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位一体”的浙江双创模式

2016-09-13 08:14于新东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杭州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浙江省

□ 文 /于新东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构建“六位一体”的浙江双创模式

□ 文 /于新东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浙江省一直以来非常强调和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始终未曾动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浙江大地亦是风生水起。早在1992年浙江就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2002年提出实施科教强省战略,2006年出台《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08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列为浙江“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首,2009年被科技部等6部委确定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浙江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取得厚积薄发式的长足进步。

目前,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6位,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位。当然,在为浙江省创业创新的可喜成就倍感振奋的同时,仍需冷静、深入且系统地思考如何推进创业创新更上一层楼的问题。

结合浙江自身人才辈出、科研领先、民企发达、市场活跃、制度先发和开放合作等主要基础与特点,当努力加快构建以“人才培养、强化科研、激励民企、开拓需求、健全制度和加强合作”为主要支撑的“六位一体”的富有浙江特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模式。

培养人才:

以进一步加大培养引进创新人才为基石,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能力不强问题,集中抓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这一源头,从根本上夯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还较低,核心技术掌握仍较少,试验设计能力欠缺、技术集成能力薄弱、重大制造装备进口依赖大、发明专利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其背后反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创新人才的不足,特别是世界级科技领军人才的严重缺乏,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浙江的人才数量质量等存在不足,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名居后;人才分布不合理,企业研发人员占全社会研发人员比重低,传统行业人才相对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人员不足;创新型领军人才比较缺乏,如院士数与其他发达省市相差很大。另一方面,浙江省创新型企业普遍反映,创新人才引进难、留用难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后劲和持久。

首先,必须从教育改革这一最本源性的问题入手,时刻不忘教育是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同时,结合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今后要通过开创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创新事业、搭建人才能够大展技术绝活的创新平台、营造全社会干劲十足的创新氛围,积极建立起“成就其事业、激励其进取和愉快其精神”的三位一体创业创新人才工作模式。具体来说,要通过事业的整体规划和战略远景,为创新人才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可以通过成果作价入股、专利授权经营、技术联合攻关等形式提供给人才与之贡献相匹配的报酬,成为激励其不断努力的重要动力,并建立起整体上激励创新为导向的差别报酬制度予以保障。营造鼓励奇思异想、允许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强科技情报和人才信息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增强工作灵活性,因才施策、因人制宜,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创新创业。

强化科研:

以进一步强化科研能力水平为引导,针对新技术前景不确定引发的风险较高问题,着重强调选择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从方向上尽量使自主创新不走弯路、至少是少走弯路

一般地,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取决于科技研发能力与水平,只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才会相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而决定科技研发能力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研发投入,这可以被视为硬条件,二是研发路线,这可以被视为软条件。

从研发投入来看,浙江在这方面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研发经费结构严重失衡,前几年的基础研究经费仅仅占到全部研发支出的1.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不足。2015年预计浙江省全社会R&D经费达到1000亿元,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2.33%。“十二五”时期累计达到4046亿元,年均增长15%。浙江省全社会R&D经费与广东、江苏、山东相比差距逐步拉大。从投入增速看,浙江省增速最慢。2014年,浙江省全社会R&D经费为907.85亿元,处于全国第5位,比2005年增长4.6倍。而江苏、广东、山东、安徽R&D经费总量分别为1652.82亿元、1605.45亿元、1304.07亿元、393.6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1倍、5.6倍、5.7倍、7.6倍。从占全国比重看,浙江省R&D经费在全国的份额自2007年上升到7.59%之后,2008年开始逐步下降,到2014年仅为全国的6.98%,而其余四省均呈增长趋势。

