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那里,也是一种教育

2016-09-10 07:22孙建辉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王强国学

孙建辉

王强

生于1989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高中教师,现为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

自画像

三尺讲台,一介布衣,

读书讲学,乐在其中。

又常钦慕风雅,

琴棋书画,茶酒诗花,

莫不喜好。

常持以心传心之论,

常怀传道授业之心。

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去做中学语文教师,还教得那么好,深受学生喜欢,似乎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但这样的教师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强就是其中的

一位。

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本硕连读。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在他眼里,国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问,综合性强,能读到许多原典,正是这一浓厚的兴趣激励着他深耕于国学领域,专心做国学的传道者……这并不等于他没有对就业有过担忧,但领悟到国学的真谛后,他释然了。

“无用之用”,玄而不玄

大学二年级时,王强也很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当时,他的班主任告诉他了一句玄而又玄的话:“无用之用”。什么是“无用之用”?王强解释说:“我当时也不是特别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等到大四时才有了很深的体会。所谓国学的‘无用之用’,是指它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并非仅仅是已经掌握了某一具体技能,而是整个人的素质、理解力和学习力得以提升,或许这就是国学能够给我们的吧……”在他的眼中,国学是这样的,它能够带给他对整个世界与人生全然不同的看法。

其实,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不管他处于何种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地去适应它。这让我们知道,“无用”的知识实际上才是最有用的,它能让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或许正是这“无用之用”,让王强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毅然决然地放弃成为公务员的机会,而到人大附中当了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刚刚入职三年就成为了高中语文备课组组长。

在谈及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和事时,王强说他有今天的发展,要感谢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大学导师。本科导师,研究《周易》,告诉他无论学什么,都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所以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地将内容逻辑化、条理化。研究生导师,得知他当了教师之后,传授了当年启功先生教给他的做老师的四字诀窍:“不要生气”……

是的,教师要有一种包容心,用关爱、平和的心态去培养学生,和他们沟通。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王强也是这么做的。他和学生以文会友,一起喝茶、弹琴、锻炼……他将自己的兴趣融入学生的兴趣中,积极参与学生兴趣活动。他说,和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与所做,才能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有用”与“无用”之辩

我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国学,高中前两年,几乎每天拿着钱穆先生的作品(《庄子纂笺》,竖排繁体)向我提问。他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只因太喜欢国学,全身心地投入,想拜我为师,像古人一样求学问道。我虽没有古人的学问与境界,但能遇到这样一位爱好国学、喜欢传统文化的学生,却乐得相处。于是,我们常常一起喝茶、品香……今年,他的高考作文写的是自己阅读钱穆文集的历程与心得,划归一类文。

我们开设了中国古代诗词写作课后,一天放学,我去食堂吃饭,在食堂门口碰到一个学生,他问我是不是教诗词写作课的王老师,我说是。他说他是初中部的学生,听说我开了诗词写作课,但限于初中生不能选修,想让我帮他看看他写的诗。因为不知道我的办公室在哪,特地在门口等我,所以才出现了刚才食堂门口“拦截”的一幕。这个学生考上高中部后,成为学校诗社的社长,现在已有很高的诗词造诣。

……

听着王强讲述这些故事,笔者不禁慨叹:语文教学不一定非要围绕“有用”二字来教,没准一些看似“无用”的内容,最终也会变成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东西,“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与其每天读语文课本、刷模拟题,不如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语文的“本”大多是教材与课堂之外的,所以要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培养胸襟。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人要具备三方面的素质,要有才(才思)、有学(学问)、有识(见识)。其中,“识”,也就是见识,它一定是从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人的见识提上去了,他的修养和胸襟才会成熟、有高度。语文教师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以人影响人,用自己去影响他人,提升综合素养。

人大附中的国学读经班,既不是国选课,又不是校选课,更不是社团活动,只能说是一个读书班,主要读原典,如《论语》《道德经》。在这个班上,师生利用午间休息时间,不吃中饭,也要参加读经班活动。他们以文会友,切磋学问,相互交流,薪火相传。王强说,他正准备将自己对《论语》的研读过程和师生共同讨论的内容,整理成书出版,这让他觉得颇有点传道的责任感。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国学读经班的走向,他认为今后应该多一点应用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联系生活,并对学生的考试和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说起中国古代诗词写作课的开设,在王强看来,有点偶然,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必然。当三位同样喜欢写诗、作词的年轻教师相遇,他们定会碰撞出无数的思想火花,结出累累硕果。解村老师,绅士儒雅,擅长吹箫,主要讲授近体诗,工整秀美;王强老师,性格豪放不羁,善弹古琴,主要讲授古风;昌盛老师,性格柔美,擅长古筝,主要讲授词,秀美娟秀。这三种不同性格的老师,讲解不同的文体,也刻意地在课堂中突出自己的风格。

