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09-13 08:14张戟晖浙江省团校浙江青年创业学院
杭州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众创浙江

□ 文/张戟晖 浙江省团校 薛 华 浙江青年创业学院

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文/张戟晖 浙江省团校 薛 华 浙江青年创业学院

编者按:近期,浙江省团校、浙江青年创业学院、微链和浙江省大创联盟联合发起了对全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课题调研,对相关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作出了探讨与建议。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杭州的创新创业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人才、资本、创业服务实现高效对接,促进科技金融的互动发展。纳入统计的81家众创空间中有71家已设立投资基金,资金总规模达91亿元。杭州1364个创业项目中,37%获得了融资(北京为39%、上海为37%、深圳为31%)。

在此背景基础上,本次全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调研覆盖了全省95%的本科院校和63%的高职高专类院校,获得有效样本8072例。

有瓶颈,更有潜力

大创工作在杭州,瓶颈依然存在,要突破瓶颈,才能发挥无限的潜力。

创业比例偏低。4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只有3%的大学生已经在创业路上。尽管相比不到1%的全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平均水平,浙江省的这一比例已经明显领先,但相比于美国在校大学生20%的创业比例,浙江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创业项目类别分布不合理。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类别中,电子商务类的创业项目在问卷所列的10大类项目领域选项中,占比80%以上。网络基础、IT技术服务、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等科技型创业项目占比均在10%以下。

创业资金及社会资源缺乏。在是否创业的选项调查中,57%的大学生没有创业的想法,被问及不选择创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时,资金不足(52%)与缺乏社会资源(50%)占比最大(多选题)。同时,对已创大学生启动资金的调查中,56%的创业者的启动资金小于1万元。这些启动资金也以自赚储蓄(53%)和家人资助(37%)为主,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募集非常有限。

创新创业政策了解不足。60%的受访大学生不了解或仅限于听说过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其中十分了解仅占2%,一般了解只占13%。大学生对于扶持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不足。同时,大多数创业者表示,即便知晓相关扶持政策,在没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具体帮助跟进的情况下,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申请和办理。

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培育。对暂时还没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占受访大学生总数的57%)的调查中,他们自认为没有选择创业的最主要内因是缺乏创新思维(占比38%)和不愿承担创业风险(占比33%)。

参与社会(校外)创业活动少。只有6%的受访大学生经常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考虑3%的大学生已在创业路上,因此,还没有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其参与社会(校外)创业活动实际比例仅为3%,相对于大学生参加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比例明显偏低。

引导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讨与建议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结构的优化,引导与浙江产业结构的科学叠加。政府应引导大学生创业者避免对传统行业的抛弃与背离,立足于浙江产业结构做“互联网+”产业。近年来,浙江基于全球宽带、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支撑的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省政府也不断强化回归先进制造业的理念,倾力打造新经济视角的轻、重工业,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大发展。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宽阔平台,省政府应协调上述行业主管部门及优秀企业与省内高校及大学生创业者主动对接,引导大学生借力浙江优势产业选择自己的创业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链与本土产业链的有效结合。

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亮点,打造浙江创业故事篇。开展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故事征集活动,挖掘精彩的创业故事素材,发挥浙江卫视、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专业制作优势,打造大气、实战、充满激情的浙江创业故事篇,以微电影、微视频等青年喜好的形式讲述大学生浙江创业的经典故事,提升创业宣传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提炼浙江理念的大学生创业观,培育浙江创业文化。浙江有很好的浙商文化的传承,同时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又诞生了阿里巴巴那样的领军企业。政府要乘势推动浙商文化与互联网精神的叠加,引导大学生创业梦与浙商魂的融合与交织,从而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在浙江这块热土上的最强选择。为此,省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与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总结提炼具有浙江理念的大学生创业观,培育互联网时代新浙商创业文化。

建立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的网上工作平台。目前,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日趋丰富,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后续的政策还将不断出台与更迭。作为全国创新创业的热土与高地,亟待省政府统筹建立一个省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的网上受理平台,具体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及时归整相关扶持政策,开通政策扶持的申报受理与批复结转的统一网上工作平台,同时设置高校、众创空间等机构辅助或代办的切口,使大学生创业者真正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各项政策信息,并通过网上平台享受政府对其创业创新的一站式服务。

引导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活动。加强在杭高校与社会化众创空间的深度融合。相比高校内部的众创空间而言,社会化的众创空间则是真正的市场实战。政府可以依托省内新经济领域的众多成功企业以及现有社会化众创空间的专业运营团队,与省内相关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吸纳在校大学生的开放性实战型众创空间。各地政府在场地协调、交通配套、创业活动举办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化众创空间的创业活动,让大学生在众创空间的实战氛围中,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驱动内心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完善省内高校创业学分与弹性学制。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都纷纷出台相关校内政策,试行创业学分和弹性学制:增设创业学分,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上述政策切实解决了在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时间冲突、精力保障等问题。但对于那些还未决定马上开始创业却欲积极到校外参与社会创业活动的准创业者来说,还是受到学业规制的机械束缚,缺乏灵活性。政府应协调在浙高校进一步对有关创业学分与弹性学制的政策予以完善,在时间保障、课程协调等方面切实推动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活动,乃至带动更多大二、大三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这将非常有益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打造“浙江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最活跃的省份,省政府有必要建设专门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创新资本市场平台,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与资本市场。具体可依托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打造“浙江青创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上板项目和企业提供孵化、托管、融资、交易和退出等全套的综合金融服务,从而填补浙江在OTC(场外交易市场)方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空白。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众创浙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