究多集中在对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并发血栓事件减少这一观点,但同时伴随出血风险相应增加。本研究观察了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入选标准:①有证据提示缺血性胸痛持续≥30 min;②心电图有动态演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③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复合心肌梗死标准,3项中符合其中2项即可,年龄均小于75岁,和患者家属沟通后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近期内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既往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严重高血压或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BP>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7±18)岁;梗死时间均<12 h,排除急诊PCI禁忌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梗部位、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发病至第1就诊时间和就诊至第1次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术前吸氧、监护;抗心肌缺血,积极首次复合量双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0.3嚼服,氯吡格雷600 mg口服)、抗凝、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介入治疗:2组均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开展,PCI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罪犯血管,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均只对罪犯血管给予相关处理。实验组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恒康,鲁南.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0.5 mg,术后连续以15 μg/(kg·min)速度微量泵泵入48 h。对照组只采取急诊PCI。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经过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TFC),并使用TIMI血流分级评估治疗效果,对比观察2组冠脉开通效果, 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各脏器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TIMI血流分级: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CTFC计算:应用思创处图像理工作站进行电影序列采集分析,采集速度每秒25帧,校正为每秒30帧,计算从靶血管近端有造影剂染色起至该血管末梢显影所曝光的帧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手术前后CTFC比较2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CTFC比较,帧)

注:①与PCI术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实验组有26例胸痛、胸闷等症状完全消失,2例术后仍呈发作性胸痛、胸闷(排除急性血栓形成);对照组有22例症状完全消失,有3例术后1 h开始持续胸痛,证实为急性血栓形成,再次给予PCI干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5.67,P<0.05)。

2.32组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事件情况比较术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事件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5.67,P<0.05。

2.42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冠脉完全开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1例穿刺点血肿发生,经延长加压没有再出血。对照组出现牙龈少量出血,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7,P>0.05)。

3 讨  论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危症,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险程度极高,急诊PCI是治疗AMI有效干预手段,可有效的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有重要意义[5-7]。急诊PCI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闭塞冠脉开通,减少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坏死,由于在实施中容易再次损伤冠脉内膜,加之此时患者血液为高凝状态,容易使血栓负荷进一步加重。临床治疗目的是畅通梗死冠脉同时预防血栓进一步加剧,减少急性血栓形成恶性事件发生。

但急诊PCI治疗时,本身患者处于血栓高负荷状态,加之支架植入时及球囊扩张时,血管内皮细胞极易导致损伤后形成血栓,或阻塞远端冠脉引起临床中常见的无复流现象发生,亦容易形成支架植入后急性血栓形成等危险事件,对急诊PCI成功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了患者危险性[8-9]。

研究已证实,AMI患者血栓形成与吸烟、糖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10]。目前临床常采用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的氯吡格雷进行抗栓治疗,术后采用抗凝治疗,可使血栓事件有所降低,但血栓形成是多条途径共同实现的,因此,只采用这两种药物干预仍有可能通过别的途径形成血栓[11],本研究发现未使用替罗非班组证实了这一点,在应用双联抗血小板前提下仍有3例有急性血栓形成。

盐酸替罗非班是主要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抑制血小板释放的各种缩血管物质及炎症递质,从而降低PCI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2],它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疗效,本实验结果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存预后大大增加说明了这一点。同时观察2组均未出现明显出血,表明该药物不会增加出血事件或提高出血倾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实验中,实验组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尤其是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梗死血管中的血栓负荷,抑制支架内或其他梗死区域血栓形成;本研究还发现,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可能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减少了开通后血管血栓形成,保护了顿抑心肌细胞,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有关,该结果符合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拮抗剂改善AMI患者心肌灌注的循证医学研究[13-14]。本研究实验组CTFC校正帧计数指标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能与提高心肌灌注,顿抑心肌细胞得以营养支持,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替罗非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及血小板减少,2组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内各脏器大出血情况,仅实验组出现局部血肿,但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冠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术后症状,能够有效地改善冠脉血流情况,提高心肌灌注,降低了急诊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主要不良反应出血事件没有增加,因此替罗非班应用在急诊PCI中是安全、有效的。

[1]哈玲梅,王宏鑫.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冠脉内血流及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3,35(13):1997-1998

[2]邓敏,何胜虎,刘晓东,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 段改变特征的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5):344-346

[3]程宝珍,张小红,牛娟.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4]孙喜平.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3,19(8):48-49

[5]Valgimigli M,Campo G,Malagutti P,et al. Persistent coronary no flow after wire insertion is an early and readily available mortality risk factor despite successful mechanical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pooled analysis from the STRATEGY trials[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1,4(1):51-62

[6]Beaudoin J,Dery JP,Lachance P, et al. Impact of thrombus aspiratiom on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dl infarction[J]. Cardiovasc Revasc Med,2010,11(4):218-222

[7]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2013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Am Coll Cardiol,2013,61(4):178-180

[8]傅宴,张元春,尹庆,等.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09,3(2):151-153

[9]李志娟,张薇,董平栓,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25-427

[10] 季选秀,钱伟,等. 替罗非班用于ST段提高型心梗患者PCI术后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27):1876-1878

[11] 黄军章,严华,陆永光,等. 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487-490

[12] 孙静.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1):1841-1843

[13] Petronio AS,De Carlo M,Ciabatti N,et al.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primary coronary ang ioplas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bciximab or intracoronary adenosine[J]. Am Heart J,2005,150(5):1015

[14] Deluca G,Smit JJ,Emst N,et al. Impact of adjunctive triofiban adm inistra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Thromb Haemost,2005,93(6):820-823

卫生类“济宁市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2201462)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7.025

R542.22

B

1008-8849(2016)17-1895-03

2015-12-10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冠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