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贴近学习历程的方式思考教学

2016-09-10 07:22李玉贵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小学老师历程学生会

李玉贵

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退休教师,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我对语文教学大概是这样一个想法,我相信数学、英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是相通的—教师应该以符合学生学习历程的方式来教学。我们必须做到,而不是说到:以生为本;我们必须做到:教是为了学服务。教育信念不只是拿来信的,教育信念是用来指导行为的。如果我们没有回到课堂,回到自己班级的田野去耕作,我们从专家、从别的老师那里得到的滋养,都无法成为作物的养分。

小学老师是务实的系统思考的问题解决者

什么叫作“小学老师”?总结我30 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不管教哪一个学科,小学老师都是务实的系统思考的问题解决者。我们没有办法把问题抛给校长,抛给专家,因为校长和专家也不知道我们自己的班都是什么样子,各有怎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在教室能做的就是解决问题。生源、家长、制度、上级要求的确都是难解的现实,抱怨只会让我们把问题往外推。而抱怨久了,无形中会成为可以不必有所作为的借口。

每上完一节课我们常会问全班学生:“这一课上完了,你们学会了吗?”此时,你会发现一片静默;又或许我们的学生会行礼如仪地回答我们“学会了。”可这是真的吗?教师培训也是一样的,专家做完演讲,问老师们“有没有问题”,数千教师,静默如常。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并没有以符合学习历程的方法来教。如果我们真的以贴近学习历程的方式教学,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在学习历程中自然跑出来,流淌出来,学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在我们当老师的问学生“这一课上完了,你们学会了吗?”之前,必须先内省“这一课教完了,我把学生教会了吗?”

语文,不能只靠一张嘴

“学习金字塔”理论说明,如果我们采用听讲的方式,老师所欲传授的,学生只能保留5%。我们必须反过来解读。也就是说,教师95%的讲,尤其是从头到尾都在讲的讲是无效、不曾产生作用的。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历程,而众多的知识都是曲折探究的结果。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说知识,一再讲知识,这就意味,我们一直在采用省略理解与认知历程的方式教学。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语文哪里是文科啊,语文是所有学科的母科,语文是工具中的工具,所以语文不是只靠背就可以完成的,不是仅靠记忆就可以完成的。当我们的小孩在测验纸上得到了满分时,我们切莫以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也决不要认为学生拥有了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语文,只有用了才知道懂到什么程度

唯有学生运用所知,能力才能增长,学生在用的情境下,才更能理解刚刚所读、所知、所懂的究竟是什么,将来能迁移到什么情境中去运用。学生会的、有的,老师别再一个人讲个没完。学生课前能自学的,课中能互学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任务。老师该教的,应该有准备、有针对性、有系统地教。结课前,教师必须设境、拟实,构设模拟生活的情境;创设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所学,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与同学交流丰富自己的观点。结课前运用知识探索自己的理解,正是佐藤学所称的“伸展跳跃”。

从听懂到理解,需要学生的探索

老师应该忙的是什么?老师应该忙的是课前的备课。课上应该是学生忙,学生应该开动他的五官,启动他的五感,专注地干活,就是专注地从事学习任务(on task),专注于理解自己的理解与不理解,而不只是专心听老师讲。从“听懂”到“理解”,中间还有长长一段路需要学生来探索。

别忘了:语文要教的是“人”

我常说,语文老师要记得,教语文,重点是教“人”。我们常常忘了那个“人”,把语文教得很精细,让语文“坐大”。

教语文对我来说很简单,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安安心心,做一个有思维的自己。听、说、读、写、作,都是服务于思维的,要培养会思考的小孩,教孩子想自己,而不是老考虑老师让我回答什么。这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落实真实阅读的原因。现在的孩子被老师,也被他们的父母、教育制度弄得很忙,整都在为大人们忙。只有孩子静下来阅读的当下,他才是在做自己。他想的是自己跟阅读内容的关联,他感受着自己的感受,至少阅读时他是他自己。

除了刚刚说的语文要服务孩子“做自己”,还必须透过语文让孩子“心里有别人”。现在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我们都无时无刻活在群体里。“心里有别人”的课堂才会有真正的聆听,师生与生生间才会留意彼此的眉宇和气息,才能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实质的互学关系才能建立。

“人”字虽然笔画看起来简单,但这两笔并不好写。人也是一样,既要有个性,又不失群性,看起来简单,但处处求平衡,实在是人生中巨大的任务。

(本文系源创图书李小娜老师根据李玉贵老师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猜你喜欢
小学老师历程学生会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梦想与我同行
真没骗你,小学老师不是谁都能当的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创意(二)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