从研发路线来看,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走对路子。当今各国自主创新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变成在技术发展方向预测与把握上的竞争。谁战略性预测工作扎实、准确,谁就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反之,不仅大量投入落空,而且落后于人、局势被动。针对自主创新存在着不明朗性和不确定性的巨大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对科技变革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的研判、选择和把握,从战略源头上确保自主创新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因此,必须立足特色与优势:第一,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积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重点、有步骤地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从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政策歧视、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等方面发展障碍,鼓励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环节,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嗅觉灵、技术捕捉准、创新动力足、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使技术方向日益明朗化。第三,积极构建技术发展方向预测的全省性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浙江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现有资源优势与潜力,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合力探索正确的技术发展方向。第四,技术方向的判断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省情实际与发展阶段,全面辩证地认识技术进步的成就与问题,从而做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

国际经验教训表明,政府面临日益复杂和海量信息的决策环境,直接参与技术方向和路线制定并不明智,政府资助重点应投向基础性科研,而不是指定资助具体技术路线,这样才能既避免技术方向上预测失误,又可通过持续积累的基础性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爆发和突破,最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励民企:

以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企踊跃创新为主线,针对近年来“挣快钱”影响下企业科技创新风气有所弱化问题,着力引导好广大浙商形成乐意长期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的良好心态和价值取向

创业创新不是通过虚拟或者运作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脚踏实地长期为之方可成功。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创新动力是否充足决定着一个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针对自主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而当前多元化赢利时代中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赢利项目又确实对企业家具有极大诱惑,且很可能造成企业家心态浮躁、随波逐流,企业自主创新风气有所弱化甚至创业创新可能落空的问题,必须引导好广大企业家形成乐意长期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良好心态和价值取向。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企创新踊跃。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比如,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因而在技术开发方面停留在以投资收益周期短、进入壁垒低的跟踪模仿型技术为主,缺乏自身技术积累,创新成果相应有限。而一些民营小微企业因提供的社会保障、实施的激励机制等要么不完善要么根本没有等原因,势必造成高端研发人员既引不进来,也留不下来,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要加大创新资源更加高效合理地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为此,浙江省应该积极探索高效集聚社会创新资源、促进现有创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举措和政策,在政府支持方面必须减少随意性、大锅性、同质性和无效性,更好地体现出差异性、重点性、导向性和高效性,从而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要从投资导向入手,继续加强资金流向的引导和监管,加大财政投入对风险投资的示范引导,发展支持创新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增大投机性投资的获贷难度,着力引导社会资金真正投向创新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知识产权保护是鼓励创新的关键。建议组建省专利执法总队并进一步延伸执法触角,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维权平台建设,畅通投诉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同时,建议将恶意假冒专利行为和恶意侵权行为纳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诚信信息系统,增加相应的处罚规定。要从加大创新激励入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给予荣誉与奖励,设立浙江最高企业创新奖,建立起创新光荣、实业兴邦的风向标。

开拓需求:

以促进市场创新需求为动力,针对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较低问题,着力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价值为检验标准的科研机制,解决长期制约自主创新发展的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自主创新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摆设,而是最终要成为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缺乏有机统一,严重制约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据统计,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1万亿元,远低于江苏、广东、山东的5.73万亿元、4.93万亿元和3.9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5亿美元,远低于江苏、广东、山东的1294亿美元、2311亿美元和206亿美元。撇开其他因素不说,高校院所相关指标远低于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应用导向的较大差异。为此,要把我国广阔的市场视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将国内庞大的技术应用市场和商品消费市场需求转化为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确立起市场检验技术价值的标准,以应用促发展。因为,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个“新”是要市场认可才算数的。否则,就无法得到有效需求的刺激。

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确立起市场检验技术价值的标准,建立起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从制度上倒逼和保障科研为提高自主创新服务的目标要求。

