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2016-10-11 12:46畅军亮吴丹
高教探索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扎根理论大学生

畅军亮+吴丹

摘要: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愈加严重,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学风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引起了研究者与高校的高度关注。为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基于扎根理论,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建构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范例模式,并提出了防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扎根理论

一、问题提出

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坦言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在受访者中,311%的人是在校大学生,513%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1]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堪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

学习倦怠是从职业倦怠研究引申而来。Maslach提出的三因子职业倦怠模型和编制的测验问卷已为学术界广泛接受。职业倦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但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理论不能运用于学生。Pine和Kafry通过比较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的状况,发现在校求学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倦怠程度。[2]所谓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3]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对学习的消极心理,表现出疲乏、沮丧、迷茫、懈怠、低成就感等情绪特征,阻碍大学生的发展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习倦怠与厌学是不同的概念。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失去兴趣,把学习视为负担,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事情,逃避学习,经常迟到、早退、逃课或旷课,直至辍学。厌学是完全不想学习,其对学习的厌恶程度高于倦怠的程度。而学习倦怠是两难选择,学生既不想学习又不想彻底放弃,处于厌学与乐学的中间地带,是一种可调控的状态。如果发现及时并介入处理,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倦怠的程度,助其走上乐学的道路,从而避免恶化为厌学。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学界很少有用扎根理论对学习倦怠进行研究,相关研究多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对学习倦怠的看法,建构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范例模式,并提出了防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最流行、最科学的扎根理论方法,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理论的逻辑结构。

扎根理论强调收集丰富详实的原始资料,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抽象出新的理论框架。扎根理论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建构了严格的、系统的操作程序:(1)收集原始资料,并将资料逐级编码,使其归入不同的概念类属;(2)对资料、概念类属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存在何种关系;(3)对概念类属进行理论性抽样,提炼出初步的理论;(4)对理论进行检验,不断优化理论。

三、研究设计

(一)被试选择

对于被试的选择,本研究采取了开放性抽样与理论性抽样相结合的取样方法,选取X大学28名本科生为访谈对象。其中大一6人、大二10人、大三9人、大四3人,涉及行政管理、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等15个专业。第1阶段,采用开放性抽样,第2-3阶段采用理论性抽样,选择能够进行深度研究、意义丰富的个案,以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为主要访谈对象。

(二)访谈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法,将访谈问题设置为结构化程度不一的问题混合体,使问题语言更具灵活性。具体分为两部分:高结构化部分,一些特定的信息来自所有的受访者,这样便于搜集基本信息,更完整地探究成绩较差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上呈现的特点;低结构化部分(更多情况),虽然访谈为要探索的问题或事项列表所指导,但研究过程中并不事先严格确定问题的具体表述或提问顺序,以便于在研究过程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当前的情境,应对可能浮现出来的受访者的个人体验与学习观念。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及时将所获信息反馈给被试,以确定信息输入的准确性。

·课程与教学·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三)访谈内容

访谈员由研究者担任。访谈开始前,访谈者首先向被试介绍自己,由于本研究涉及受访者私密信息,因此在解释研究目的时,只提及研究旨在对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强调研究的匿名性与保密性,在被试许可的情况下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后对被试表示感谢并解答被试问题。访谈内容如下,并根据访谈情境和被试的情况灵活进行应用。

(1)您一整天学习下来,有什么感觉?会感到精疲力尽吗?

(2)您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充分展示你的实力吗?

(3)您什么时候会学习?

(4)您喜欢就读的专业吗?是否看好专业前景?

(5)您觉得知识和学习成绩重要吗?为什么?

(6)您觉得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课堂管理严格吗?

(7)您对自己大学学业任务有清晰的规划吗?

(8)您认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怎么样?

(9)您觉得学校的课程设置合理吗?为什么?

(10)学习后您有休息时间吗?

(11)您宿舍同学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您会经常和班级同学一起学习吗?

(12)您会因为学习成绩排名而感到压力很大吗?

(13)您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4)您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吗?

(15)您觉得学业压力大吗?

