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与放化疗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观察

2016-09-14 08:47陈燕陈小刚
中国性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放化疗化疗

陈燕 陈小刚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化疗与放化疗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且有术后有危险因素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疗组(51例)和放化疗组(54例),随访观察分析其1年不良反应情况及3年、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放化疗组3年盆腔复发率为1.85%,远低于化疗组的15.69%,其3年生存率为98.15%,明显高于化疗组的82.35%;其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0%、5.56%,远低于化疗组的21.57%、19.61%:其5年生存率为85.19%,明显高于化疗组的74.5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治疗可改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颈癌;化疗;放化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A

子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治愈大多数早期宫颈癌(FIGO Ⅰb-Ⅱa)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周围组织的特殊性,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仍高达10%~20%。NCCN指南指出,对具有上述术后危险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推荐术后同时期辅助性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单纯术后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卵巢功能,造成阴道挛缩,且对预防远处转移发生近乎无效,毒副作用大,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故本研究观察对比分析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采用化疗与放化疗辅助治疗在3年及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等影响,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有术后有危险因素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疗组和放化疗组,化疗组51例,年龄23~49岁,中位年龄38岁:FIGO分期:Ⅰb期17例,Ⅱa期34例:病理分型:鳞癌36例,腺癌15例;中危因素:术前肿瘤>4cm 23例,浸润间质深层17例,脉管内瘤栓24例;高危因素:切缘阳性0例,宫旁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8例。放化疗组54例,年龄22~51岁,中位年龄39岁;FIGO分期:Ⅰb期19例,Ⅱa期35例:病理分型:鳞癌37例,腺癌17例:中危因素:术前肿瘤>4cm 22例,浸润间质深层19例,脉管内瘤栓23例;高危因素:切缘阳性0例,宫旁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8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经病理检查明确子宫颈癌诊断,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手术,并接受术后化疗或放化疗治疗;(2)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3)术后FIGO分期为Ⅰb-Ⅱa期;(4)至少具有术后危险因素(中危或高危)中的一项;(5)KPS评分i>70分,ZPS评分≤2分;(6)无放疗、化疗禁忌症;(7)排除远处转移者;(8)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9)排除随访未完成或研究所需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综合患者年龄、病情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切除附件。

1.3.2 单纯化疗 患者术后接受化疗,子宫颈鳞癌患者采用BIP方案(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子宫颈腺癌患者采用TP方案(紫杉醇+卡铂),两种方案化疗均每3周为一疗程,治疗共3个疗程。

1.3.3 放化疗治疗 术后1个月内同步放化疗,或化疗9周共3个疗程后进行同步放疗(均为BIP方案);放疗方案采用后装治疗机腔内治疗,施源器为阴道二球,参考点为黏膜下0.5cm,小剂量铂类药物增敏。

1.4 随访

放化疗结束开始随访,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研究对象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截止时间至2014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

1.5 观察指标

通过随访,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评价标准及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治疗1年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3年及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评价分析不同术后辅助治疗对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间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肝肾损害1度、2度、3度、4度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随访3年情况

放化疗组盆腔复发率远低于化疗组,其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随访5年情况

放化疗组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远低于化疗组,但其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三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高为妇科肿瘤第四位。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开放(包括性开放)加剧及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宫颈癌确诊时间更早、漏诊率更低,因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虽然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新手段研究众多,包括热疗、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SRH)、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但能达到较好疗效的手段仍然是传统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年轻患者构成比增加、患者对性功能及卵巢功能的保留要求增多等情况,迫切要求妇科肿瘤研究出选择更佳的治疗方案。

单纯手术治疗Ⅰb-Ⅱa期子宫颈癌往往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马珂等研究发现单纯放疗毒副作用大,在射线杀死肿瘤的同时可造成卵巢不可逆丧失功能,严重影响雌、孕激素的分泌,内分泌紊乱,性格改变等,同时可造成阴道缩短、肌纤维化,从而引起性交疼痛、性交抵触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被多数年轻宫颈癌患者接受。Rosa等应用化疗用于子宫颈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曲思娆等研究则发现静化疗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于单纯放疗及同步放化疗明显降低。因此,有关如何提高子宫颈癌的疗效,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虽然国内外研究成果诸多,但尚未达成统一共识,这仍然是子宫颈癌治疗的研究重点。

既往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子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中,中危因素包括脉管癌栓、肿瘤直径>4cm、浸润间质深层,而高危因素包括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远处转移。本组研究通过随访观察有术后有危险因素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105例,术后采用化疗和放化疗对其预后影响,结果表明:化疗组与放化疗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肝肾损害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放化疗组3年盆腔复发率为1.85%,远低于化疗组的15.69%;其3年生存率为98.15%,明显高于化疗组的82.35%;其5年盆腔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0%、5.56%,远低于化疗组的21.57%、19.61%;其5年生存率为85.19%,明显高于化疗组的74.5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进行术后放化疗治疗可减少盆腔复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温翠侠等研究也发现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可降低3年盆腔复发率、减少3年远处转移率、提高3年生存率,且具有早期毒副反应能耐受。

结合文献报道,我们认为本研究也存在不足:(1)研究样本量偏少,研究结果需要大规模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验证研究;(2)且仅对有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单纯化疗及放化疗治疗对盆腔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影响进行观察,而对治疗是否能够对相应危险因素产生积极作用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尚未详细研究,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术后放化疗治疗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放化疗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什么是放化疗?
对子宫颈癌的15个常见误区
如何预防子宫颈癌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