建立科研立项市场评价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说,评价体系就如方向盘,决定着科研项目的发展方向。目前,浙江高校院所的主流评价标准依然是课题经费数、论文数和成果获奖数。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评价体系没有把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市场需要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导致了我国论文数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真正可以投入工程应用的却不多。因此,必须从科技产出的源头即立项评价标准抓起,加大成果转化率、产业化率等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解决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建立需求导向试点制度。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进步,更不会自动带来繁荣。技术只有有效运用于研制并生产新型、高质、价优的各类产品时,才能实现富强目标。这就意味着,最终偏离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只能被束之高阁。因此,在浙江省需求应用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鼓励开展先行先试,待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建立科研成果经济效益长期跟踪制度。明确要求基础前沿研究应接受国际和历史检验,而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应接受市场和应用检验,从而在导向上激励科研、产业和经济的紧密结合。

加大政府采购、重大工程(项目)采购的扶持力度。由于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障碍,所以,必须通过加大政府的示范应用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等方式培育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引导社会消费潮流,激励企业主动创新。

健全制度:

以促进创新制度先行为保障,针对有利于鼓励与激发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的问题,下大力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提供保障

自主创新不是依靠动员号召就能推动,而是需要完善的制度环境去养育。随着浙江省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断充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浙江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由重项目管理向重综合管理转变、由重审批向重培育转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设计转变、由重前期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转变、由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转变,科技管理成效日益明显。

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科技等体制尚不健全。比如,现行的资产管理规定受财政支持取得的科技成果交易获取的股权被视为国有持股,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不够,造成目前的现实就是大多数的职务成果私下转化或者不转化。因而,针对当下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尚未到位,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动力仍然不足问题,必须积极建立健全制度、加大立法执法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有保护、有支持、有效益的法制保障。

要更加科学地定位好政府的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由市场去选择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政府的职责更多的应当是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提供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等。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产业政策继续担当主导,就很有可能对下一个阶段关键技术的判断出现失误,不仅可能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延缓相关企业甚至产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来加以推进。主要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和财政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加大针对创新企业及其产品的消费补贴力度,创新市场准入制度,降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价格门槛,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的专业信贷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部门、地区、行业关系,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探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激励机制。建议研究开展股权与分红激励改革试点,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作价入股的企业中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对完成人进行产业化收益奖励,调动科研人员既面向市场进行研发、又积极助推成果产业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合作:

以促进创新开放合作为契机,针对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利弊共存问题,着重研究制定既能在交流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的长期指导战略,又能很好保护自身利益的具体应对策略

国际科技合作既是应对当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又是化解今后资源能源制约的必由之路,攸关各方切身利益,今后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将成为常态,但总体上看竞争态势十分激烈。因为说到底,国家之间本质上还是竞争关系。因此,在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用好用足国际创新资源的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防止欧美等对我们创新发展设限和施压。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开展开放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但在国际合作方面,不仅尚存诸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多以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引进为主,技术引进比重很低。而且,有的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也会因为自身研发能力不强、消化吸收比较薄弱等原因,因而在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谈判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导致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再者,由于浙江省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企业规模小、能力弱,缺乏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包括研发机构的实力、也缺乏收购兼并国外目标企业的经验。因而,在促进浙江科技创新的开发合作战略进程中,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为此,要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的长期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科技研发与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在重大技术结点上争取抢先突破并注册专利,对可行性明确的技术,及早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促进自主专利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支持创新型企业主持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定,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机制,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及早抢占国际标准,掌握发展主动,从长远上构建国际竞争优势。

要进一步创新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方式。摒弃简单的只讲产品设备引进却不讲合作与回报的做法,有意识地在引进中强调联合设计、合作生产、转让核心技术以及培训我方技术人员等条件,努力缩短技术跨越时间。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设立技术监测站,收购研发机构。除了设立海外销售分部和生产分部外,还应建立研究开发分部,重视知识的国际来源,按照所在国的客户需要进行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占领海外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发展。

要实施浙商回归科技工程,充分发挥浙商广泛的海内外关系资源,联合国内外大企业、著名学府、国际顶尖研发机构等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引进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产业。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省教改之星
——张脆音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