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英雄,教学的先锋

2016-09-10 07:22赵彩侠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天河区华阳生活

赵彩侠

赖艳

1976年生,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广州市首批骨干教师、天河区首届基础教育名师、天河区优秀教师。

自画像

永远以孩子为本,

将他们当作课堂主角;

永远走在教学改革最前沿。

做自己的超级英雄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笔者听赖艳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脑海中闪现出的一句话。

赖艳出生在江西省靖安县一个大山深处的林场里,她的童年是和花鸟虫鱼、丛林树木一起度过的。幸福的童年生活使赖艳乐观、开朗、爱唱爱说爱跳。但生活并没有一直眷顾这个美丽的女孩儿,她在往后的生活中一次次见证了生活狰狞的一面。10岁那年,赖艳的妈妈出了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赖艳不得不与爸爸相依为命。初中时,赖艳的爸爸做小生意,失败了,欠下一笔不小的债务。为了还债,赖艳爸爸除了上班、做家务之外,还起早摸黑做起了副业。爸爸挑重担的背影,深深地烙在了赖艳脑海中。

坚强的赖艳异常努力,17岁那年,考上了江西省宜春师专(宜春师院前身)数学系。1996年,赖艳以优秀毕业生中的第一名成绩被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招收,并分派到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在三元里,赖艳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风华正茂的11年。2007年,赖艳又以骨干教师应聘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调入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

当生活向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发展时,2009年,赖艳又一次遇到了生命的最低谷。那年的2月1日,在从江西老家去机场的路上,赖艳一家三口遇上了车祸。赖艳3岁的儿子肺部出血,大腿骨折,病危通知书下达的时候赖艳因为颈椎的骨折在另一家医院手术台上……对于赖艳来说,那真是一段撕心裂肺的日子。

从生死线上逃出来的赖艳变得更加柔软、宽厚,对生命更加感恩,对活着的每一天都特别珍惜。赖艳选择学生作为她的奉献对象,她把教学工作当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赖艳对抗生活灾难的一种特别的方式,也是她的英雄主义。生活中的赖艳,爱读书、爱电影、爱演讲,她曾经拿过大学演讲比赛的第一名,也曾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健美操教师。她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不断影响着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如今的赖艳对教学工作极度专注,极度尽责。赖艳告诉我,如果某天课堂上发生了特别有价值的争论,有一个很少参与课堂的小朋友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有一个方法自己没想到,孩子们想到了……她就会特别高兴。反之,如果课没上好,她这一天心情都会很失落。课堂的质量就是赖艳的生命质量,她觉得自己为之付诸多少努力,都不过分。

做孩子们的人生背景

在同事的眼中,赖艳的课堂无疑是有魔力的。在赖艳的课上,所有的发现和感悟,所有的结论与定理,都是学生自己找到并总结的。她让学生深深沉醉于数学的魅力。笔者问过赖艳老师:“您的课堂为什么那么有魔力,让学生如此着迷?”赖老师笑着说:“如果说我的课堂有什么魔力,那可能是因为我的课堂实际上并不是我的课堂,而是孩子们的课堂”。在19年教学生涯中,赖艳老师有13年在研究“生本教育”。在这13年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已经融进血液,深入骨髓。赖艳认为,在信息渠道畅通的现代社会,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同龄人见识都更广。课堂就是给这些“更聪明、见识更广”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而且,孩子们喜欢的是他们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堂中的收获与成长。赖艳与学生之间保持着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她最经常做的事就是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学数学,从书本上学数学,从已经知道的数学中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赖艳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人生背景,她为孩子们的表演与成长留足了戏份。

