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课程计划带来课程大变脸

2016-09-10 07:22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计划课外作业学时

2015年,北京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全面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扎实贯彻《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强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关注学生在各种教育要素供给中的实际获得,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常态。

现场

新学期开学,四年级的小凯同学发现,今年的课程表变样了:周一到周四下午的课程不再是固定的两节,而是变成了三四节不等;每节课也不再是统一的40分钟,而是有的20 分钟、有的3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升入初三前,小赫同学埋头做了很多功课,尤其是向邻居学长详细了解了初三课程的科目、难点等。可是第一次进教室就惊呆了:怎么课表上多出来历史和生物两门课?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读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给小学和初中课堂带来了几大明显变化。

课程更自主:

课时长短结合

以前每节课固定为40或45分钟。现在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在周总学时不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

内容重体验:

社会实践成“必修课”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突破学科课程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动起来,部分学科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共计453学时。

知识重衔接:

初一加科学,初三加历史、生物

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关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不衔接的问题。再如,将历史、生物课程延伸到九年级是为了解决初高中这两门课程不衔接的问题。

负担再减轻:

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同时,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减少作业正是北京多年来减负政策的延续。

专题要整合:

减少专题教育教材

以往的专题教育内容庞杂,各专题之间、专题与国家课程之间重复交叉多。此次调整,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将原来分设的专题整合为专题教育综合课程。同时,与内容减负相配套,北京教科院编写了《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将原来的几十册教材压缩为现在的8册。

传统教育要加强:

传统文化教育覆盖十二年

依据教育部传统文化教育纲要,研制开发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传统文化的教育覆盖十二年基础教育。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习内容切实落实在课堂上。此外,结合校情,依托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纵深感受、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避免简单诵读、复古表演等形式。

猜你喜欢
课程计划课外作业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探讨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无缝隙 无漏洞 无死角
推动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