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分离研究*

2016-09-08 09:03葛国宏陈丽丽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浙江宁波350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处浙江宁波3575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被试态度问卷

葛国宏,陈丽丽(.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浙江宁波350;.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处,浙江宁波35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分离研究*

葛国宏1,陈丽丽2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浙江宁波315012;2.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处,浙江宁波315175)

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以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展开诸多讨论、开展多项研究,使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了精炼的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2]。

一、被试与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100名,男女各半,均自愿接受测验,且以前未参加过类似测验,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年龄18.26±1.02岁,事后获取被试奖励。

(二)方法

本研究包括内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测量和外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测量。50位被试先做内隐态度测量,后做外显态度测量;另50位被试先做外显态度测量,后做内隐态度测量。测试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确保被试知晓无异议后进入测验程序。

1.外显态度的测量

外显态度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测量,该问卷由贾楠和余林编制[8],由三层因子结构和三级指标体系构成的74道测试题目组成。第一层因子5个,分别为: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国家价值观、荣辱观;第二层因子18个,由前一层分化而得,分别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热爱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艰苦奋斗;第三层因子41个,前一层进一步细化而得,如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抵制骄奢淫逸的行为。三层因子结构形成问卷内容体系,自上而下,不断细化、问题化。三级指标体系为认知(20题)、态度与情感(41题)、行为倾向(13题)三个层面。

该问卷同质信度为0.94,第一层因子Cronbach'α系数均在0.8左右,且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544-0.895之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为理想,满足要求。

2.内隐态度的测量

实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9-11]的变式,由Karpinski和Lytle[12]提出的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SC-IAT)进行内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的测量。SC-IAT是针对IAT的不足而进行的一种修正,测量与单一态度目标之间的联结强度更为简便有效,SC-IAT通过心理物理学中的反应时范式评估目标类别与两极性属性类别的联结强度来反映和计量内隐态度的向度和程度。SC-IAT由两阶段组成,每阶段均由24个练习测验和紧接着的72个正式测验组成,材料由属性刺激和概念刺激组成,并通过实验程序选定刺激材料。

属性刺激材料选自《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网络搜索、问卷征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研究,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各25个,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选出得分排在前8位的词语为词语刺激材料,如积极,喜爱,优势;消极,讨厌,颓势等。概念刺激材料选自国家、省、市及各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图片25张,依照词语材料选择程序,选取前8位的图片为概念刺激材料。

实验程序分为四步骤(见表1)。测验程序由E-Prime 2.0软件编写,只有“测试任务”中搜集的数据进入数据分析程序。设定“F”键和“J”键为反应键,并进行练习任务。刺激为黑色字体呈现在白色背景上,为平衡被试反应惯性,相容任务中“褒义词”、“价值观图片”、“贬义词”出现频率为1:1:2,保证“F”键和“J”键的比率各50%;不相容任务中“褒义词”、“贬义词”、“价值观图片”出现比率为2:1:1,保证“F”键和“J”键的比率各50%。每次判断后,出现反馈语,正确,屏幕中央出现绿色“真棒,回答正确!”字幕;错误,屏幕中央出现红色“遗憾,回答错误!”字幕,持续200ms。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实验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表1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程序

(三)数据预处理

外显态度问卷数据。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信息不全、单一选项过多、规律选项过多的问卷予以删除。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总分均值范围1-5,1-2分极度否定,2-3分部分否定,3-4分部分肯定,4-5分极度肯定。内隐态度程序数据。根据Karpinski和Steinman[12]的建议,删除反应时小于350ms或大于10 000ms的数据;修正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替换为所在block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计算D分数,D分数=(不相容组平均反应时-相容组平均反应时)÷所有正确反应时的标准差,其可以用来反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效应向度和程度。D分数大于0,则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正向的内隐态度;D分数越大,则越正向;反之,则持有负向的内隐态度。

综上,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被试数据共有86条,结果分析均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由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外显态度结果分析

