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isfatin及疗效的影响

2016-09-07 04:29李婧波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蛋白血浆肾病

李婧波



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isfatin及疗效的影响

李婧波

目的探究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Visfatin(内脏脂肪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DN患者,依照患者的就诊次序将其分别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物以及综合干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10g/次,3次/d)口服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血浆Visfatin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C)、血清肌酐(Scr)、TG、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UAER、血浆Visfatin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C、Scr、TG水平均有所下降,Alb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TC、Scr、TG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能够降低糖尿病肾患者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对于稳定患者的肾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讨论和研究。

糖尿病肾病;益肾化湿颗粒;血浆内脏脂肪素;影响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最主要、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肾病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多认为慢性代谢异常引起的炎症在该病的发生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病在临床上以肾小球硬化症为主要表现,还可伴有水肿、尿蛋白等并发症[2]。中医在糖尿病肾病领域有很多深入的研究,益肾化湿颗粒因为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突出,受到广大医者的普遍关注[3]。本文从我院收治的DN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主要分析了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DN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临床研究。病患纳入标准: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DN的相关诊断标准;2个月内血糖测量:FBG(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1;均取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大血管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根据患者的就诊次序,将其分别编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3~80(66.23±7.47)岁,病程2~13 (7.3±4.1)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5~81(67.25±7.48)岁,病程2~12 (7.0±3.9)年。两组病程、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糖、调脂药物,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健康宣教,对患者饮食、活动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化湿颗粒口服治疗,剂量为10 g/次,3次/d,两组均以8周为治疗观察总时间。在两组用药期间,均密切关注其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为了避免药物干扰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未使用对血浆Visfatin有影响的药物。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统一测定两组患者的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Visfatin指标。全部受试者均在晨起后空腹采集静脉血,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方法对两组的FBG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放射免疫法测量UAER指标。将血浆抗凝分离后,将其保存在-80℃冰箱中待检,运用ELISA法对患者的血浆Visfatin进行测量。血常规测定两组患者的TC、TG、Scr、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对比见表1。治疗前,两组的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的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UAER、血浆Visfatin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cr、TG、Alb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的TC、Scr、TG、Alb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的TC、Scr、TG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Alb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TC、Scr、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Scr、TG、Alb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明确的防治方法,临床主要通过加强对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指标的控制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由于该病的产生过程十分隐匿,在临床上常以微血管为主的血流动力学、流变学异常为开端,逐渐表现为以毛细血管的系膜基质增生及基底膜变厚为主的肾小球异常改变[4-6]。该病在发生早期,常以间歇性蛋白尿为表现,之后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蛋白尿。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一情况,约10年后则可能转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的预后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在传统中医领域,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是维持人体水液平衡的根本,同时也参与了人体水湿运化过程。糖尿病肾病在发生早期,其主要病机为肾失开阖、水液失衡,且以水湿泛溢为主[3]。益肾化湿颗粒由人参、茯苓、半夏、泽泻、黄芪、白术、羌活、柴胡、防风、白芍、炙甘草、黄连、独活等中药成分组成,其中,人参、白术、黄芪和茯苓可益肾化湿,升阳补脾;泽泻、羌活、半夏、防风可补肾养气,利水消肿;白芍和黄连有归脾经、调畅水道之效。血浆Visfatin为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已有部分研究证实,Visfatin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形成一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与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为正比例关系,并且可作为尿白蛋白排泄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亦有研究证实,益肾化湿颗粒对DN患者的尿蛋白有着确切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数据显示,给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FBG、UAER、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形成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的TC、Scr、TG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益肾化湿颗粒在降低患者的内脏脂肪素水平、减少尿蛋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与有关药理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讨论,益肾化湿颗粒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Visfatin水平,减少尿蛋白量,有助于稳定和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1]刘孝琴,李悦,李雅楠.益肾化湿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及IL-8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6): 538-539.

[2]李国华,李宇丹,丁志胜,等.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6.

[3]张秀艳.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疗效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肾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5):421-422.

[4]Chawla T,Sharma D,Singh A.Role of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10,1(5):141-145.

[5]Duran-Salgado MB,Rubio-Guerra AF.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inflammation[J].World J Diabetes,2014,5(3):393-398.

[6]Luis-Rodríguez D,Martínez-Castelao A,Górriz JL,etal.Pathophysiological rol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inflamma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World J Diabetes,2012,3(1):7-18.

(2016-03-24收稿2016-05-25修回)(本文编辑刘喜元)

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587.2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23

猜你喜欢
白蛋白血浆肾病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