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创新研究

2016-09-09 01:32黄剑
关键词:不良贷款金融资产常态

黄剑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125)

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创新研究

黄剑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125)

由于新常态下不良资产的新特点,使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难以奏效,必须寻求策略创新。本文阐述了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创新——“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

一、新常态下不良资产的新特点

新常态背景下,不良资产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处置意义重大

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和处置程度关系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平稳转型,意义重大:(1)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轻装上阵,再创辉煌。1998年实行“债转股”后,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但从2011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再次上升,截止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从2013年的1.15万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95万亿元,增长近70%。有的省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4%,如山西和内蒙,分别是4.93%和4.28%。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载着为中国商业银行业减轻不良资产的重任,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否高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现象。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比重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迫于不良资产的考核压力,惜贷、抽贷、不贷现象将更加严重,使本已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实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违约更加普遍,不良资产进一步增加,形成债务恶性循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利于缓解上述情况;(3)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思路。这五大任务的实现,有一个前提,即是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资产能够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化解,否则,供给侧改革将困难重重。

(二)数额巨大,成因复杂

截至2015年底,不算上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银行业不良资产为1.95万亿元,如果算上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约为3.5~5万亿元。产生这些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许多传统行业不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调结构,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显著上升;另一方面,P2P借贷、众筹融资、分期消费、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经过迅猛发展后风险也开始集中爆发。此外,从试点向全国推广的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公司,潜在坏账同样巨大;(2)近年来,来自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的不良资产大幅增长。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约16万亿元,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不良资产,随着房地产风险的不断累积,地方政府债务中的不良资产也将大量显现;(3)本轮不良资产增长的宏观原因是,中国经济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微观原因是企业效率下降、杠杆率高导致不良资产大幅增长。

(三)处置困难

处置难一方面是因为数量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成因复杂,不像刚开始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时不良资产主要是由政策性因素带来的,目前的不良资产成因则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能仅依靠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即“打包、打折和打官司”来处置不良资产,必须创新处置方式,更多地依靠投行手段来处置不良资产。

(四)参与主体多

目前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不仅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二十多家地方性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很多民间投资机构渐渐参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如,零壹财经和原动天共同发布公告称,它们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不良资产处置。九信资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西藏九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与广州市鑫海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4方共同出资设立新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也有一些互联网平台已开始介入这一领域。如,淘宝网2012年推出网络司法拍卖服务参与不良资产处置。2015年以来从事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已达25-30家。这么多的参与主体,一方面说明不良资产这一市场诱人,吸引力大;另一方面,同时也寓示着这一市场将来激烈的竞争。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累积的不良资产以及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1999年国家成立东方、长城、信达、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接收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这是第一次剥离;第二次剥离发生在2004年,由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主导的商业化剥离;第三次剥离是2005年由工商银行主导(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剥离见表1)。[1]在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财政部、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四大国有银行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见表2)。发展至今,不良资产行业经历了政策性业务时期、商业性转型时期、全面商业化时期三个时期,慢慢走向成熟,参与主体、处置模式越来越多元化。[2]

表1: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剥离

表2: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三方角色

在这几次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渐形成了自己处理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包括:打包出售、单独出售、证券化、拍卖、债转股、兼并收购、资产托管和冲销。[3]这些方法的手段及目的见表3:

表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

三、新常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难点

上述方法对化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存在信息不对称强,签单时间长,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等原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除了这些一般性原因外,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有:(1)不良资产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7个季度增长,官方估计的数值为1.95万亿元,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预测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会有4-6个月的上升空间,很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发,不良资产比较集中的行业是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此外,P2P、小贷公司的风险也正在逐渐暴露。巨额的不良资产加大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难度;(2)资产贬值的可能性加大。经济下行背景下,很多不良资产存在价值贬值的风险,这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的难度,买方不愿购买;(3)潜在买方不够活跃。在不良资产存在贬值预期的条件下,潜在购买者通常仅是观望,不愿真正出手购买。虽然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卖方主体在增多,但买方不够活跃,加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4)资金成本上升。前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成本低;但如今随着不良资产处置的越多越商业化,处置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这加大了资金成本;同时,由于资金期限短,加大了还款的流动性风险,相应加大了资金成本;(5)竞争压力增大。目前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机构,除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二十多家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资产交易所等主体,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在买方不够活跃的情况下,参与主体的增多,导致化解不良资产的难度加大。

四、新常态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创新

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难以有效化解不良资产,必须进行处置方式的创新,其中,“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创新。“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动作模式与传统处置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解决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问题;(2)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能通过网络平台把不良资产众包到非业内人员,扩大催收人员的新供给。滴滴催收,众包催收,全民催收是可能的;(3)通过大流量、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不良资产信息的有效匹配。

其实,利用互联网平台处置不良资产并非现在才有的事物,早在2003年,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就有这样的想法,计划成立网络平台“金融资产超市”,构建金融资产的股权债权托管平台和金融资产交易与服务平台,但限于当时的电子商务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足,未能成行。2015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在淘宝资产处置平台上成交两笔不良债权拍卖,被视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触网”。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旗下互联网平台——东方汇处置不良资产,运行一年多后交易总额已突破100亿元,客户数超过28万,发展向好。[5]但目前的“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还仅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平台功能单一、围观者众而真正的成交少的现象,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也不强,需要进行策略创新。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建议做到:

1.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和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合作,多途径化解不良资产,实现互盈。在目前巨额不良资产面前,单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困难重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改变观念,将其与其他主体的竞争关系变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互盈。互联网公司、金融资产交易所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但在不良资产处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所不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利用其专业性和处置不良资产的资质开展与他们的合作。

2.设立不良资产基金。将不良资产打包,设立不良资产基金,证券化处置后发行给投资者,伴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回收,该基金就会增值,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分散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投资者金融资产的选择性。

3.按“快进快出,分类处置”的方式,进行差异化处置。对一般资产,按“快进快出”的原则,缩短从收购到处置的时间,提高处置效率,否则时间越长贬值可能性越大;对有潜力,有重组价值的资产,通过多种手段盘活,然后退出。

4.采取目标营销手段,挖掘有效客户。目前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存在不良资产处置目标客户不明,虽然有很多的浏览和点击,但绝大部分浏览实质上是无效点击,并不会转化为有效客户。因此,在“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中需要形成面向特定客户群体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实现从互联网海量客户中找到适合不良资产业务的目标群体。

5.加强资金成本管理,降低资金成本。2015年1月1日,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办法》正式实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供应已不再享有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时的2.25%低成本及长期再贷款优惠政策,这加大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从境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资金成本高的问题。

6.转变服务角色,实现顾客的“一站式购买”。“互联网+不良资产”的运作如果仅是不良资产的处置,未免单一,如果能将单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功能转型为向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功能,这将会大大提升客户的网络体验,增加不良资产销售。

[1]王云.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实例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3):118-120.

[2]王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198-204.

[4]张萍.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点思考[J].浙江金融,2011,(4):46-49.

[5]杜金.AMC“升级”不良处置手段[N].金融时报,2016-1-18,(008).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金融资产常态
金融资产的分类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不良率农行最高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