86名有效被试中,73人(占有效被试的84.9%)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正向的态度,其中14人(19.2%)总分均值处于4-5(极度肯定)之间,59人(80.8%)总分均值处于3-4(部分肯定)之间;13人(占有效被试的15.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负向的态度,其中9人(62.2%)总分均值处于1-2(极度否定)之间,4人(30.8%)总分均值处于1-2(部分否定)之间。说明总体上更多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积极态度,但其中绝大部分为部分支持,而持消极态度的被试中绝大部分为极度否定。

(二)内隐态度结果分析

86名有效被试中,51人(占有效被试的59.3%)D分数大于0,最大值1.02;35人(占有效被试的40.7%)D分数小于0,最小值-0.83;D分数均值为0.184(SD=0.78),D为0,代表态度中立,以0为参考对D分数进行单样本t检验,t(85)= 1.134,p<0.05。

对block2(相容测试任务)、block4(不相容测试任务)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block4的反应时显著长于block2的反应时(M=31.23,SD= 198.617),t=1.235,p<0.05。

综上,总体上被试倾向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片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词汇相联系,并较为紧密,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正向的内隐态度。

(三)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比较分析

外显态度总分均值与内隐态度D分数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相关不显著(r=0.211,p>0.05)。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Z=-4.690,p<0.001),见表2。

表2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n(%)]

为进一步探讨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关系,对所有被试的外显态度总分均值和内隐态度的D值进行筛查和比对,发现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一致的被试有64人,即问卷总分均值<3且D分数<0和问卷总分均值>3且D分数>0的被试,其余22人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一致的被试,即问卷总分均值>3,但D分数<0的被试,也即此22名被试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发生了分离效应。

三、讨论

(一)外显态度结果讨论

大部分被试(84.9%)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外显态度,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也较为符合,与党和国家不遗余力地宣传分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新的事物,在这一新概念下涵盖的多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价值,将一些观念统合在一个概念下进行宣传,对国民进行教育,体现其国家意志。但结果也显示出,外显态度的程度并不高,大多处在部分肯定(3-4)之间。有两种原因,一种可能是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没有紧密关系,尽管是积极的态度,但觉得这与自己较远,与自己的价值观关联不大;第二种原因可能是内心觉得没必要,没有用处,是消极的态度,但鉴于外在环境压力,做了积极的选择。而做出消极态度选择的被试多为极端否定(4-5),一种可能是个体的价值观本就与此相冲突,另一种可能是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假、大、空,并且对这种宣传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不切实际。总之,外显态度的测量中也折射出部分隐含意义,怎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而非离民万里,减小与民众的距离感十分重要。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好感”和认同,但这种认同程度有限,未与自我紧密相连。只有更高程度的认同,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现今,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投入较多,不仅有“两课”,还有各色社会实践、学生活动和研讨会等,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实践化,避免口号化、形式化至关重要,也是促发大学生思想转变、加强价值观内化的有力武器。

(二)内隐态度结果讨论

一半以上的被试(59.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向的外显态度,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积极情绪词联结较强。与消极词汇联结较弱,且达到显著水平,但相对外显态度,程度已减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态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党和国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上,统筹协调众多资源,将其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全序列。但就实验结果来看,效果不太理想,民众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多将其当成任务完成而已,未入脑入心。原因有三[13]: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转型进入阵痛区,在社会大变革与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变得复杂而多变,认同度也出现了弱化趋势。二是德育教育泛政治化问题长期存在于学校教育当中,这对德育教育和政治教育形成双向伤害,使德育教育丧失独立品格,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高校的“两课”,本想为大学生提供武装头脑的理论,而现今许多学校学生将其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也必将影响其态度。三是一味的宣传和说教是否起到作用值得考究,甚至有些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尤其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盲目从于书本和教师,他们有自己的态度和见解。鉴于此,发现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认可,但内外、践行较难,并且有研究表明[14],距离较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人们认可,但难内化;距离较远的词汇,在诸多外在环境的作用下,如媒体宣传和价值观教育,同样对其认可,但仍旧不知如何内化、践行。Muzafer Sherif的研究表明[15],参与比说教更容易改变行为。因此,应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教育,应减少认知教育,加强参与和实践教育。