讲“人民币”知识时,赖艳让孩子们去整理爸爸妈妈的钱包;学习“克与千克”时,赖艳让孩子们用不同的秤称东西;学习“面积”相关知识时,赖艳先让孩子们举例子说出自己理解的“面积”概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孩子们进入赖艳的课堂是有备而来的,他们要站在讲台上做小老师给台下的同学讲解、提问、解答……台下的孩子要倾听、质疑和评价……因此,赖艳的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喜欢的是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赖艳努力做到尊重并理解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理解每一个孩子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话。赖艳说,她教过一个叫陈鸿的孩子,一年级时基本不在状态,上课时经常走神。二年级能安心听课了,但还是不举手。到了三年级,有一次他终于举手回答问题,但说得结结巴巴,其他孩子开始发出笑声,赖艳走到他面前,做手势示意其他孩子不要笑,要认真听他说完,并从他的发言中挖掘有价值的观点,给予高度赞赏。从此以后,陈鸿每天都高高举手,发言时一样是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可是孩子们再也不笑话他,而是等待着他讲完后再评论,或赞赏或质疑。一旦尊重之风在班级盛行,孩子们不仅喜欢自己,也会欣赏他人;不仅热爱课堂,也会热爱数学,热爱教师。

在同事余志敏老师的眼里,赖艳的数学课非常有生活味。她说赖艳很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事、身边的物品用于课堂上。用今天刚发生的一个小事例作为课堂的引入,用身边的一些东西作为教具或学具,用她在旅行时的所见所闻跟学生分享,并引出新的思考。赖艳老师让我们看到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生动,如此有生活味。在孩子们眼中,赖艳也是让人不由自主就喜欢的老师,她的学生余梦婧说:“五年里,您不仅教会了我知识,还改变了我对数学的认识,您使我从厌倦数学变得喜欢数学。”刘梦嘉说:“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您事先让我们自主预习,写知识整理,这让我们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您的教学方法我一直特别喜欢。”

做教坛上的创新先锋

今天的教育早已不再是保守的代名词,它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创新的意义。赖艳无疑是幸运的,一路走来,她和她所在的学校都是积极革新者。

2002年,时任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的校长何远清赋予了赖艳极大的信任,让工作6年的赖艳参与一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教学实验,即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项教学实验改变了赖艳的教学轨迹,它把赖艳曾经思考的“怎么教”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应该“怎么学”的问题;把“一个人对四十多人的课堂管理”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人对十几个小组的管理”的问题;把“如何提高学生平均分”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5年,赖艳的课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赖艳一个人从头到尾设计,一个人自始至终占据讲台的课堂改换成了孩子们主动、积极、投入地交流自学后的成果和困惑,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惊喜的课堂。赖艳依然是课堂的设计者,但代替她占据讲台的是学生,话语权被交还给了学生。这5年,在事业上的创新与丰富让赖艳的生命绽放的了光彩,最终凭借天河区骨干教师招聘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调入天河区华阳小学—一所因为“生本教育”名声鹊起的学校,继续深入研究“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华阳小学的岁月是赖艳不断积累,释放更大能量的阶段。在刚加入华阳团队的第一个月,周校长就让赖艳跟随她奔赴澳门“异地教学”。从那以后,赖艳不断在校内校外上公开课,并接待来自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同行上万人次。赖艳告诉笔者,每次上公开课前,她都很紧张、很兴奋,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有时候,完成一堂公开课后,赖艳觉得简直就是完成了一首绕梁三日的曲子,她会不时地进行回味,暗自欢喜。有时对于自己的课不满意,赖艳也会痛苦万分,甚至嚎啕大哭。哭完之后,就坐在电脑前一点一点地剖析,一点一点地改进—这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才可以更好?赖艳常常对自己说,一名教师的课堂质量约等于他(她)的生命质量,对课堂的任何付出,任何努力都不过分。

2010年9月,赖艳被聘为华阳小学数学科组长,2012年,又成为华阳小学教导副主任。从此赖艳开始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科研之路,从着眼于一堂课的成败到放眼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学年甚至是小学六年的系统教学工程的思考和研究。赖艳全程参与了华阳小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建构的过程,此模式成果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唯一的小学模式代表),并被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一书。

如今,将至中年的赖艳仍然走在教改的前沿,她正全国各地到处奔走,与教育同行们一起探讨“翻转课堂”“微课”。赖艳告诉笔者,现在的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白担当、勤劳、隐忍的含义。她依然会孜孜不倦地学,坚持不懈地思,充满激情地教,不断追求课堂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与此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天河区华阳生活
非常时期的天台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血浓于水
江苏队:20年后再相会
生活感悟
嵇康·绝响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