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效果分析

2016-09-07 04:29廖小杰涂远艳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异丙酚脑电苏醒

廖小杰,涂远艳



脑电双频谱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效果分析

廖小杰,涂远艳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监护,观察组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反馈调控。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化、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BIS值、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异丙酚的使用总量、拔管时间、平均动脉压、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心率、BIS值、脉搏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BIS值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BIS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电双频谱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下靶控输注麻醉能准确的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加快患者的苏醒,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BIS反馈调控下靶控输注与常规的BIS调控下靶控输注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及麻醉后的苏醒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BIS反馈调控输下靶控输注与BIS调控下靶控输注对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调控作用,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的126例进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入选的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48例,年龄22~66(43.5±5.6)岁;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7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9例,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9例。对照组男16例,女47例,年龄23~67(43.9±5.9)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9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0例,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当靶控静脉输注异丙酚10 min后,启动反馈环路,当BIS >50时持续进行靶控输注,当BIS <50时停止靶控输注[2]。整个手术过程均在BIS监控下完成。患者入睡后给予维库溴胺0.l mg/kg,3 min行气管插管并通过BIS监控患者注入异丙酚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在手术整个过程时记录患者的BIS值、MAP和HR等指标。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前、手术中采用靶控进行监控,监控麻醉药量并进行调整[3]。静脉注入芬太尼3 μg/kg,3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血浆靶浓度定为3 μg/ml。患者入睡后给予维库溴胺0.1 mg/kg,3 min行气管插管并通过BIS监控患者注入异丙酚的BIS值、MAP 和HR以及在手术整个过程时记录患者的BIS值、MAP和HR等指标。

2 结 果

2.1手术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各项指标监控结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异丙酚使用总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两组脉搏氧饱和度、HR、BIS值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

表1 手术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2.2两组患者异丙酚对BIS值的影响见表2。两组患者麻醉前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靶控输注后两组患者BIS值均明显降低;靶控输注后观察组患者BIS值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异丙酚对BIS值的影响±s)

3 讨 论

BIS具有较好的监控效果,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术中麻醉情况的控制,并且在患者的苏醒方面也比常规的一些监控要好,因此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手术麻醉中麻醉情况的监控。BIS反馈调控可以对静脉麻醉的药物进行监控,很好的观察患者麻醉中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BIS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虽然也是在BIS调控,但是没有反馈调控,对麻醉药物的使用量的控制不准确。因此,大量的研究显示采用BIS反馈调控静脉麻醉的效果好。

于颜锋等[4]人对BIS反馈下靶控输注在骨科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应用,通过研究发现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调控后患者的平均MAP、HR、BIS值、入睡时间等指标均比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控的数值低。本研究通过对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应用在平均MAP、HR、BIS值、异丙酚用量等方面均比对BIS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指标低,这些指标说明了采用BIS反馈调控不同的麻醉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麻醉剂量,而且使患者更快的苏醒,不良反应少。李迎春[5]研究发现采用BIS反馈调控下靶控制输注麻醉药物后患者的苏醒时间短、心率恢复时间短、BIS值低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的BIS调控得到的麻醉效果。

李安宝等[6]人研究了BIS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发现采用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后会根据BIS值的变化与异丙酚的使用量有关,异丙酚靶控输注后BIS值就会明显降低,但是BIS反馈调控与BIS调控得到的BIS值没有差异。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此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注入麻醉药物后BIS值就会明显降低,也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保护。大量研究显示,采用BIS反馈调控麻醉药物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快速的苏醒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7,8]。本研究对比分析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BIS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发现采用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BIS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邓超,代志刚,张红.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387-390.

[2]牛思萌, 周宁.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靶控输注在ICU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17):2626-2628.

[3]罗翠竹,艾宇航.大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对ICU患者镇静深度的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92-96.

[4]于颜锋,刘文养,彭思进,等.脑电双频指数反馈下靶控输注在骨科全凭静脉麻醉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1):2261-2264.

[5]李迎春.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下靶控制输注在全麻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65-68.

[6]李安宝,余键,程震,等.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0,39(1):71-73.

[7]郭素莲,闫宇昕.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0):1040-1041,1043.

[8]赵玉洁,岳云,吴安石,等.嫡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判断意识上的比较[J].北京医学,2013,35(8):644-648.

(2016-03-19收稿2016-05-17修回)

(本文编辑刘喜元)

332000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614.2+4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30

猜你喜欢
异丙酚脑电苏醒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植物人也能苏醒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