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一种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风尚

2016-09-10 07:22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教师节改革

顾明远

第32个教师节又将来临,首先向耕耘在第一线的教师致以敬意,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通过每年的教师节来体现大家尊重教师,敬爱教师,并表扬一批先进教师,这固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何时才能把尊重教师变成社会风尚中的一种常态呢?

最近河北涿鹿县科教局长辞职的信息在网上走红,郝金伦“三疑三探”的教育改革在家长的一片反对声中夭折了。无独有偶,2014年武汉市规定,暑假不组织学生补课,结果家长联名到教育局请愿。似乎我国的教育不是依靠教育规律来办事,不是依靠学校和教师来实施,而是被家长绑架着走。家长的心理,我们也能理解,以唯分数论的思维来理解学校的成绩,担心教改实验会降低学习成绩。

其实,这里面包含两个问题:一是究竟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学生?是不是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媒体上经常报道,某某优等生,高考成绩极佳,但心理不健康,缺乏与人沟通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走入歧途。但家长对此视而不见,只认定考试成绩。二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否会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一定会下降?从全国范围看,凡是教育改革的地方,教育质量都有提高,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就是典型的例子,更不用说北京、上海的一些优质学校了,它们都是在教育改革中走向卓越的。

那为什么许多的教育改革会受阻?一方面,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做得不细,没有充分地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是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风尚还未形成,社会、家长对教育改革的质疑多、支持少。

关于涿鹿县科教局长辞职的风波,我想多讲几句。有文章批评他不懂教育,瞎折腾,辞职是一场闹剧。我觉得这个批评太过分了。当今,一位教育局长能够反思教育弊端,锐意改革,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批评他,首先要看他的改革方向对不对,符合不符合课改要求。根据报刊采访他的谈话,我看到,似乎教改的方向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他企图用局长的权势,用行政命令推动教改,从而引起教师和家长的不满。

从这件事情可得出的经验、教训是:教育改革要能顺利进行,必须让教师认识、家长理解、媒体支持,共同努力,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是一场革命。任何改革都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教育改革也一样,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会不习惯。因此,我经常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做教师的工作,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课改精神,让教师转变观念,让家长理解教改精神,经过试点成功,再加以推广。

当前学校处于上下夹击的两难境地:上面要求改革,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实践,以减轻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家长则希望教师多讲解,多布置作业,多做练习,以应付考试。另外,不少家长把学校看作托管单位,似乎孩子上学了,就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学生的事情一律由学校教师负责,而不是尊重学校,尊重教师,和学校教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成人。

我常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质量高?就是因为他们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教师的待遇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但很多优秀青年愿意报考教师专业,就是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教师有荣誉感、幸福感,同时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营造一种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风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重要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在建设创新型社会、文明社会、民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教师节改革
《教师节快乐》
又是一年教师节
教师节的礼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跳过去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教师节的礼物秀
斯诗私塾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