(三)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比较分析的讨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都表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是积极、正向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整体比较来说,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15],两种类型的态度受到人们对某事物态度强度的影响,态度越强烈,两种类型的态度就越趋向一致,越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体越倾向于表达出自我的真实态度,随着强度的降低,两种类型的态度越容易形成分化,个体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内外的不一致,这里的“不一致”是个体层面的。大部分被试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一致的,但另一部分被试对事物的态度受到了社会赞许的干扰,表现出内心完全不一样的冲突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比较中发现,多达22人出现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不一致,他们在社会赞许效应下出现了自我矫饰,改变了自我的外显态度,隐藏了自我的真实态度,即内隐态度,这也验证了内隐测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的结论。且数据表明,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之间的相关极低,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因素,出现了分离效应,各自起对应的作用。外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与内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态度分离的现象是对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模式理论的验证,两者是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本就不为一体,分离是正常的,但两者依据不同的对象,会发生显著变化,受第三因素的调节作用,如个体态度强度、外界对象影响力等。所以,在此基础上,应该采用参与的、实践的、内外兼顾的方法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最终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上。

四、结论

不论是外显态度调查数据,或是内隐态度实验数据,多数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肯定和正向的评价,且两者各有特点。人们虽认可,但很难内化、践行,同时两者又属于相对独立的系统,彼此关联较小,存在分离效应,支持双态度模型观点。综上,建议采用参与的、实践的、内外兼顾的方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编写组.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12.

[2]栾亚丽.马克思经典政治价值思想辑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3-19.

[3]张红涛,王二平.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63-168.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7-78,83.

[5]Wilson T.D.,Lindsey S.,&Schooler T.Y.Amodel ofdualattitudes[J].Psychological Review,2000,107(1):101-126.

[6]杨治良,高桦,郭力平.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兼论内隐和外显的“钢筋水泥”关系[J].心理学报,1998,30(1):1-6.

[7]Greenwald.A.G.,&BanajiM.R.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 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4-27.

[8]贾楠,余林.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体系内容——内容测评体系和指标测评体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0:1-56.

[9]Greenwald,Anthony G.,&Banaji,MaZarin R.,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1):4-5.

[10]Greenwald,Anthony G,Mc Ghee,Debbie E,Schwartz&Jordan LK.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association test[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6):14-64.

[11]贺雯,梁宁建.态度内隐测量方法的发展与探索[J].心理科学,2010,2:384-386.

[12]Karpinksi A.,&Steinman R.B.The 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as ameasure of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6,91(1):16-32.

[13]黄亚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34.

[14]王丽萍,余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68.

[15]Muzafer Sherif.The robbers cave experiment:intergroup conflictand cooperation[M].Connecticut: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88: 23-46.

(责任编辑:廖传景)

AResearch on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Explicit and Im p licitAttitud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EGuo-hong1,CHEN Li-li2
(1.PsychologicalCenter,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315012,China;2.Students'AffairsDivision,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Ningbo,315175,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ual attitud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licitand implicitattitude to the socialistcore values.M ethods:U tilizing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s of adolesc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measure explicit attitude,single category implicitassociation test(SC-IAT)tomeasure implicitattitude.Results:On theexplicitattitude,asmuch as84.9%of the subjects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Whereas on the implicitattitude,only 59.3%hold a positive attitude,25.6%inconsistentbetween the two,the separation effectoccurs(Z=-4.690,p<0.001).Conclusion:It is proved to be positive but insignificantbetween explicitattitudeand implicitattitude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belonging to two separate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evaluation systems.

socialistcore values;explicitattitude;implicitattitude;single category implicitassociation test(SC-IAT)

G641

A

1672-0105(2016)01-0083-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6.01.019

2016-01-16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534770);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项目(2015A0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所项目(504250402)

葛国宏,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心理教育。

猜你喜欢
被试态度问卷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问卷网
态度决定一切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