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助推孩子生命成长

2016-10-17 23:02邓正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案例生命

邓正平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生命的成长。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是其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充满着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从课程目标分析可以建构三个层面的生命教育内涵:其一,习得基础的道德认知、具有规范的行为能力,是生命成长的基本规范;其二,建构正确的道德意识,具备和善的人文底蕴,是生命成长的奠基石;其三,发展健康的道德情感,具有健全的人格精神,是生命成长的最高境界。为此,作为品德课教师,理应承担起对孩子生命教育的重任,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进而奏响孩子课堂生命成长的主旋律。

如何在品德课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助推孩子的生命成长?下面谈三点教学体会:

一、营造温馨氛围,增强愉悦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约会的关系。温馨的课堂既让学生感到安全,也能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课堂中,教师一个信赖的目光,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是洒向孩子心灵的阳光,都是对孩子生命成长的关怀。要营造温馨人性的品德课教学氛围,可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表情微笑,给孩子以自悦。品德课教师带着微笑进课堂,会开启孩子课堂生命之旅,帮助习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引发对道德行为的深层思考。课中教师和善地与孩子交流,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轻松和愉快。用微笑营造的温馨课堂,会给予孩子生命的自悦。

二是欣赏激励,给学生以自信。教学中,教师善于激励欣赏,让孩子感到幸福,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如“今天,你们表现最棒了”“你的发言特有水平”“你的观点我非常赞同”“你的理解或评析很有道理”“你的选择和做法非常正确,我为你点赞”等。这些欣赏激励的话语,不仅会帮助孩子为做有道德之人铺垫人文底蕴,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品德课学习的正能量,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

三是以生为本,给学生以自主。品德课中,无论是道德认知的教学、道德意志的培养,还是道德行为的指导,各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都要以孩子的生命发展为本,唤起学生学习欲望,让他们带着快乐和自信一路前行。

如,笔者在执教一年级上册(苏)《学习真有趣》一课时,立足“让儿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课堂生命的愉悦”的基点,组织了六个教学活动:

1.我想告诉你:学习真有趣。

2.瞧我的:学到的本领可真多。

3.儿歌告诉我:快乐学习好处多。

4.温馨小提示: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想办法哟!

5.现场试一试:我的读书、写字方法好吗?

6.大家来说说:看看谁的收获大。

全课以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体验为主,帮助一年级孩子了解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成就,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激发其渴望快乐成长的生命激情。

二、案例思辨引领,增强道义感,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

品德课中任何一个故事,一则案例,都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品德课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道德生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大家知道,生命成长的意义总是在一种开放的现实情境中产生的。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有可能会遇到诸多道义上的“两难”情景,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这需要借助故事或案例的思辨,达到内省和自悟。在增强学生道义感的同时学会道德行为的抉择,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在案例思辨引领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创设‘两难情境、提供典型案例、案情讨论思辨”三步来完成。

如,在执教(鄂)二年级《和诚实交朋友》一课中,笔者设置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且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两难”情境:若一位病人患了癌症,医生该不该告知病人实情,以此引发孩子们道义上的冲突。接下来通过视频出示了一则案例:一位张姓的大爷患了肺癌,医生一边对病人家属告知实情,另一边又安慰张大爷说:不要紧,只是肺部感染,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医生的话是否诚实?设计这类具有价值冲突的案例,能引发学生对“诚实”意义的深度思考。我们懂得,“诚实”就应该是真实地表达主体所拥有信息的行为。而这位医生的行为算诚实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医生虽然没有对患者本人说出真正的病情,但他已向家属告知了病人的实情,应该算是一位诚实且有医德的医生,对病人的安慰话算是善意的谎言,这也体现了这位医生对病人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通过对此案例思辨也让孩子们明白:一个人多做有助于他人快乐生活或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自己的生命就会更有意义。

三、强化砥砺养成,增强责任感,积蓄生命成长的力量

小学品德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学生良好行为的砥砺养成教育,既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孩子们积蓄生命成长力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小学段品德课中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奠基?这需要在帮助孩子们建立规范的道德意识前提下,强化规范训练,促进砥砺养成,并把这种养成教育与训练视为己任。作为砥砺养成教育的小学品德课,应是一种开放的课堂状态。而开放的时空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可为室内,也可为室外。如低段品德与生活中,涉及到穿衣、系鞋带、戴红领巾、收拾整理房间等自理性的事情,教师可在室内进行现场指导操练。但有些是要突破室内时空局限的,将孩子带出教室进行室外现场训练。

如,教学(鄂)四年级《安全才能回家》行为训练课时,笔者借助了校园内交通信号灯的设施,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现场指导操练: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分组集体练、单人个体练,练评结合,使学生掌握规范过马路的行为要领。如果校园没有交通信号灯,可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征得交警同意后,在马路的十字路口进行现场指导训练,观察交通信号灯或交警手势行走。但是,这种训练只是帮助孩子掌握了基本的行为动作要领,要养成一种习惯,并建立一种安全成长的责任意识,还必须强调生活践行,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如行为操练卡、家长(社区)评价卡,或定期组织校外践行总结评价活动等。只有努力加大规范的社会践行力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生命成长的价值。如,在教学《安全才能回家》的课尾环节,笔者为孩子们提出了课外行为要求:无论是上学、放学,还是外出办事旅行,都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大家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每半月后将围绕“我是怎样安全出行的?遵守哪些交通规则?我友好地劝阻或友情提示了哪些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开展全班性的总结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孩子授予“安全小卫士”的称号。通过课外践行与跟踪评价,让孩子们明白“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安全作保证”的深刻道理,进而增强“自我生命、安全成长”的责任意识,积蓄生命成长的力量。

总之,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与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新趋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聚集点,同时也是品德课教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品德课教师,要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力争让每节课都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体验,用精湛的课堂教学去助推孩子的生命成长。只有当我们把教学目标转向学生生命成长的时候,才会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凸显“课堂教学助推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意义。

(作者单位:宜都市清江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品德课案例生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