(四)研究步骤

第1阶段,采用集体访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建立学习倦怠表现、原因和结果3个初始类属的系列代码。此阶段访谈17人,集体访谈11人,个别访谈6人,让受访者描述他们自身的学习状态并谈论对学习倦怠的认识与看法,逐句分析访谈记录,将其逐级缩编,用概念反映访谈内容。endprint

第2阶段,在一对一的个别访谈中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让6名受访者在回答与第1阶段相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提问。研究者在分析过程中,每次只针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和建立与此类属相关的关系,让他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具体。例如,在对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时,将7个主题归为两个类属即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其中,“对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主性”、“缺乏自制力”为主观原因;“教师管理松散”、“教学效果差”、“学习自由度低”、“学业压力大”、“同伴效应”为客观原因。

第3阶段,采用选择性编码,在已经发现的学习倦怠的概念类属中,经过严谨系统分析后选择学习倦怠的核心类属,建立学习倦怠的范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学习倦怠的原理。研究继续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采访5人,让受访者详细说明在第2阶段确认的各主题,以检验1、2阶段形成的代码和主题是否符合实际,更深入地分析核心类属与其它类属之间的关系。

1倦怠的表现

不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有所不同。一些大学生对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想学,不知道自己以后从事何种职业,感觉前途渺茫。一些学生对大学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认真听课困难;一些学生对大学学习没有要求,上课效率低,只要求成绩及格。

2倦怠的原因

倦怠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学业自我效能感低、对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主性与自制力。学业自我效能低,对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不足,影响学习状态。受访者报告,由于个人不喜欢本专业,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上没有动力,存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学习的倾向。还有受访者报告,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上课、完成作业都感到困难,更不会主动去学习,缺乏学习自主性;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逃课去上网、做兼职等,缺乏自制力。

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业压力大、教师管理松散、教学效果差、学习自由度低和同伴效应。学业压力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信心下降,对待学习消极、敷衍。教师管理松散,责任心较弱,放任学生学习倦怠情绪的发展。受访者报告,个别任课教师对课堂管理松散,不管学生是否上课,迟到、早退也任其自由,学生就无所畏惧,经常逃课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学效果差,照本宣科,讲义几年不变,授课方式死板、单一,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受访者报告,个别任课教师把个人精力主要放在科研上,忽视教学,备课较差,学生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自由度方面,专业选择、课程选择自由度低,限制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访者报告,虽然现在转专业和选课有了一些自主权,但是自主权还是较小,以选课为例,通识教育课程由于考虑经费问题,会出现选课人数较少而停开,学生不得不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因此厌烦上课,导致上课睡觉、逃课等。同伴效应方面,同伴的学习状态会对个人的学习产生影响。受访者报告,如果班级成绩整体比较好,在班级里就会有压力,认为自己也应该好好学习。

3倦怠的结果

学习倦怠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效果是,学习倦怠让学生产生焦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感到自责、内疚,想要好好学习,改变现状。消极的结果是学生感觉越来越压抑,不想做出改变,有想放弃学习的倾向,甚至自暴自弃,完全放弃学习。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理论模型

根据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范例模式,本研究建立了以下理论分析模型(如图2)。

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压力对学习倦怠有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压力有直接影,学习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也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学习兴趣通过学业压力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也通过学业压力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影响。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成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面对学业困难时,心态乐观,自信心强,并能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相反,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较为悲观,缺乏自信,把困难放大,造成心理上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

学业压力与学习倦怠成正相关。学习竞争压力、课程负担压力、学习成效压力等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同程度地升高。

学习兴趣与学习倦怠成负相关。学习兴趣高的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学习,乐于学习并积极解决存在的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低,逃避学习,从而对学习冷漠,排斥学习。

五、讨论与对策

上述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压力是动态调控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对教育工作者开展辅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心理教育,提升自我效能感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精神,减少焦虑和恐惧,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勇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形成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师在课程安排中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环节。

(二)减轻课程负担压力,提高学习成效

研究发现,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由于一段时间开课过于集中,造成学生课程压力、考试压力大。因此,学校应完善课程设置,减轻大学生课程负担压力,给学生创造条件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轻松活泼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效,缓解学习倦怠。

(三)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认同

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对专业的学习缺乏热情,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情绪,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多措并举,培养

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让他们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积极自主探究专业学习。对于对专业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学校应尽可能在选课上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较为宽松的转专业自由,让学生有更大的可能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避学习倦怠的产生。

(四)完善教学管理,预防学习倦怠

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效果差、课堂管理松散致使学生学习倦怠加重。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多措并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完善课堂管理制度,对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严格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学习倦怠危机,并与其交流沟通,进行预防,遏制学习倦怠情绪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若尘大学生该好好计算逃课成本了[N]中国青年报,2015-02-16(11)

[2]Pines, A.& Kafry, D. Tedium in Colleg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0th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Haiwaii,Honolulu,1980:5-9.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扎根理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