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看“课堂有效对话、教师有效引导”之三要素

2016-09-21 13:55吴丽明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烛光陈老师文本

吴丽明

2012年12月6日笔者参加了在内坑中心小学举行的晋江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主题系列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过程中,内坑中心小学陈老师和紫帽教育办林老师分别执教《生死攸关的烛光》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两位老师本着高深的语文素养,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引领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使得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我这个旁观者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两节课的教学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一堂课的理解,简称为“课堂有效对话、教师有效引导”之三要素。

要素一:综合的文化素养

它是“课堂有效对话、教师有效引导”的基础,也是对一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以前经常听到一些老前辈说教师要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话不假。现在我想给它来个补充:我们不能仅仅是一桶纯净水,更应该是一桶五颜六色的彩虹之水。这样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能更深入,更形象,更深入浅出。当我们面对一个文本时,脑海里都会出现几个文本,我们要让几个文本同时讲话,要让多多的绕梁之音如行云流水般地在课堂里穿梭,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想拥有的境界,不是吗?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要在自身的文化素质上下工夫。

陈老师在执教的第一课时的结尾处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环节: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将会出现的几种让人后怕的事情。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的思维因认知结构有限而回答有点单一,只局限在一家三口的命运时,教师适时点拨:这不单单是一家三口人的命运,它将关系到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革命志士将会遭到屠杀,但仅此而已。最后老师激情引读,导读,给这一堂课画了一个似乎圆满的句号。此时,我觉得陈老师在这方面的点拨似乎稍显欠缺。如果她能把战争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可怕的场面如“口舌生疮”般地描述出来,那么效果会更好。如:每一个城市都狗儿流浪,房屋倒塌,满目疮痍,血流成河,横尸遍野,人们衣不蔽体,生活不再幸福,山河不再妖娆,国家的命运将会危在旦夕,甚至于一个民族都将会在地球上消失……相信想象丰富的五年级学生是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这样的补充点拨,能使课堂更充实,既提升文本,又深化主题,揭示中心:“生死攸关”的时刻——不仅仅是一家三口的生命垂危的时刻,更是国家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刻,从而把三位主人公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使得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当然,这要求老师平时有这份积累,没有这份储备,断不能把课上得如此有深度和精彩。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师需要才情,更需要深刻广博。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能拥有一桶五颜六色的彩虹之水,我们就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把书读得由薄到厚,方能到用时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由此我想到教育界正在提倡教师阅读教育名著。何出此举?意在何为?不外乎呼吁我们要多阅读,多积累,以便多“产出”。因为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素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这是老话一句,老生常谈的套话,却是与“课堂有效对话,教师有效引导”紧密地“套”在一起了。它是进行“课堂有效对话、教师有效引导”的有效平台。师生互启互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式之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启互导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追求。

要素三:做好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小学则是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最好阶段。例如:陈老师执教本课时,从执教的整个流程可以看出学生课前预习得相当充分,特别在开始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接下来找出相应的句子时,学生在课堂上所用的时间不多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足可以看到这一点。“精彩的背后必然有艰苦卓绝的准备与付出”。正是预习为学生精彩绝伦的展示提供了充分准备,更使他们懂得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含义。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在课堂中与教师、文本、作者之间进行有效对话。预习能调动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重在让学生获得自我真实感受,而非他人的体验与感受的移植。有些老师极力反对为了让公开课的课堂上得顺利而课前给学生标准答案。现在很多学生的预习任务都是看很多教辅材料,从里面找标准答案,这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老师只注重回答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的预习过程,整堂课看似高效,其实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就有点单薄,流于一问一答之形式。死水微澜,了无生趣,个性与真实无从谈起,老师失去了点拨、启发的作用。学生由思答案变成了找答案。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的深入探索的激情也会慢慢丧失。这跟刀不磨会生锈,大脑不用会愚钝的道理是一样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师对一堂课四十分钟的综合的驾驭能力,努力提高对话过程的有效性。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有高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要让课堂热闹,教师的开导指点要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并有所悟,进而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这样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的对话才能付诸实践,就像教育家斯威格兰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伟大的教师,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让有效对话真正走入课堂,让课堂真正高效。高效课堂引出“高效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老师们才能不慌不忙地按省颁计划实施课程——科科开齐、开足。一线语数老师就不会一再呼吁语数的周节数要增加了。

猜你喜欢
烛光陈老师文本
烛光颂
岁月深处的烛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烛光被山风拉长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跃动的烛光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