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老年患者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2016-09-07 04:29王红旭李东平张继东陆艳兴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开腹结肠直肠

王红旭,李东平,张继东,陆艳兴



腹腔镜辅助下老年患者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王红旭,李东平,张继东,陆艳兴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实施全结肠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术式分为腹腔镜组45例和开腹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等临床特征,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可行性。结果虽然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25.2±3.8)min明显长于开腹组,但其术中出血量(95.2±3.9)ml、住院时间(9.2±1.2)d、术后排气时间(2.1±0.5)d均明显短(少)于开腹组(P<0.01);且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运用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手术;全结肠切除手术;临床效果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和器官功能等都发生明显衰退,消化道动力及胃肠传输减慢,进而导致结肠部位发生病变较为普遍,常见严重胃肠疾病包括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癌、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肠梗阻及腺瘤性息肉病等。针对结肠广泛性病变,临床治疗中[1]目前多采用全结肠切除手术。随着微创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在外科多种手术中均有涉及。早期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的弊端,因此对于其临床应用存在较多的争议。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越来越明显[2]。本研究对比我院接受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患者与开腹手术在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4年6月,80例经结肠镜病理检查确诊患者,需实施全结肠切除术。根据手术术式分为腹腔镜组45例和开腹组35例。腹腔镜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73(64.8±1.2)岁;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9例、腺瘤性息肉13例、溃疡性结肠炎23例。开腹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72(62.2±1.6)岁;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6例、腺瘤性息肉11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排除心肺等器官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聚乙二醇肠道准备。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均全麻,取截石位。开腹组患者自横结肠网膜带将大网膜剥离,游离全结肠,结扎切断回盲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血管,将全结肠切除,对折制成 J 型储袋,实施回直肠吻合术。腹腔镜组患者以脐旁孔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观测病变部位。根据肿瘤根治要求,分离结肠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及直肠至切断根部血管,逆时针游离结肠脾曲、横结肠及肝曲、升结肠至切断血管,以切割吻合器离断直肠下段,提出结肠,切断回肠,去除全结肠。对折末端回肠,以切割吻合器切割内肠壁,制成 J 型储袋。放入管状吻合器钉座,建立气腹,冲洗肛门,实施回直肠吻合术[3,4]。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禁食、静脉补液,并以盐酸洛哌丁胺及双八面体蒙脱石粉来控制排便频率。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尿潴留、感染、出血、肠梗阻等)发生等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均完成相应全结肠切除手术。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住院时间与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腔镜手术组的4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开腹组的3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大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腹腔镜辅助行全结肠切除术运用了包括直肠高位切除、左右结肠及横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等多种结直肠手术操作。尤其对于残留直肠小于10 cm者需制作回肠储袋,该手术难度较大[5]。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方法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6],且其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因为腹腔镜的参与而增加。本组研究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辅助下操作速度较慢,术野不及开腹手术开阔。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丰富,腹腔镜手术会减少组织器官牵拉、分辨血管、钝性分离等操作更快,会加快手术速度,术中出血控制效果更佳,手术器械使用也将会减少[7]。另外,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采用手术治疗,控制术中出血能有效加快术后恢复,缩短患者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且没有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治疗费用。特别是老年患者胃肠道恢复能力衰退,可以更好提高愈后质量。

目前,腹腔镜手术同传统术式比较虽已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腹腔镜辅助切除术在切除结肠过程中需多次转换镜头及体位以满足多个视野。因此,仍有中转开腹手术的可能性,操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及娴熟的技术,对于必须中转开腹的患者要果断决策,如腹腔粘连广泛、解剖不清、切除肿瘤困难、大出血、内脏受损等[8]。目前,关于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在腹腔镜辅助操作下器械反复接触肿瘤、肿瘤经小切口等可能引起肿瘤细胞脱落而形成切口种植或腹腔种植。但也有人认为只要严格保护切口、轻柔操作就可减少肿瘤接触机会,避免肿瘤细胞种植[9]。为了彻底治疗肿瘤,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要保证切除足够肠管及肠管系膜、淋巴组织。总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本研究中针对腹腔镜手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也取得相应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应用,在老年患者中实施全结肠切除在普外科势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愈后生活质量。

[1]乔唐,柏斗胜,徐永建,等.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临床应用(附4例报道) [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8):843-844.

[2]郭民,乔太平.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现状与展望[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46(4):441-442.

[3]崔建,张建立,江秀丽.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2):158-161.

[4]许崇良,申玉芳,安可湘,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16(12):919-921.

[5]卢列盛,丁卫星.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9) : 3125-3128.

[6]王育生,郭献庭.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6):433-435.

[7]嵇武,丁凯,王丹,等.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3):258-262.

[8]徐胜,黄顺荣,王卫星,等.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4):285-286.

[9]李颖,龙跃平,刘涛,等.腹腔镜与开腹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对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6):847-849.

(2016-03-28收稿2016-05-26修回)

(本文编辑刘喜元)

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574.62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3.038

猜你喜欢
开腹结肠直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