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例谈

2016-10-20 03:12仇海峰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仇海峰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数量关系也有内在联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以图表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生活化策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应用题教学的根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5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应用题的种类繁多,所需要的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师以往采取的教学措施就是逐个为学生讲例题,并督促学生反复练习。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注重的就是学生解题技能的训练,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非常费力,还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怎样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呢?结合教学经验,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学生的数学问题结构意识

学生在解答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题,通过读题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要求找出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很强的思维深度,学生需要分析所给条件之间的关系,明白哪些条件是应用到本题之中的,并将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当学生找到问题中那些具有本质意义的关系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

在应用题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结构的训练,常见的训练方式有画线段图、改变叙述方法等。小学低年级段经常接触的是两步应用题,此类问题的讲解应该将重点放在问题结构上,可以将直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也可以对问题的问法进行改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扩充、缩减、拆分,也可以根据问题说条件。中高年级段会接触一些多步的复杂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应该将主要的训练目标放在“发散思维”的培养上,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结构。

(二)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训练

应用题的学习之所以效率较低,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当学生看到一个应用题时,会觉得茫然无措,不知道应该怎样分析,从何处入手。对于这种状况,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应用题同计算题进行比较。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运算的法则、顺序与步骤,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思维过程也是同运算顺序相符的,通过算式就能看到学生计算的每一步,哪里对、哪里错,一目了然。而应用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差异,学生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各种条件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进行审题,还是写出算式,学生依靠的都是内部语言,这一过程教师很难把握,无从了解学生的思维,如果有不合理与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无法对其进行纠正,更谈不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分析学生的智力活动情况,并得知它是遵循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化规律的。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解题有计划、有步驟。(1)在学生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了解题中所讲的是什么事,有哪些已知的条件,在这些已知条件中,哪些条件是间接的,条件、问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当学生读完题,了解了题意,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将题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画出来,可以用文字标识,也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如箭头、圆圈、曲线等。这样做能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数量的意义,准确分析和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3)利用线段将题中给出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我们经常将这一过程称为画线段图,线段图最大的特点是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形象地将数量表示出来。(4)让学生将解答问题的过程以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一番,要说出思维过程,也要说出解答该题要遵循的道理。

二、以图标策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图表的识别和绘制,以图表整理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使学生具备自主解题的能力。 以低年级两数相差的应用题为例:小明家养了13只白兔、8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进行本题的讲解时,笔者先让学生画出13只白色的兔子,随后画出8只黑色的兔子,并引导学生叙述白兔与黑兔相比多多少,我们可以将白兔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黑兔一一对应的,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这就可以利用减法进行计算了。在动手画图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大脑中形成数量关系的表象,也能明白为什么该题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生活化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应用题,它的很多内容都能反映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数量关系,将生活信息融入应用题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因为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方面,生活化策略具有促进作用,它能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等待·自主·探究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