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林:扬名于抗美援朝战场的一代战将

2016-09-13 01:07苏振兰
领导文萃 2016年15期
关键词:瘸子敌人

苏振兰

从农家子弟到令人敬畏的“吴瘸子”

吴瑞林,又名吴尚德,1915年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今巴中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2年12月,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北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已经是中共预备党员的吴瑞林加入了红军队伍。当时,吴瑞林得到徐向前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今后在巴中,你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参加红军,今后的扩红工作就靠你们了。你能拉起多少人,你就指挥多少人!”结果,吴瑞林让徐向前刮目相看:10日之内,他就拉起了500多人的队伍。成立了川陕甘少共(共青团)先锋营,他被任命为营长。30日内,队伍又猛增到1700余人,扩编为川陕甘少共先锋团,他又当上了团政委。

1938年5月,吴瑞林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课堂直接奔赴齐鲁抗日前线,很快担任了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在罗荣桓的领导下,他领导创建了以山东章丘县桑园镇为中心的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始终活跃在津浦、胶济铁路沿线,严重威胁着日军的军需物资运输安全。

1940年5月,吴瑞林率部参加了三战杨家横战斗,成功粉碎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在第三次战斗中,吴瑞林重伤致残,一条腿只能蹒跚跛行。他的狠劲,让敌人不无敬畏地称他为“吴瘸子”。吴瑞林身残志更坚,依然率部转战在沂蒙山区,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大“扫荡”,保卫了沂山、鲁山、蒙山等抗日根据地。

1948年11月,吴瑞林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协助军长万毅指挥第一二四、一二五、一二六、一五五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战役中,吴瑞林以他素有的稳健、神速的指挥艺术,率部夺取了南口、昌平,突破红山口、卧佛寺,穿插占领华北国民党军供应基地丰台。缴获敌坦克106辆(创解放军一个军缴获敌坦克数量之最),堵住了敌人南逃之路,胜利完成了战役任务。次年4月,吴瑞林升任第四十二军军长,随野战军主力挥师南下,参与解放鄂西、川东北,又神速攻占广元,痛歼胡宗南部精锐,与第二野战军十八兵团胜利会师阳平关。

在解放战争战场上,国民党军曾言:“碰上吴瘸子,你就可能变成瘸子!”

毛泽东:“碰上我们的吴瘸子,‘联合国军’

就可能变成瘸子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吴瑞林作为志愿军首批入朝的四位军长之一,率部奔赴前线。

作为第四野战军成军较晚的部队之一,第四十二军一开始并不引人注目。当时,第四十二军的任务是阻击南朝鲜第一军团(下辖首都师)和美第十军(下辖陆战一师)向江界地区开进,防止其威胁西线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侧翼安全。受命后,吴瑞林率部以每夜近60公里的强行军,奔赴黄草岭、赴战岭,抢占要点设置阵地。在13天中,四十二军浴血奋战,打退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和南朝鲜军第一王牌首都师的无数次进攻,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保证了西线对敌人的围歼。

在第一次战役中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鲜为人知。10月23日,在全军出动之前,吴瑞林预料到很难赶到阻击之地,故亲率军直属300余人的骑兵大队,提前入朝直扑古老里,神速地冲进敌群,杀得敌人晕头转向,随即又神速地撤退出来。如此一来,美军和南朝鲜军不知所措,放缓了北进的速度。在敌惶惑不定之际,吴瑞林命令:一二四师副师长肖剑飞带两个营兵力乘汽车赶到黄草岭,立即构筑野战工事。他特别嘱咐肖剑飞:到黄草岭后,叫工兵在山缝中塞上小包炸药炸开口子。再装上200公斤炸药,利用电话机以电发火形式引爆,利用炸起的巨石损耗敌军人员、装备,还美其名曰“诈唬战法”。10月24日上午9时许,肖剑飞和战士们刚刚依计行事完毕,南朝鲜军首都师就大摇大摆地来了。在敌人到达山脚后,战士们及时引爆炸药。炸起的飞石砸毁敌人坦克5辆,砸伤8辆。砸死砸伤敌军上百人,致使敌人地面部队近6个小时没敢动弹。知情者都说,如果不是吴瑞林古老里的骑兵突袭,如果不令肖剑飞带两个营乘汽车提前赶到黄草岭,如果不是“诈唬战法”让敌军望而却步,美第十军就可能北犯到江界地区与第八集团军靠拢。这样一来,西线3个军对敌的围歼就很困难了。

