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敬畏之心在廉洁自律中的作用

2016-09-12 02:41王秀峰
世纪桥 2016年8期
关键词:敬畏作用

王秀峰

摘要: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面向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明确了廉洁自律的规范,拓宽了对象,丰富了内涵,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不断深入,也是对全体党员发出的道德宣示。当前,在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尚有不少党员、干部面对高压态势,仍然不收手、不收敛,违反廉洁自律规定,顶风违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管理等外部原因,党员干部缺乏敬畏之心,是他们偏离政治方向、失去“廉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敬畏;廉洁自律;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8-00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严明纪律规矩作为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决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党员干部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然而,面对高压态势,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不收手、不收敛,面对党纪国法毫无戒惧之意。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8万余起,处理9万余人,近2万人被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这些数据说明,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仍然是在说一套做一套,对组织纪律毫无顾忌,心存侥幸。这些违纪现象既让人痛心,也令人深思。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是说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更是危险的。“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就有了规范,就会自觉用法规制度约束自己,对于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有了敬畏之心,就会提高警惕,有所畏惧,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不会忘乎所以,为所欲为。”[1]正所谓“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知敬畏方能守廉洁。

党员、干部究竟要敬畏,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到有所敬畏。

一、要敬畏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法,它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王岐山同志在浙江调研期间强调,要唤醒全党在新时期的党章党规意识,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员身份,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感觉到“紧箍咒”的威力,要做到有所戒惧,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漠视了党章,践踏了党章,没有把党章、党纪敬畏在心,丧失了共产主义信仰,触犯了党纪国法,严重损害了党员形象,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正如他们在忏悔书中所说的,自己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忽视了学习,忽视了入党时的誓言,失去了对党章的敬畏之心,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事实证明,任何党员干部如果抱有侥幸心里、不畏惧法度、不把道德规范放在眼里,不用党章规范言行,不尊崇党章,就会动摇理想信仰、政治立场,偏离政治方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奋斗为开始,以辉煌为展现,以自我灭亡为结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保持定律,坚定信念,重新唤醒党章党规的意识,牢记根本宗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纪这根高压线从“心”立起来,对党章党纪时刻敬畏在心。

二、要敬畏法纪

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2]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靠严明的纪律作保障,身为党员干部,铁的纪律必须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刚性约束,没有弹性,党员干部不能带头遵守党规党纪,不能守住纪律底线,就无法以身作则。古人云:“畏而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缺乏对党纪国法的畏惧,就会无法无天、任性妄为。只有把党纪国法当成高压线和手中的戒尺,对党组织有虔诚之心,对党纪国法怀戒惧之意,时刻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心上,才能做到行有所止,才能保持政治清醒,谨慎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不收敛、不收手,心存侥幸、私欲膨胀,将党纪国法抛诸脑后,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当成“家常便饭”,把插手工程项目视为‘人之常情”[3],把纪律规矩当成了“稻草人”。彭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龙敏因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涉嫌犯罪依法受到惩处,他在忏悔书中分析其犯罪原因时写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是导致违纪的主要原因”,通过案件分析说明,干部出问题,无一不是是因为纪律的突破。

三、要敬畏权力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回想这些年我们的党员、干部违纪犯错,无不与乱用权有关。“权力不是个人财富,而是组织财富,属于大众、属于社会。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官”只是个岗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只是个工具,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的。而且,权力来自群众,权为民所授。手中的权力越大,头脑越要清醒,用权越要谨慎,坚持做到用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上,不能用来满足一己之私,更不能作威作福”[4]。

要牢记拥有权力就是要承担责任,有权力也有风险。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你不敬畏权力,不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你就会被权力所伤害。有数据统计,“2012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698人,当年全国的矿难死亡人数1500人以内;2011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当年矿难死亡人数1973人。每年受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已经超过矿难人数。”[5]

因此,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始终谨记“志从淡泊来,节在肥甘丧”的道理,管住自己的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才能真正做到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廉洁从政。

四、要敬畏百姓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他谈话时说,只有实行民主,让人们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说的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

《论语》中齐桓公与管仲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主的人,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桓公仰而视天,不得其意。管仲说:“我所说的天,并非苍天。君主,应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就能安宁;百姓辅佐,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国君而国家不亡,那是没有的事。”齐王派使者到赵国去聘问威后,威后未及打开书信,便问使者:“今年收成好吗?你们的百姓好吗?齐王也还好吗?”使者很不高兴,不解地问道:“我奉命出使赵国聘问威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如何,而先问年成与百姓,这岂不是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摆在后面了吗?”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丢开根本而去问细微末节的呢?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是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置百姓安危冷暖于心上。

当前,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重塑“焦裕禄”典型,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党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心怀敬畏,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在生活中联系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6]。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7],这是党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刚性要求。因此,敬畏群众不仅是感情、是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五、要敬畏生命

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应该体会到生命的珍贵。“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这是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一书中说过的话。如今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只有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家人的关爱,对社会的感恩,才不会漠视生命,才不会去做有悖社会道德和违法乱纪之事。

说到底,敬畏就是一种态度,就是对身边一切事物要心怀尊重,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最起码的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心怀敬畏之心,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态度,有了敬畏之心,我们的心灵才能保持一份宁静,内心才能充满阳光,世界才能消除丑陋,展现美好。同时,敬畏也是一种素养,一种信念。有了敬畏之心,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就能正确对待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才能时刻用纪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触底线,不碰红线。总之,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廉洁。

参考文献:

[1]曹亭国.怀敬畏之心抓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7).

[2]陈豪.基本文献视阈中的邓小平民主法制教育思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6).

[3]程季.心中有纪,行有所止[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03-13.

[4]冯胜瑜.党员领导干部应做到“五敬畏”[N].云南日报,2012-09-24.

[5]中纪委:每年处分县级以上官员数超矿难死亡数,http://news.sznews.com.

[6]朱国良.有所畏才能有所为[J].价格与市场,2008,(3).

[7]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0/21/c_1116895782.htm.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敬畏作用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