为了限制诗词写作课的报名人数,他们规定:两次点名不在,取消该课成绩;不交作业,扣10分;期末时上交自己的作品;每节课要进行上台展示……可以说,任务非常多,非常重,但没有一个学生退缩,每次都认认真真地交

作业……

在本学期最后一节课也是一节公开课上,王强和其他两位老师无缝合作,成功地诠释了古代诗词写作课的魅力。用学生的话说,这三位老师在这节课上才放了自己的“大招儿”,让他们的震惊又加深了一层,听课的教师也不乏露出吃惊、赞许的表情。他们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自己结成诗社,拿出自己的经典作品,大家一起点评,最后一个环节是三位老师从不同视角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学生写了一首诗,解村将其改成了律诗,王强将其改成了古风,昌盛将其改成了词。用王强的话说,他们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改,传授学生用字、布局、表达的技巧,表现不同的审美风格,将课与上课的人绑定,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即专人专课。

慢慢地,诗词写作课在人大附中形成一个文化圈子、一种文化氛围,喜欢写诗的学生知道,进入人大附中高中部,一定要选修这门课,获得一种身份上的认可,也一定要加入槐雪诗社,大家相互讨论,实现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的结合。

此外,笔者也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评价:读经、写诗让他增长了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情怀,真正站在古人的视角,以古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还有的学生说,写诗是他抒发自身情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走进了他的生活。

立德与立言,教师的“场”

王强说,他来人大附中是一个偶然,但这应该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么一位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老师,虽是非师范生,但课教得这么好,又深受学生喜欢,如果不做老师,可以说是令人惋惜的一件事。当时,他手握两个offer,一是公务员,一是人大附中语文教师。因他是喜读书之人,在他看来,这不是做教师和当公务员的选择,而是将做老师当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认为,能当老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他说,做老师最好的一点就是读书,这是他认为的最专业、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的“晒书房”软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书籍主要集中在三类,即文学、哲学宗教、历史。他尤喜读哲学宗教类书籍,觉得这能让语文教师的课堂更为厚重。

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刚开始时肯定存在上手慢、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足等问题,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成为优秀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欠缺一定的教学技巧,但他们的思想是解放、新颖的,能够从一些非教育专业的方面影响他人,通过生活的态度教育学生,立德、立言,就好像传统的古代书院式教学。

王强认为,虽然他并非师范院校毕业,但儒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教育,“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他受传统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深,认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很难教好他们语文的。

王强说他会一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做下去,踏踏实实地当老师。因为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课,最喜欢的状态是到学校上课,上完课后回家备课,第二天再来上课。因为当老师能够将工作与读书结合起来,这是让他觉得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或许,这就是他的职业

信仰!

我国古代教育特别强调师德,其中的“德”并非道德,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一旦师德到位,教师的气质与影响力就会形成“场”。一旦教师的“场”形成了,他就是站在那里,也是一种教育。所以,教师要能以心点亮心,对学生有内在的启发,而非仅仅是知识的

灌输。

冬至咏手机和解村兄

文/王强

圣人明理能知常,寒气森森生一阳。

最宜浑浑守静笃,根荄萌生莫挽强。

遂有解生倡佳咏,挥毫落玉快作行。

我辈因之能缩地,汉之广矣一苇杭。

尝畏游学思故旧,满地江湖必有方。

鱼雁音书飞不度,唯此颇能慰断肠。

公余且抚掌中物,精骛接天山水长。

曾经匡衡凿壁苦,夜读如今不偷光。

屏开迤逦皆垂首,上士闻道不窥牖。

鲲鹏大梦几千里,只今匏瓜一杯酒。

终日乾乾思往事,历历在手不复有。

枯对画屏叹息罢,少年长忆曾击缶。

海棠花溪

文/马沐兰

(人大附中高一20班学生)

踏青射柳,天地清明。行至海棠花溪,观嫣影潺潺,澄波浸浸。始觉胸怀清净。遂赋一律,无负春行。

青芷戏鱼露坠凉,凝脂向蕊起琳琅。

欸乃双棹明春水,萧簌几风灼海棠。

十里东阳花尽芳,一身诗意共谁长?

抱琴去路枝垂地,吟醉归来雪满裳。

责任编辑:孙昕

910045828@qq.com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王强国学
人大附中早培班九年级周思言
“垂”改成“掉”,好不好?
花钱请人帮忙“自杀” 对方拿钱后跑了
Tricks of the Trad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只要你来过,就会永远怀念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