在第一次战役中。吴瑞林率四十二军“既提前一天,又多赚两天”(10月24日即接敌交火,11月7日才撤出战斗),让其他各军都佩服不已。战役结束后,吴瑞林的“诈唬战法”被载入内部军事通讯。毛泽东后来曾几次说:“碰上我们的吴瘸子,‘联合国军’就可能变成瘸子啰!”

“美国将军一听到吴将军都感到头痛,

麦克阿瑟、李奇微都感到棘手。”

志愿军第一、第二次战役打击以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迫下令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在汇总战场情况时,麦克阿瑟反复听到神情沮丧的战场指挥官唠叨:“碰上吴瘸子,你就可能变成瘸子!”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为遏制“联合国军”的攻势并掩护后继兵团到达,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第四次战役,吴瑞林率领第四十二军全程参加。2月11日至12日,吴瑞林指挥四十二军参加了著名的横城反击作战。先挥师堵截横城西北、西南要道,后和兄弟部队一起在横城西北重创美军第二师及南朝鲜军多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迫其后退26公里。横城受挫后,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马修·李奇微看出中朝军队后勤不继,就再次发动进攻,不给志愿军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他把进攻作战命名为“屠夫作战”,想聚歼四十二军等部。

吴瑞林心里很清楚,部队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面对美军的猛烈进攻,坚守现有阵地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命令所部:在这样的阵地阻击战中,兵力要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火力配备要按照“前重后轻”的原则,以空间换取时间。总之,要以不多的兵力在前沿阵地与美军反复争夺。消耗美军的时间,以落实上级“尽可能迟滞敌人北进速度,掩护后续兵团到达”的指示。为此,吴瑞林还命令一线阵地上的团、营、连干部和战斗骨干一律抽调一半下来,储备在二线阵地上,一旦一线拼光了,便可迅速重新组织战斗。结果,在吴瑞林面前,李奇微的“屠夫作战”最终演变成“懦夫作战”,美军由疯狂进攻变成仓惶后撤。

正是由于吴瑞林在朝鲜战场的不俗表现,基辛格才由衷地说:“美国将军一听到吴将军都感到头痛,麦克阿瑟、李奇微都感到棘手。”

参加主席家宴,毛泽东即兴点评:“你吴瑞林不简单哩!”

1951年6月,在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带领下,吴瑞林和首批入朝的其他三个军的领导回国汇报工作。在北京,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各军兵种领导的陪同下,他们吃了北京的涮羊肉、烤鸭和谭家菜。令吴瑞林最难忘的,是毛泽东的四菜一汤的“家宴”。席间闲谈,毛泽东问吴瑞林:“我从电讯上看到,你在公路上炸石头,这是怎么回事?”吴瑞林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解答说:“我在抗战期间看见过日本鬼子炸石头修公路,结果炸起的石头却砸死自己人。在黄草岭,我就想到用这个方法对付美国佬。”吴瑞林这里说的只是一次,实际上,这个方法在朝鲜东线战场上多次实施。

1952年10月,吴瑞林轮调回国。

1953年春,吴瑞林告别朝鲜归国。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举行首次授衔仪式,吴瑞林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12月,吴瑞林结束了27年的陆军生涯,到海军工作,出任南海舰队司令员。1968年10月,吴瑞林调任军委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党委副书记,分管作战指挥和工程建设,直到1972年9月离职。

(摘自《党史博览》)

猜你喜欢
瘸子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有这样一个贼
喜欢吃油饼的“瘸子”
敌人派(下)
直面内在的敌人
赏石传奇故事系列之二:董巧巧怒砸假石
为敌人辩护
上门服务
瘸子的故事
足够是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